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昌
美少女初經(jīng)風雨
1935年的襄陽第五中學,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在湖北襄樊乃至鄂西北地區(qū)都堪屬一流。由于中共地下黨組織對青年工作的重視,使得學校里不少年輕教師和學生思想傾向革命,其中有些已秘密加入了共產(chǎn)黨組織。
這時,由于華北、華東地區(qū)不斷遭到日本軍隊的挑釁和侵犯,青年學生開始關(guān)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面對民族危機,學生們成立了許多革命團體,大家經(jīng)常聚集在一起,滿懷激情地討論與時政相關(guān)的話題。
1936年12月8日夜,五中學生自治聯(lián)合會在校園內(nèi)的大成殿召開學生大會,號召學生第二天上街游行,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地下黨員、主席王之錚說明了游行的宗旨、目的和意義,號召大家報名參加。在一片肅靜中,只見一位俊俏美少女“噔噔噔”地從后排快步走上主席臺,緋紅著臉第一個簽上姓名。在激昂的氛圍中,男女同學都爭先恐后地在報名單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姓名,火熱的場景,讓王之錚十分欣慰。
這位美少女就是1921年10月8日出生于襄城歐廟文垴村的歐陽英。歐陽英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35年秋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五中。由于她思想開朗、性情活潑,很快結(jié)交了一批思想進步的學生。
原定于第二天早上8點在學校大操場集合整隊出發(fā),但歐陽英因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重大活動,所以興奮得一夜未眠。天不亮她就爬起床,與袁哲、周玉瓊、付萍等,分頭趕到男女學生宿舍樓前吹哨子喊起床。不到8點,操場上就集合起近千名滿臉興奮的學生。
8點整,游行隊伍整頓好了,總指揮王之錚用洪亮的嗓音宣布了游行路線、游行紀律和注意事項后,游行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出了五中大門,來到襄陽城西街,沿十字街向東游行,對市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歐陽英熱血沸騰,搶過一位男同學手中用牛皮紙卷成的話筒,與其他宣傳鼓動員一起,輪流在學生隊伍旁邊來回走動,振臂高呼“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不當亡國奴!”“反對華北自治!”“打倒賣國賊!”等抗日救國的口號,不時停下來向市民演講,控訴日軍在東北、華北、華東的暴行,譴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號召大家團結(jié)一心、共同抗日。
當游行隊伍到達襄陽城東門時,兩里多的游行路程,隊伍已擴大到萬人之眾,這讓歐陽英目睹了大眾的力量,深切感受到民心所向!
誓報國苦練本領(lǐng)
1937年7月,駐扎在襄樊的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建立“戰(zhàn)時干部訓練團”,在地下黨組織動員下,歐陽英、付萍、周玉瓊(參加新四軍后更名為林穎,新四軍著名高級將領(lǐng)彭雪楓的愛人)、李曼云(參加新四軍后更名為王瑛)等同學,毅然投筆從戎,考入干訓團。
報名那天,歐陽英與付萍同行。當值勤官詢問歐陽英姓名時,她昂首報出:“歐陽克敵。”
付萍詫異:“歐陽英這名字不是挺好嘛,干嘛要改成歐陽克敵呢?”
歐陽克敵豪情滿懷地說:“面對日寇入侵中華,克敵是我從軍的誓愿,上戰(zhàn)場就是要有克敵制勝的信心和勇氣!”
付萍一聽,連連贊嘆:“改得好,改得妙!改出了咱女子們的報國壯志和宏偉抱負!”
