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華
(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萬州 404120)
近代中醫(yī)泰斗冉雪峰(1879~1963),字劍虹,別號恨生,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鄉(xiāng)人,與河北鹽山張錫純共有“南冉北張”之稱。冉雪峰一生曾先后在漢口、萬縣、重慶和北京行醫(yī)、教學,學驗俱豐,成為“冉氏醫(yī)學流派”一代宗師。其大部分著作為抗戰(zhàn)期間避難于萬縣董家?guī)r所著,現(xiàn)已結集出版。冉雪峰擅長診治心系病證,其弟子陳可冀院士及著名中醫(yī)郭士魁的回憶即是明證[1,2],兩位弟子之所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能取得顯著成就,與冉雪峰的悉心指導不無關系?,F(xiàn)摘錄冉雪峰治療心系病證的醫(yī)案,以統(tǒng)計分析其用藥規(guī)律如下。
2004年京華出版社出版的《冉雪峰醫(yī)著全集·臨證》[3]中所記錄的冉雪峰醫(yī)案及1953~1954年間在重慶行醫(yī)的門診簡記。
所有以心系病證為主的臨床醫(yī)案和門診簡記,病例后均必須附有明確的治療中藥組成。逐篇閱讀,人工選擇,有二診以上記錄者,每診的藥物組成均作為一條獨立的記錄納入。
排除其他系統(tǒng)病證及有心系癥狀但非為主者。
對文獻中中藥的名稱及分類,依照2002年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藥學》[4]給予規(guī)范。證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給予規(guī)范。
將數(shù)據(jù)梳理后以計算機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錄入,建立冉雪峰治療心系病證中藥數(shù)據(jù)庫,分別建立中風、心悸和眩暈的中藥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以方測證建立主要證素和證候中藥數(shù)據(jù)庫,分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共收錄心系病證醫(yī)案100例126診處方126條,所使用中藥共93味,全部逐條錄入軟件統(tǒng)計分析,其中使用頻次超過5次者僅49味。除甘草外,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白薇(73.81%)、厚樸(71.43%)、石決明(64.29%)、牛膝(60.32%)、當歸(55.56%)、澤蘭(51.59%)、龍齒(46.83%)、百合(42.86%)、梔子(38.89%)、白芍(32.54%)、竹茹(30.16%)、酸棗仁(28.57%)、桑螵蛸(28.57%)、生地黃(26.19%)、滑石(26.19%)、山茱萸(23.81%)、代赭石(22.22%)、紫石英(22.22%)、茯神(21.43%)、郁李仁(19.84%)、花蕊石(19.84%)、白茅根(19.84%)、菊花(18.25%)等。所使用藥物主要為降氣、重鎮(zhèn)潛陽、養(yǎng)心安神、活血通經(jīng)及收澀固腎斂陰者。
共收錄中風13例22診處方22條,所使用中藥共56味,全部逐條錄入軟件統(tǒng)計分析,其中使用頻次超過5次者僅26味。除甘草外,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牛膝(95.45%)、白薇(90.91%)、石決明(81.82%)、厚樸(59.09%)、龍齒(59.09%)、百合(59.09%)、當歸(54.55%)、澤蘭(45.45%)、浙貝母(45.45%)、紫石英(40.91%)、花蕊石(40.91%)、郁李仁(36.36%)、火麻仁(36.36%)、大黃(31.82%)、天竺黃(31.82%)、代赭石(31.82%)、石菖蒲(31.82%)等。所用藥物主要為引血下行、重鎮(zhèn)降逆、化痰開竅和通腑降氣者。
