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國
甘做村民""挖井人""
□劉治國
人物印象:敢想與敢干之間有一道坎,有人瞻前顧后,有人步履蹣跚,而他用遠教架起一座橋,昂首走向成功的彼岸.
張建兵圓了村里人的""吃水夢""
河北省蔚縣南楊莊鄉(xiāng)東大云疃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兵剛上任時,村上負債累累、經濟基礎薄弱,人畜飲水困難.每逢干旱,村民天不亮就要起床,到十幾公里外的鄰村挑水喝."吃水貴如油,爭水打破頭."這是當?shù)卮迩榈恼鎸崒懻?因此,張建兵要在村里打井的消息一傳開,就在村民中炸開了鍋:"多少年都沒干成的事,他有啥神通能把水給打出來?""是啊,沒把握可別瞎折騰,最后又落個白忙活."一波又一波質疑的聲音傳到張建兵耳朵里,但他的決心卻絲毫沒有動搖:"這回打井我請來了一個好'軍師',準成!"
"軍師"是誰?就是遠程教育.原來,張建兵兼任遠教站點管理員半年多,發(fā)現(xiàn)遠教網上的知識真是五花八門,于是平時就特別留意搜集有關丘陵地區(qū)深井開發(fā)技術方面的資料和視頻.只要一有時間他就坐在電腦前學習、研究,還把村里過去打井留下的數(shù)據(jù)整理出來,找機會上網跟專家咨詢請教.就這樣琢磨了三個多月,一個在村里打井的方案漸漸成形了.
說干就干,張建兵把打井隊請進了村.那一天,機井終于鉆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140米,但下泵一試,還是沒水.這可是以前打井從來沒到達過的深度啊!張建兵一下子心涼了半截.在場的人也都大眼瞪小眼,沒了轍.晚上,別人都吃飯去了,張建兵一個人留在工地上看著一堆堆挖出來的白石頭發(fā)呆.想來想去,他還是不甘心,就找到打井隊的電工師傅,非讓人家跟他到村遠教站點走一趟.來到站點后,張建兵打開電腦,點開打井的網頁和資料文件夾,請電工師傅幫助查找原因.電工師傅開始還挺納悶:"你不到工地上找原因,在這電腦里能查明白個啥?"可張建兵很誠懇也很執(zhí)拗:"施工方案我已經跟專家論證過了,都在這兒呢,我覺得還是在哪個技術環(huán)節(jié)上出了問題."見拗不過他,電工師傅也只好答應.兩個人一直查到深夜,終于斷定是電力線路的問題.第二天,張建兵帶人到工地上把兩個線頭對調接好,沒一會兒井水就噴涌而出."出水了,出水了!"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東大云疃村有水喝了,但新的問題又來了.轉年夏天遭逢大旱,張建兵動員全村群眾抗旱澆地,但不少人都在心里打著小算盤,不肯用打出的井水澆地,都說澆地還得掏電費,再等等雨吧.見干巴巴地上門動員不起作用,張建兵又請來遠教"軍師"救急.他自掏腰包買來瓜子、水果,通知全村人下午到村委會看電影.等人到齊后,他先放了一半電影,然后說:"現(xiàn)在電視劇都插廣告,今天我也要插一段."說完,他就放了一部引水澆田的片子,邊放還邊講解,最后又強調說:"澆田是大事,等不得,明天我先帶個頭!"這段插播在電影中間的科教片還真讓大家動了心,全村人都開始積極澆地抗旱.一個月過去了,雖然沒有等來大雨,但秋后收割玉米時,澆過水的地玉米產量比沒澆過水的地要高出五六倍,喜得村民們齊夸張建兵料事準.張建兵聽了,哈哈一笑道: "要說準,遠程教育才稱得上是'神算子'呢."
(作者系河北省蔚縣縣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