“對極了!今后咱倆要互相鼓勵,苦練殺敵本領(lǐng)?!睔W陽克敵一把摟住付萍,又蹦又跳。
干訓團培訓嚴格,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個小時的跑操,早飯后練投彈、射擊、剌殺,晚飯后舉行聯(lián)歡會。這種讓男生都感到有些吃不消的大運動量訓練,歐陽克敵卻沒叫過一聲苦。
歐陽克敵參加干訓團,志在有朝一日能上前線直接殺敵以報效祖國,付萍也懷同樣的信念。兩人約定:越是艱難越向前!練習手槍實彈射擊是最困難的事。由于手槍只能用手把持平衡,伸臂指向目標瞄準,全憑腕力和臂力來保持平衡,而子彈出膛時產(chǎn)生的后座力大,稍定力不足,就會導致子彈打飛。歐陽克敵和付萍就不信這個邪,在手槍射擊方面下硬功夫苦練。
那年秋季,漢江邊上的寬闊沙灘上,許多個黃昏,在夕陽映照下,人們常見有兩個矯健的女兵,手持手槍,時而縱馬馳騁朝前射擊或扭頭向后疾射,時而身離馬背腳蹬馬鞍俯身側(cè)射。她倆就是歐陽克敵和付萍,正常訓練之余不顧疲倦地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兩人很快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本領(lǐng)。
在從襄樊向谷城轉(zhuǎn)移途中的一天晚自習后,女生隊正準備休息,突然附近村莊的幾個農(nóng)民跑到女生隊的駐地,說有一幫土匪在他們村搶劫,懇求前去營救。女生隊負責人袁哲奉命帶領(lǐng)女生隊前往。到了村口,女生隊分成兩隊,趁敵不備,突然從左右兩翼插進村子,一陣猛打猛沖,土匪措手不及,狼狽潰逃。歐陽克敵和付萍大顯身手,打死打傷土匪十多人。
1938年7月末,歐陽克敵由袁哲、付萍介紹,在襄陽古城鐘鼓樓圖書館內(nèi),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進熔爐接受洗禮
1938年12月,國民黨第五戰(zhàn)區(qū)最高長官李宗仁決定成立一支“政治工作隊”,干訓團畢業(yè)的女生隊被輸送到第五戰(zhàn)區(qū)政治部政治工作隊,歐陽克敵、袁哲、王志超、付萍等一批地下黨員被編入第七中隊。
1939年9月,各地反共磨擦事件日益加劇。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黨組織決定把在國民黨部隊中“露紅”的地下黨員全部撤出,派往竹溝工作。
深秋的一個傍晚,歐陽克敵、周玉瓊、李曼云等十幾位“露紅”黨員,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打扮成一群青年學生,悄悄離開老河口駐地,披著落日的余輝,徒步朝河南鄧縣方向迤邐而行,前往駐馬店確山竹溝鎮(zhèn)。
跋山涉水、風塵仆仆地走了半個月,歐陽克敵—行到達了竹溝鎮(zhèn)。
一走進竹溝鎮(zhèn),歐陽克敵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所振奮。鎮(zhèn)子雖小,但街上行人如織,街道兩旁遍布商行飯店,到處懸掛著各抗日機關(guān)、團體的門牌標志。臨街墻壁上,滿目各色抗日標語、海報、動員令及“抗日救國十大綱領(lǐng)”之類的條文,使得竹溝鎮(zhèn)處處彌漫著濃濃的抗日氛圍。
“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驀地,一條醒目的民謠映入歐陽克敵的眼簾。
“真形象、真生動、真鼓舞人!”歐陽克敵由衷地贊道。
1938年初,中共河南省委機關(guān)遷到竹溝,這里成為河南省委和新四軍第四支隊八團留守處駐地。1939年9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也遷至竹溝,于是竹溝成了我黨在華中地區(qū)黨、政、軍高級機關(guān)的集結(jié)地,有著“中原小延安”之稱。
9月底,黨組織把歐陽克敵分配到教導大隊青訓班。報到那天,她又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楊威。同行的周玉瓊對歐陽克敵再次更名不解,問其原因,她自豪地回答:“我愿以一腔鮮血灑向抗日的戰(zhàn)場,讓青春為祖國揚威!”鏗鏘誓言昭示著英雄為國獻身的凌云壯志。
在青訓班,楊威與陳少敏接觸最多。陳少敏不但親自給學員講課,還親自帶她們上山砍柴伐木托坯壘墻建簡易房舍,一起外出背糧、采野菜、打豆腐。陳少敏堅定的革命立場、熱情的待人姿態(tài),讓楊威深受感動,暗中處處以她為榜樣。陳少敏盡管在講課訓練時十分嚴厲,但平時生活中卻非常和藹,楊威覺得與陳少敏在一起生活非常舒心。工作之余,陳少敏總喜歡邀學員到她房間里玩。這一幫年輕男女學員到了陳少敏房間便毫不客氣,見桌子上有什么好吃的,總是一轟而上地去爭搶。楊威初時還顯矜持,看著別人去爭搶。有一次,陳少敏見楊威站著不動,就在一邊推她說:“沖啊!傻丫頭,誰搶到算誰的,勝利果實?。 睏钔?,覷準空隙,從眾人爭奪的結(jié)合部把物品搶到手。陳少敏見了哈哈一笑,意味深長地說:“好!這就對了。既要敢搶,也要善搶,才能勝利。對敵斗爭也要如此喲!勇敢加機智。”
在竹溝學習期間,楊威認識了“新兵隊”的黨支部書記胡山。
一天黃昏,楊威正沿大沙河岸邊悠然散步,恰巧李先念、陳少敏、任質(zhì)斌等領(lǐng)導人有說有笑地迎面走來,她端端正正地站立,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李先念用濃重的黃安話問她叫么名字?楊威高聲報上名字,并簡單講了兩次更名的來由。
李先念很有興趣地聽了后,贊賞道:“改得好??!改出了中國人的堅韌志氣,改出了熱血青年的沖天豪氣。我們共產(chǎn)黨人領(lǐng)導人民大眾齊心抗日,就是要克敵制勝!讓‘青春為祖國揚威!更是氣吞山河??!小姑娘,有志氣、有抱負!”接著又關(guān)切地問她家住哪里?何時到竹溝?是參加了CY還是CP?當楊威回答說已在去年參加了CP,李先念連連贊嘆:“好!小小年齡,理想遠大,很有前途!”并對身邊的陳少敏、任質(zhì)斌說:“這個丫頭很不錯,是可造之才呀!”
