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月
宜陽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600
負壓進針法在新生兒腋下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分析
楊改月
宜陽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600
目的探討負壓進針法在新生兒腋下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方法選擇我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患兒26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30例。實驗組采用負壓進針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進針法穿刺,比較兩組進針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回血率以及回血速度。結果實驗組進針一次成功率(91.5%)和回血率(96.3%)明顯高于對照組進針的一次成功率(60%)和回血率(73.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的回血速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負壓進針法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避免了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痛苦,減少患兒家庭負擔,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兒疾病的治療效果。
負壓進針法;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輸液
新生兒的皮膚薄、血管細、脆性大,留置針的使用較為困難,采用常規(guī)進針方法,即使穿刺成功,輸液時也易出現(xiàn)腫脹、靜脈炎、堵管等現(xiàn)象[1],治療效果較差。2010年以來,我院采用負壓進針法靜脈留置針輸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患兒260例,年齡為10 min~20 d,平均年齡(15±0.3)d,其中男129例,女131例。早產兒60例、新生兒窒息80例、重癥肺炎12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30例,實驗組男98例、女32例,對照組男87例、女4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負壓進針法。按常規(guī)準備好輸液用物,連接好后排盡空氣,然后用5 ml注射器抽吸5 ml生理鹽水,針頭與22G留置針連接,將患兒一條手臂輕輕拉直,使進針側上肢與軀干成110°~140°角,左手墊于患兒肩部并上抬,使腋靜脈顯露出來。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待干后采用三角固定式持針法,針頭斜向上,將輸液管過濾器上約10~25 cm 處管壁反向折疊,擠去尖端液體,將反折部位于手掌上壓緊,使管內形成負壓,同時保證進針前始終有一滴水珠掛在針尖上,將留置針以15°~25°角刺入皮下,再將穿刺針沿血管走向刺入,見回血后再將外套管送入血管,拔出針芯,用透明敷貼固定好留置針,調節(jié)輸液滴速。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穿刺方法。與實驗組采用同樣方法準備好輸液用物和一切輸液前操作,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待干后右手示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針針翼,使針頭斜面朝上,左手在穿刺點下方繃緊皮膚,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留置針與皮膚呈 15°~25°進針,直刺血管,見回血后右手固定導管針,然后降低角度繼續(xù)把外套管連針芯緩慢全部送入靜脈,待輸液通暢后拔出針芯,用6 cm×7 cm 3M透明敷貼作封閉式固定,調節(jié)輸液滴速。
1.3 觀察指標
(1)一針次成功率;(2)回血率;(3)回血速度:整個針尖斜面全部刺入皮下后開始計時,看見回血立即停止,此時計時器讀數(shù)即回血速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進針一次成功率(91.5%)和回血率(96.3%)明顯高于對照組進針的一次成功率(60%)和回血率(73.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實驗組的回血速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負壓進針法靜脈留置針輸液比常規(guī)進針留置針輸液效果好。本研究結果顯示,負壓進針法靜脈留置針輸液的一次成功率、回血率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穿刺法留置針輸液,回血速度也比常規(guī)進針快(P<0.05)。靜脈輸液時針頭進入血管后,靜脈內壓力大于留置針頭處的壓力形成壓力差就會產生回血;只有當靜脈內壓力等于或小于針頭處壓力時才無回血發(fā)生[2]。綜上所述,采用負壓進針法在新生兒腋下留置針輸液置管成功率高,避免了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痛苦,減少新生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減輕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心理壓力,保證了臨床治療質量,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兒疾病的治療效果。
[1]楊麗,李永蓮,聶媛媛,等.新生兒腋下靜脈留指針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8):106-107.
[2]王麗華.負壓進針法在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74-75.
R472
B
1674-9316(2014)16-010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