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響琴,鄧皓月,蔣宛凌,顏鳳華
聽力殘疾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雙耳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包括聽力完全喪失、有殘留聽力但辨音不清、不能進行聽說交往3種類型;聽力殘疾者由于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huán)境聲及言語聲,導致聽覺言語交流障礙,從而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根據(jù)聽力損失和適應行為、聽覺結構和功能、活動和參與、環(huán)境和支持等特征,可將聽力殘疾等級分為一~四級,四級為最嚴重。自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發(fā)布以后,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受到了很大重視,在憲法和一些法律中制定了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例[1],政府先后頒布了《殘疾人就業(y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護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為了解重慶市聽力殘疾現(xiàn)狀及主要致殘原因,本研究結合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于2006年4—5月對重慶市82 460人進行健康檢查和殘疾評定,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策略,以期更好地為聽力殘疾者服務,為制定切實有效的社會和醫(yī)學預警機制及治療方案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1.1 調查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將重慶市24個區(qū)縣(自治縣)(9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分為192個調查小區(qū),共調查26 243戶82 460人,調查抽樣比為2.95‰,其中入戶調查66 519人,占80.67%。
1.2 調查方法 由24個調查隊、414名調查員、203名??漆t(yī)生、26名統(tǒng)計員及2 496名陪調員組成調查組,逐戶詢問登記、篩查并進行聽力殘疾等級評定。
1.3 聽力殘疾診斷標準及等級評定標準 聽力殘疾診斷標準參照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制定的《2006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醫(yī)生手冊》[2],聽力殘疾等級的評定參照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制定的《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聽力殘疾診斷標準》[3]。
1.4 儀器與設備 采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所用標準化儀器,即泰億格上海電子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Pc-RB便攜式聽力計,按GB/T16403-1996的要求進行純音測聽,測試環(huán)境為本底噪聲≤40 dB(A),取0.5、1.0、2.0、4.0 kHz共4個頻率的平均閾值作為評定聽功能的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雙錄入,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一般頻數(shù)分布,從聽力殘疾等級、城鄉(xiāng)分布、年齡分布等方面對聽力殘疾主要致殘原因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總體情況 共4 516戶4 990人存在殘疾,包括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殘疾及多重殘疾等,其中聽力殘疾者1 308人,占所有篩查出殘疾人數(shù)的26.21%(1 308/4 990),聽力殘疾篩查陽性率為1.59%(1 308/82 460)。
2.2 不同致殘原因聽力殘疾者聽力殘疾等級分布 所有聽力殘疾者主要致殘原因為老年性耳聾(50.54%)、中耳炎(13.76%)、原因不明(11.39%)、創(chuàng)傷或意外傷害(4.66%)、遺傳(4.51%)等,聽力殘疾等級主要以三級(43.50%)和四級(23.17%)為主(見表1)。
表1 不同致殘原因聽力殘疾者聽力殘疾等級分布〔n(%)〕
Table1 Distribution of hearing disability grade in hearing disable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ability causes
聽力殘疾原因人數(shù)一級二級三級四級遺傳5924(4068)10(1695)13(2203)12(2034)傳染性疾病3824(6317)8(2105)3(789)3(789)全身性疾病449(2046)11(2500)17(3864)7(1590)中耳炎18023(1278)31(1722)87(4833)39(2167)老年性耳聾66170(1059)75(1135)329(4977)187(2829)藥物中毒4021(5250)3(750)7(1750)9(2250)創(chuàng)傷或意外傷害6113(2131)3(492)29(4754)16(2623)噪聲和爆震5513(2364)6(1091)28(5091)8(1454)其他原因216(2857)3(1429)10(4762)2(952)原因不明14967(4497)16(1074)46(3087)20(1342)合計1308270(2064)166(1269)569(4350)303(2317)
2.3 不同致殘原因聽力殘疾者城鄉(xiāng)分布 所有聽力殘疾者中城鎮(zhèn)人口367人(28.06%),鄉(xiāng)村人口941人(71.94%);城鎮(zhèn)人口和鄉(xiāng)村人口致殘原因中,老年性耳聾和中耳炎均是主要原因(見表2)。
表2 不同致殘原因聽力殘疾者城鄉(xiāng)分布〔n(%)〕
Table2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 hearing disabled people with different disability causes
聽力殘疾原因人數(shù)城鎮(zhèn)人口鄉(xiāng)村人口遺傳596(1017)53(8983)傳染性疾病384(1053)34(8947)全身性疾病4415(3409)29(6591)中耳炎18051(2833)129(7167)老年性耳聾661200(3026)461(6974)藥物中毒創(chuàng)傷或意外4018(4500)22(5500)傷害6121(3443)40(6557)噪聲和爆震5517(3091)38(6909)其他218(3810)13(4194)原因不明14927(1812)122(8188)合計1308367(2806)941(7194)
