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榮
1200年前,一位6試不第的秀才滿懷失望與惆悵乘舟回鄉(xiāng)。途中路過蘇州城,舟泊楓橋。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月西沉,霜滿天,樹影朦朧,寒鴉啼叫,江中漁火閃爍,寒山寺的鐘聲沉重而悠遠。落第的秀才愁思滿懷,難以入睡,感物傷懷,觸景生情,提筆寫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可以想象,假如沒有那一次次的落第,就不會有如此絕美的《楓橋夜泊》,那么今天我們也就可能不知道張繼是何許人。
明代畫家唐寅也是一位落榜生。那一年,他參加科舉時,因考場作弊案受到牽連被剝奪了考試資格,從此與科舉無緣。一生不能參加應試,這在古代可是極沉重的人生打擊。但唐寅因這次打擊而擺脫了科舉制度的束縛,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子畫家。他在《桃花庵歌》中道:“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p>
明代的李時珍曾3次落榜。他十幾歲就中了秀才,但之后的9年中,3次考試都沒中舉。此后,他拋開金榜題名的欲望,立志從醫(yī),在歷經(jīng)27年的潛心鉆研后,終于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明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jié)伴去南京應鄉(xiāng)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xiāng)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吳承恩在以后3年內(nèi),專心致志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卻仍沒有考中。直到40歲時,他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吳承恩在落魄與潦倒的環(huán)境中,寫出了名著《西游記》。
蒲松齡自幼聰慧,跟學識淵博的父親讀書學習。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奪得第一名,高中秀才,后來考舉人時卻屢試不中。因生活所迫,他只好去作塾師。從此,他開始一邊教書,一邊收集、寫作志怪小說。歷時20多年,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著《聊齋志異》。
19世紀中葉,剛滿16歲的鄭觀應落榜了。他的父親為他選擇了另一條人生道路,到上海去當買辦。鄭觀應的精明和10年洋行買辦的身份背景,讓他贏得了盛宣懷和李鴻章的賞識,開始了從洋行買辦到改良主義者的人生轉(zhuǎn)折,后來成了民族資本家。
落榜生變富商的,還有明朝的沈萬三、清朝的伍秉鑒等。兩人科舉不中,經(jīng)商卻是天才,都成為當時的商業(yè)巨賈,富可敵國。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統(tǒng)計出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6名中國人人選,其中就有伍秉鑒。
賈島、蘇洵、吳敬梓、歸有光、左宗棠等,都是名落孫山者。所以,可以這么說,落榜,只是人生中的一個挫折,而挫折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失敗者,在挫折中焦慮、消沉甚至絕望;成功者則在挫折中磨礪、積累乃至爆發(fā),破繭成蝶。
(編輯 張金余 劉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