共收錄心悸17例32診處方32條,所使用中藥共66味,全部逐條錄入軟件統(tǒng)計分析,其中使用頻次超過5次者僅28味。除甘草外,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厚樸(75.00%)、白薇(68.75%)、澤蘭(62.50%)、龍齒(59.38%)、當歸(53.13%)、桑螵蛸(50.00%)、山茱萸(50.00%)、石決明(50.00%)、白芍(46.88%)、梔子(40.63%)、茯神(37.50%)、滑石(37.50%)、紫石英(37.50%)、酸棗仁(34.38%)、百合(28.13%)、連翹(25.00%)、浙貝母(25.00%)等。所用藥物主要為重鎮(zhèn)安神、養(yǎng)心安神和收斂浮神者。
共收錄眩暈40例51診處方51條,所使用中藥共68味,全部逐條錄入軟件統(tǒng)計分析。其中使用頻次超過5次者僅34味。除甘草外,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厚樸(78.43%)、白薇(72.55%)、石決明(70.59%)、牛膝(64.71%)、當歸(54.90%)、澤蘭(49.02%)、百合(47.06%)、梔子(43.14%)、龍齒(41.18%)、酸棗仁(35.29%)、生地黃(33.33%)、竹茹(33.33%)、白芍(33.33%)、桑螵蛸(31.37%)、山茱萸(27.45%)、浙貝母(25.49%)、石斛(21.57%)等。所用藥物主要為降氣、重鎮(zhèn)、滋養(yǎng)、收斂和化痰者。
所有收集的心系病證126條記錄中,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主證為肝陽上亢證、肝腎陰虛證、肝風內動證、心虛膽怯證、痰熱內蘊證和瘀阻腦絡證等,出現(xiàn)頻次在5條以上的證候用藥從高到低排序如下:肝陽上亢證:白薇、石決明、牛膝、龍齒、滑石、代赭石、紫石英、牡蠣、赤石脂等;肝腎陰虛證:百合、生地、山茱萸、石斛、南沙參、知母等;肝風內動證:石決明、龍齒、代赭石、紫石英、花蕊石、牡蠣等;心虛膽怯證:甘草、龍齒、酸棗仁、茯神、柏子仁等;痰熱內蘊證:竹茹、浙貝母、栝樓、半夏、天竺黃、黃連等;瘀阻腦絡證:牛膝、澤蘭、當歸、郁金、橘絡、川芎等。
所有收集的心系病證126條記錄中,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主要證素為陽亢、陰虛、肝風、痰濁、血虛、火熱、血瘀、氣滯等,出現(xiàn)頻次在5條以上的主要證素用藥從高到低排序如下:陽亢:白薇、石決明、牛膝、龍齒、滑石、代赭石、紫石英、牡蠣、赤石脂等;陰虛:百合、生地、山茱萸、石斛、南沙參、知母等;肝風:石決明、龍齒、代赭石、紫石英、花蕊石、牡蠣等;痰濁:竹茹、浙貝母、栝樓、半夏、天竺黃等;血虛:當歸、白芍等;火熱:梔子、生地、菊花、連翹、丹皮、黃連、知母、薄荷等;血瘀:牛膝、澤蘭、當歸、郁金、川芎等;氣滯:厚樸、木香、橘絡、甘松、枳實等。
冉雪峰醫(yī)案中心系病證主要為中風、心悸和眩暈,總的病機認識不外虛實兩端,虛者多為心氣虛、心血虛、心肝腎陰虛、心陽虛等,實者多為陽亢、肝風上擾、氣滯、血瘀、痰濁、火熱等。冉雪峰認為中風既不是外有暴戾賊風,也不是內有橫絕肝風,只是氣血自生之病。血氣并逆,不但腦部可充血且可充氣。又因氣無血則散,血無氣則凝,氣血未可離,離則形氣絕:“血與氣交失,故為虛焉”。腦病有虛有實,有氣血俱虛,有氣血俱實,有“腦充血”、“腦充氣”, 有“腦貧血”、“腦貧氣”等。心悸為心神不安、心腦不寧,多有下元不固,陰趨于下,陽浮于上,或有痰瘀者,宜清肺利膈、固腎寧心、甘平調養(yǎng)、鎮(zhèn)攝固納、芳香醒豁、活血化痰等。眩暈多為神經(jīng)障礙,氣血虧虛、元陰不足、氣火升浮、失其清寧等,宜補益氣血,滋液柔筋通絡,清腦鎮(zhèn)逆,開痹阻,暢經(jīng)隧。
