周慧 徐亞琴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051-02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化學學科的一大特點。
戴安邦先生說過,化學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面的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化學實驗應該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陣地,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切忌教師單向灌輸知識,不重視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如何自覺地、有目的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我們應該正確處理好教學關系,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結構和實施過程,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高質量、低消耗?!?/p>
一、優(yōu)化實驗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不同歷史時期,化學實驗不斷地變換著教學中的角色,其作用和地位也隨之變化。近幾十年來,世界性的理科教育改革促使化學實驗教學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化學實驗不再局限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概念、獲得學習興趣、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科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工具,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科學過程的實質。這不僅表現(xiàn)在知識、技能、能力上,還表現(xiàn)在方法、情感、價值觀上。
例如原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對實驗技能的教學要求僅分三個層次:練習、初步學會、學會,顯然這樣的要求是較低的,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與提高。
目前新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出臺,專門設置了“實驗化學”課程模塊,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具體學習目標要求是:①知識與技能: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并完成一些化學實驗。②過程與方法:在化學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二、優(yōu)化教師教的過程
1.擴展知識體系、完善內容結構
擴展化學在生活、生產上的實際應用,化學在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地位與作用及化學史教育方面的內容,注意充實有利于科學素質及能力培養(yǎng)的相鄰學科及人文學科方面的內容。如讓學生著手探究金屬的焰色反應,牙膏成分分析,食鹽中含碘量的測定,食鹽與亞硝酸鈉的鑒別等。
2.優(yōu)化教學模式及方法手段
優(yōu)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和有利于多向交流方面的教學模式。在課題定向,確定實驗要解決的問題、實驗設計、構思原理、試劑、裝置、操作等;實驗操作、觀察記錄,整理思考形成結論等各個實驗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中,要針對實際,調整教與學的份額,克服教師“包辦”或“教師描述,學生想象”的模式,逐漸培養(yǎng)學生作為實驗主體的實驗能動性,重視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求異的能力。如學生在習題中遇到銅離子和碘離子能否大量共存問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設計實驗,著手操作,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根據不同的內容優(yōu)選不同的方法、手段。如:基本概念教學應增加實驗,直觀引入;教學手段應優(yōu)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先進教育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手段。如考慮演示實驗的時效性,氯水見光分解,硫酸銅晶體的形成等實驗可采用錄像在課堂上播放;又如可設計濃硫酸加水稀釋的多媒體軟件在課堂上讓學生對實驗是什么向什么里面傾倒進行模擬操作,給學生以警示和強化。
三、優(yōu)化學生學的過程
1.注重學法指導、突出教學特點
在實驗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設計實驗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學習的能力。如氫氧化亞鐵的制取和NO氣體的收集,均因為空氣的干擾很難如愿,可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解決這一矛盾。
在實驗教學程序中應注意觀察、判斷、分析、推理、抽象、歸納和想象等認知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如學生在做銅和濃H2SO4反應的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銅片溶解,溶液變藍色,放出刺激性氣味氣體的同時,發(fā)現(xiàn)剩余銅片表面有黑色物質覆蓋,教師要因勢利導,對“異?!爆F(xiàn)象引導學生猜想、推理、判斷,設計實驗驗證是何產物,從而對銅和濃H2SO4的反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2.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優(yōu)化心理過程
原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p>
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功能,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需要層次,注重個性心理,培養(yǎng)自控能力,激勵求知欲望,陶冶情操和心靈。如一個密封有CO2氣體的鋁質雪碧瓶,當倒入一些NaOH溶液密封時,雪碧瓶先癟后鼓會極大地吸引學生,促使他們再去思考;做銀鏡反應實驗時,讓學生體驗失敗,明白科學是來不得半點馬虎。一旦他們取得最終成功,那種喜悅之情是難以言表的。實驗在學生心理過程的觸動是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優(yōu)化實驗教學評價
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互有影響的三環(huán)節(jié)。
前幾年,實驗的教學評價、考核流于形式,考核范圍僅限于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是不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形成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的,實驗教學的評價不應局限于認知領域的知識掌握,還應包括動作技能及態(tài)度、興趣、習慣等。例如我校為了更好地開展進行好實驗教學,結合我校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實驗教學評價標準如下:
1.教學態(tài)度
(1)實驗準備充分,新開實驗或開新實驗課前預作實驗,有完整的實驗記錄,能找出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預防措施,治學嚴謹。
(2)認真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及實驗結果、數據,耐心指導學生實驗,緊緊抓住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內容
實驗內容先進,科學合理,深度、廣度適中,實用性強,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項目優(yōu)化合理,有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實驗項目比較豐富。
3.教學方法
(1)口齒清楚,語言簡練生動,邏輯性強,條理清楚。語言表達基本清楚。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精心組織,動手示范,因材施教,抓兩頭帶中間,措施具體。
4.教學組織
(1)按教學計劃進度完成教學任務,實驗開出率為100%,學生能獨立操作。
(2)學生按時編寫實驗報告,教師及時認真批改,批改率為100%。
(3)改革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裝置,改進操作技術有成效,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有開放性實驗。
5.素質培養(yǎng)
(1)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效果良好,學生能全部掌握實驗內容。
(2)從嚴執(zhí)教,嚴格課堂管理,結合實驗課內容教書育人,無實驗事故。
總之,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一個子系統(tǒng),它的優(yōu)化、改進要樹立整體、全局的觀念。從系統(tǒng)觀點出發(fā),才能了解化學教學的意義、特點、要求,才能增強教學和研究的科學性和自覺性,從而取得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鄭志信.新課標教材中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J].化學教育,2011,(1).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