在整個對話過程中,陳少敏一言未發(fā),只是用犀利的目光看了楊威一眼又一眼。她沒想到,已經(jīng)很熟悉的楊威,還有如此傳奇的更名故事。
10月的一天,領(lǐng)導通知全體學員集中聽黨課。主講人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胡服(劉少奇的化名),所作報告題為《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胡服的演講,道理深入淺出。楊威睜著一雙靈秀的鳳目,專注地聽著,尤其是胡服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員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沖鋒在前,撤退在后;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解放,共產(chǎn)黨員要“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英勇奮斗”以及“共產(chǎn)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給楊威心靈以強烈的震撼。那一刻,歷史所賦予的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使命感,在楊威頭腦中油然而生。
在竹溝的短短幾個月中,楊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質(zhì)的飛躍,她對中國共產(chǎn)黨所從事的偉大事業(yè)有了全新的認識,從而堅定了革命到底的決心。
挺鄂中組建工委
11月下旬,陳少敏率領(lǐng)一支新四軍隊伍,向鄂中挺進。楊威隨隊伍行動,沿途要穿越日偽十多道封鎖線。
自從日寇占領(lǐng)豫南鄂北以后,沿公路兩側(cè)構(gòu)筑了碉堡,碉堡頂上日夜都有日軍站崗。公路兩側(cè)挖有深溝寬壕,公路上不時有日、偽軍的裝甲車、摩托車隊或騎兵隊巡邏。
由于同志們對敵人封鎖線心存神秘感,所以剛開始時,大家有些緊張。而楊威卻表現(xiàn)得特別沉著,她一會兒默默幫這個背行李,一會兒又悄悄鼓勵那個不要怕,每到一處宿營地,楊威立刻去找稻草打地鋪、燒熱水讓同志們洗腳。
部隊到湖北安陸青龍?zhí)逗筮M行了休整。青龍?zhí)妒嵌踔械囊粋€山鄉(xiāng)重鎮(zhèn),位于安陸、應山、隨縣三縣交界的白兆山麓西邊,是連接豫南、鄂西北、鄂東、鄂中的咽喉之地,也是出入鄂中前往敵后抗日的重要通道。日偽勢力在此憑險據(jù)守,國民黨頑軍及地方雜牌武裝也交錯盤踞,直接威脅到我邊區(qū)的生存和發(fā)展。邊區(qū)黨委為保證各根據(jù)地的安全及聯(lián)系暢通,決定在此建立安(陸)隨(縣)工委,廣泛發(fā)動群眾、建立抗日武裝,展開游擊戰(zhàn)爭,建立根據(jù)地。
一天夜晚,陳少敏與楊威談話:豫鄂邊區(qū)黨委決定把她留在青龍?zhí)?,配合胡山開展工作。一同留下的還有吳祖貽、孫西歧、舒賽、胡仁、徐偉等同志,并特別強調(diào),除了徐偉還是個少年,需要她特別關(guān)照外,其他同志都是“斗爭經(jīng)驗十分豐富,對待革命赤膽忠心的好同志”,期望她能在艱苦斗爭環(huán)境中磨礪自己。
望著陳少敏那信任的目光,她知道這是黨組織在關(guān)鍵時刻交給自己的重任,盡管她希望一直跟隨所敬重的陳大姐干革命,但想到斗爭的需要,想到將要一起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都熟悉,于是很干脆地答應了。
胡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胸襟寬闊、性情溫和、處事穩(wěn)重、舉止儒雅,極具親和力。這次被任命為安隨工委書記,負責全面工作。
從工委的組成人員看,胡山具有全面領(lǐng)導才能,孫西歧善于黨建工作,吳祖貽、胡仁擅長民運工作,既有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出身的,也有女同志、青少年,人員結(jié)構(gòu)合理,對開展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十分有利。
一切安排妥當,陳少敏帶領(lǐng)部隊繼續(xù)南下。
在工委第一次會議上,經(jīng)過分工,胡山任工委書記兼留守處主任,孫西歧任組織部長,吳祖貽任民運部長,胡仁任統(tǒng)戰(zhàn)部長,楊威任民運委員,舒賽任婦女和宣傳委員,徐偉任警衛(wèi)班班長。
起初,胡山對楊威了解得并不多,只知道她性情活潑、愛唱愛跳,是塊搞宣傳工作的好料子,但舞棒弄槍肯定不行。不久,胡山就發(fā)現(xiàn)自己看走了眼。
一次,胡山外出回來后,把佩槍解開放桌子上,準備擦把臉。毛巾剛沾濕,楊威進來了,看到桌子上放著的手槍,二話不說伸手就拿。
胡山一見,立時急了眼,丟下濕毛巾,用水淋淋的手按住槍:“你想干什么?”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