冉雪峰深諳中醫(yī)的升降理論?!夺t(yī)源》云:“天地之道,陰陽而已矣;陰陽之理,升降而已矣?!薄端貑枴ち⒅即笳摗吩疲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写笮。谟薪h,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比窖┓逯匾曅哪I水火升降,水升火降,坎離相交,即為既濟,是健康之本;水不制火,坎離不交,水下火上,則成未濟,是心系病證的重要原因。他在治法升降、用藥升降方面有頗多經(jīng)驗,常用降氣引血之藥,氣降則火降,又益滋水添精,諸癥可解。人身氣血營周要保持平衡,若嚴重失衡,則身中氣機突然變化,可上沖腦部,表現(xiàn)所謂中風等證象,故多將升降和氣血理論結合而并調之。七情內傷,氣機紊亂,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則心神不寧。冉雪峰治療心系病證又特別重視調神,或重鎮(zhèn),或滋養(yǎng),或斂?。会槍Σ±硪蛩?,或化痰,或活血,或行氣,或降火,尤善從氣血來調理。
對于急性中風,冉雪峰尤其善用“六石二鱗介”,即“療中風壞證方一首”中的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白石脂、寒水石、石膏、龍骨和牡蠣,這類藥物的共性就是重鎮(zhèn)寧靜、強逆氣血。中風、眩暈之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證,冉雪峰均基于重鎮(zhèn)降逆氣血的學術思想,選用如上藥及石決明、龍齒、滑石、代赭石等。其次就是疏利導引氣血下行,使用最多的藥物是白薇,方劑是許叔微《本事方》中的白薇湯去人參。冉雪峰從《本經(jīng)》分析認為,白薇味苦咸,入血沉靜,平上逆氣血,為治療中風的要藥;牛膝引血下行,同時能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研究又表明能降低血壓,故為冉雪峰所推崇;厚樸通里解外防內變,
為下氣降氣的要藥。
氣血沖逆,多有素體陰液不足,以致陽亢甚或化風,其治當益水斂陽,潤液柔筋,冉雪峰最喜用、最推薦的藥物是重用生地搗汁。鮮生地味甘液多,質雖重而氣清,為生血涼血補血之要藥。生地常配黃連,冉雪峰認為其益水之力更大,黃連得生地則除熱之力更弘,甘苦化陰,沉靜循環(huán)。再常以石決明配甘松,一為鎮(zhèn)靜神經(jīng),一為醒豁神經(jīng),心腦兼顧。百合配地黃,寧腦寧心。中風多見便秘結滯,冉雪峰喜用火麻仁與郁李仁來潤腸通便,亦用大黃,尤其是與生地合用,冉雪峰認為生地得大黃愈顯救液之功,大黃合生地,可免化燥之弊?;甸_竅則常用竹茹、浙貝、栝樓、半夏、天竺黃、石菖蒲等。
對于安神寧心平悸,冉雪峰善于用厚樸、白薇、澤蘭來調氣引血安神,其中澤蘭又能行血中之水,主治“中風余疾”。重鎮(zhèn)安神善用龍齒、石決明、滑石、紫石英;養(yǎng)心安神善用當歸、白芍、茯神、酸棗仁、百合;清郁熱善用梔子、連翹;化痰善用浙貝母;收斂浮神則善用桑螵蛸、山茱萸、酸棗仁。桑螵蛸味咸入腎,補中寓通、澀中寓潤,滋腎斂?。凰釛椚饰端崛岣稳峤?,散結開痹,涵濡筋腱;山茱萸與棗仁異種同功,均能補、能泄、能澀、能通。
從冉雪峰治療心系病證用藥分析,他善于分清虛實,辨證論治。除應用平肝潛陽喜風、降逆氣血及調神藥物頗具特色之外,再就是善用陰血并補、氣血并調、除滯通絡之藥。百合、生地、白芍滋陰養(yǎng)血,與白薇配用,滋陰清熱、養(yǎng)血降血,對于高血壓所致眩暈、中風療效頗佳。厚樸、木香、甘松、枳實偏于行脾胃之氣,且為降逆氣機,符合冉雪峰善用的升降理論,“里氣通則外氣通”、“里氣和則外氣和”。郁金、橘絡、川芎行氣活血通絡,牛膝、澤蘭、當歸行血利水通絡,為祛除氣、血、水瘀滯而通絡。
[1] 陳可冀.懷念一代名醫(yī)冉雪峰[J].四川中醫(yī),1987,5(8):5-7.
[2] 周鳳梧.名老中醫(yī)之路[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76.
[3] 冉雪峰.冉雪峰醫(yī)著全集(臨證)[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4:455-871.
[4]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6.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