2.4 不同致殘原因聽力殘疾者年齡分布 所有聽力殘疾者中老年聽力殘疾者所占比例最大,為917人(70.11%),其次為中年277人(21.18%)、青年78人(5.96%)和青少年36人(2.75%);老年聽力殘疾者主要致殘原因為老年性耳聾(68.70%),中年聽力殘疾者主要致殘原因為中耳炎(25.27%),青年聽力殘疾者主要致殘原因為遺傳(17.95%)、中耳炎(15.38%)及藥物中毒(14.10%),青少年聽力殘疾者主要致殘原因為中耳炎(16.67%)、藥物中毒(13.89%)、遺傳(11.11%)及創(chuàng)傷或意外傷害(11.11%,見表3)。
表3 不同致殘原因聽力殘疾者年齡段分布〔n(%)〕
Table3 Distribution of age in hearing disabled people with different disability causes
聽力殘疾原因人數(shù)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遺傳594(678)14(2373)22(3729)19(3220)傳染性疾病383(789)8(2105)21(5526)6(1579)全身性疾病442(454)1(227)12(2727)29(6591)中耳炎1806(333)12(667)70(3889)92(5111)老年性耳聾6610 0 31(469)630(9531)藥物中毒405(1250)11(2750)14(3500)10(2500)創(chuàng)傷或意外傷害614(656)8(1311)23(3770)26(4263)噪聲和爆震550 2(364)12(2182)41(7454)其他211(476)3(1429)6(2857)11(5238)原因不明14911(738)19(1275)66(4430)53(3557)合計130836(275)78(596)277(2118)917(7011)
注:<17歲為青少年,18~40歲為青年,41~60歲為中年,>60歲為老年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與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相比,殘疾人口總數(shù)增加,其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4-5]。本調查結果顯示,共4 516戶4 990人存在殘疾,包括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殘疾及多重殘疾等,其中聽力殘疾者1 308人,占所有篩查出殘疾人數(shù)的26.21%;所有聽力殘疾者主要致殘原因為老年性耳聾(50.54%)、中耳炎(13.76%)、原因不明(11.39%)、創(chuàng)傷或意外傷害(4.66%)、遺傳(4.51%)等,聽力殘疾等級主要以三級(43.50%)和四級(23.17%)為主。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聽力殘疾現(xiàn)患率為0.91%[6],其中老年聽力殘疾者占總聽力殘疾者的70.11%;全國老年聽力殘疾的現(xiàn)患率為8.31%。埃及的一項聽力殘疾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中聽力殘疾患病率為49.3%[7]。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聽力殘疾者中老年聽力殘疾者所占比例最大,為70.1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殘疾人口數(shù)量將會逐漸增加,且老年殘疾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種復雜、致殘率高的特點,因此應積極防治老年病,早期應用擴血管藥物及維生素預防老年性耳聾的發(fā)生;而對于聽力殘疾者,合理使用助聽器為其主要康復手段[8-9]。本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聽力殘疾者中城鎮(zhèn)人口所占比例為28.06%,鄉(xiāng)村人口所占比例為71.94%。因此,應積極改善重慶市農(nóng)村地區(qū)的醫(yī)療條件,完善社區(qū)醫(yī)療服務體系,建立社區(qū)及家庭聽力康復指導服務點。
本調查結果還顯示,在青年及青少年聽力殘疾者中,藥物中毒、遺傳導致的聽力殘疾占有較大比重,因此對于青年及青少年而言,應合理應用或盡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經(jīng)常檢查聽力及早發(fā)現(xiàn)聽力損傷。針對遺傳所致的聽力殘疾,應大力宣傳優(yōu)生優(yōu)育知識,注意孕期保健和咨詢,減少遺傳疾病的發(fā)生;應積極推廣新生兒和嬰幼兒聽力篩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發(fā)現(xiàn)兒童有聽力損傷時應盡快到醫(yī)院就診,并選配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接受康復訓練,以維持殘余聽力,促進聽力康復,爭取做到“聾而不啞”,否則易錯過言語發(fā)育的最佳時期,導致言語障礙的發(fā)生。
1 劉志全.我國肢體殘疾人概況[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3,18(8):493-494.
2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殘疾標準、篩查和診斷和評定方法[M]//2006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醫(yī)生手冊,2006:287.
3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聽力殘疾診斷標準[S].2006.
4 田寶,張揚,邱卓英.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的比較與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7,14(8):54-56.
5 孫喜斌.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聽力殘疾標準的制定[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7,5(1):10-13.
6 楊志金,舒彬,馬占山,等.2006年重慶市殘疾人抽樣調查流行病學特征及康復需求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32(5):474-477.
7 沈勵,劉民.聽力殘疾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3):281-283.
8 卓大宏.工醫(yī)結合、促進新世紀康復工程的發(fā)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2,17(5):260-262.
9 徐衛(wèi)平,陶太珍,金海華,等.“送康復服務上門”服務模式對社區(qū)殘疾人群康復效果的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