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凱
民國初期,桂中一帶軍閥混戰(zhàn),又碰上連年旱災(zāi),民眾生計一日難似一日。膽大者落草為寇,更多人流落他鄉(xiāng)以乞討為生。
曾武山是這一帶少有的大戶,這天一早,家丁剛開大門,就見一個骨瘦如柴的流民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跪在門檻旁,無論怎么打罵都不走,家丁只好向曾武山匯報。曾武山一出現(xiàn),那個流民就連連磕頭,說孩子快餓死了,希望能賞一口稀飯。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流民隊伍從曾武山門外川流而過,此刻他們都停了下來,盯著曾武山。曾武山知道,一旦施舍了這個流民,其他流民會蜂擁而來,場面就難收拾了。于是他冷冷地說:“你去求觀音菩薩吧。”然后吩咐家丁緊閉大門,不管流民如何哀求都不理。
第二天,家丁來報,說昨天那對父子死在了門前。曾武山皺著眉頭說:“真是死皮賴臉!晦氣!”然后吩咐家丁把尸體抬到荒山野嶺丟了。
不久后,曾武山去拜訪一個好友,喝得爛醉如泥,但又因怕老婆而不敢留宿,便帶著仆人踉踉蹌蹌返回。第二天一早,家丁打開大門,看到曾武山渾身濕漉漉地躺在地上,沉醉不醒,卻不見仆人。兩天后,村中的一個魚塘里浮起了仆人的尸體。于是有人猜想,他們出了好友家,一起攙扶著走,酒醉路黑,不小心掉進了魚塘。但讓人不解的是,仆人被淹死,曾武山是如何上岸回家的?曾武山醒來后說,他隱約記得,是有人把他從水里托起,然后送回來的。大家都說曾武山能化禍為福,是有神靈保佑。于是曾武山宰牛殺豬,焚香叩謝祖宗和神靈。
一日,一個游僧路過曾府,盯著宅院思索許久,對家丁說曾府陰氣極重。家丁忙報給曾武山。曾武山大怒,出來找游僧算賬。游僧一見曾武山,大吃一驚,叫道:“這位老爺被鬼纏身了!”曾武山喝道:“胡言亂語!我有神靈相助,何來的鬼纏身?”游僧肯定地說:“若干月前,此處不是曾死過一對父子嗎?想必是他們陰魂不散,纏上老爺了?!痹渖讲恍?,下令將其趕走。
曾武山的獨生子在省城讀大學,臨近年關(guān),放假在家過春節(jié)。第二天,兒子說要去縣城拜訪幾個舊友。幾天過去了,還不見兒子回來,曾武山急了,打發(fā)家丁去找。兒子的幾個舊友都說,他前兩天就已經(jīng)回去了。家丁返回途中,路過村中的魚塘,看見水面上漂浮著一具死尸,極像少爺,便狂奔回去報告。曾府上下驚慌失措地跑到魚塘邊,家丁把死尸打撈上岸,果然是失蹤多日的兒子,曾武山臉無血色,跺腳仰天狂叫:“天??!神靈呢?”突然腳下一滑,掉進了魚塘,在水中掙扎了幾下,就沉了下去。家丁紛紛跳進水中撈救。令人困惑的是,魚塘不算大,水也才深及頸部,但無論家丁們怎么尋找,都不見曾武山的蹤影。第二天,曾武山浮出了水面,已死去多時。
那個游僧又一次路過曾府,聽見府里一片哀號,長嘆一聲,自言自語:“貧僧實言相告,卻說貧僧打誑語!他當初救你,是為了讓你感受痛失孩子生不如死的哀痛后再死……”
編輯/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