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慧思
(白城市洮北區(qū)林海衛(wèi)生院,吉林 白城 137008)
糖尿病足的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
康慧思
(白城市洮北區(qū)林海衛(wèi)生院,吉林 白城 137008)
糖尿病組;臨床護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1]。據(jù)統(tǒng)計,大約15%的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足潰瘍或壞疽,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采用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促進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是長期控制血糖的基礎,只有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圍,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糖尿病足[2]。糖尿病護理和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治療的順從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預防糖尿病足的復發(fā),降低截肢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1 病情觀察:發(fā)病初期,病情觀察的重點為:患肢發(fā)涼、麻木、酸脹或疼痛,遇寒加重,遇暖稍減,間歇跛行,患肢局部皮溫下降,皮膚顏色正?;蛏n白,或萎黃,肢端出現(xiàn)淤斑或痹點,或者患足疼痛,肌肉萎縮,皮膚干燥或水腫;后期隨病情發(fā)展,病情觀察的重點為:趾端腳腿出現(xiàn)壞疽潰爛,創(chuàng)面棕灰,膿似粉漿污水,氣味惡臭,膿腐難脫,或脫后肉芽暗紅,膿水清稀,創(chuàng)口日久不斂。
1.2 飲食護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組織細胞及某些抗體和激素的重要成分。對糖尿病足患者,每日保證200~350 g的主食。如果攝入糖分過少,每天低于25 g,患者身體會因缺糖而受到影響,過于控制糖分的攝入反而會嚴重影響糖尿病足的愈合;進食糖分過多,也會使血管病變加重。所以在攝入前,最好根據(jù)相關食的營養(yǎng)成分表,以便做到精確的糖分管理。蛋白質能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潰瘍組織的組織修復。糖尿病足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攝入量應比一般人要高,如60 kg體質量的患者,每日應攝入蛋白質90~120 g,才能保證每日需要。脂肪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材料,壞疽患者的飲食中,如60 kg體質量的患者,每日應攝入的脂肪在36 g以下??刂圃?、中、晚餐的攝入量,三餐攝入量分別占總攝入量的1/5、2/5、2/5[3]。
高纖維飲食在糖尿病足飲食中增加高纖維成分,可大大改善高血糖癥狀,并有效減少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物的使用量。在糖尿病足患者的飲食中,每日需要纖維素成分占總量的20%左右。生活中,常用米糠、麩皮、玉米皮、甜菜屑及海藻類植物制成糕餅等纖維食品,是糖尿病足患者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健康食品。
1.3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應貫穿治療整個過程之始終。糖尿病病程遷延不愈,屬于終身性疾病,并發(fā)癥多,致殘率高,治療費用高,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致使患者悲觀失望,言語過激,脾氣暴躁。護士應運用護理程序評估患者的性格特點和心理變化,加強心理護理,關心、安慰鼓勵患者,做好糖尿病知識的健康教育,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擔憂,適時疏導,耐心解釋病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治療方案的制訂,支持家屬陪伴,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2.1 肢體活動的護理:適當?shù)闹w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狀況。在病情穩(wěn)定恢復過程中,護士可指導患者作適當?shù)南轮憻?。嚴重潰瘍者患肢制動,協(xié)助活動健側肢體,并保持功能位。術后24 h后即可在床上做殘肢的肌肉靜息運動及抬腿運動。傷口完全愈合拆線后,應加強主動運動及殘肢關節(jié)活動,以增強殘端面的抗阻力能力。
2.2 血糖的監(jiān)測與控制的護理:血糖如控制不佳,會增加神經病變和截肢的可能性,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足的關鍵。每天應監(jiān)測血糖7次,即早、中、晚餐前及餐后2 h、睡前均需嚴格監(jiān)測血糖變化情況,及時根據(jù)血糖水平調節(jié)胰島素及口服用藥劑量,空腹及餐前血糖控制3.9~6.4 mmol/L,餐后血糖及睡前血糖控制4.4~8.0 mmol/L。有條件者建議使用連續(xù)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儀,可監(jiān)測患者24 h內288次動態(tài)血糖水平,根據(jù)患者的運動、飲食、用藥分析血糖波動情況,更具針對性地調整藥物治療將血糖控制在最佳水平,有效控制高血糖與糖尿病足感染的惡性循環(huán)。
2.3 創(chuàng)面的護理:清創(chuàng)引流。在切開引流的同時,盡量清除無活力的壞死組織,達到充分引流。對竇道式潰爛應行對口開窗切開,早期用1.5%過氧化氫(即雙氧水)+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創(chuàng)面與竇道,無菌紗布吸干創(chuàng)面及竇道生理鹽水液后,外涂保生皮膚愈合膏。
竇道換藥采用灌注法。置保生皮膚愈合膏紗條引流包扎,每日2次換藥,治療2周壞死組織基本排除干凈,進入組織再生期,此時可停止沖洗,開放式涂藥,8~12 h換藥一次,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治療期間臥床,患肢抬高制動。密切觀察創(chuàng)面情況,有無滲血滲液,有無惡臭,及時換藥治療。保持衣物及床單位的清潔干燥,避免二次感染給患者帶去更嚴重的傷害。
2.4 截肢術后的護理:應運用足夠的耐心與愛心鼓勵患者接受已經截肢的事實,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功能活動,鼓勵患側與健側不同的活動。配合家屬給予更多的身心支持了解患肢的危害性及截肢后帶來新生活的希望。觀察手術恢復情況。傷口污染后應立即更換敷料。手術切口愈合后應每日以肥皂水清洗,保持殘端衛(wèi)生。
2.5 疼痛的護理:糖尿病足的疼痛是劇烈的、難以忍受的,而且術后疼痛仍然存在,幻肢痛可持續(xù)1~3個月,甚至半年。因此除檢查患肢情況,給予舒適體位排除患肢受壓及適當應用止痛藥緩解疼痛外,還應指導患者自我控制疼痛的方法,如聽音樂、想象、看報及與親人朋友交談或是選擇自己喜好的事情等,以分散注意力、緩解焦慮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舒適度過疼痛期。
2.6 皮膚護理:防止護理并發(fā)癥保持皮膚及毛發(fā)的清潔,協(xié)助患者勤更衣擦澡,避免細菌侵入傷口加重感染。定期修剪手、足指甲及男患者的胡須。動作輕柔,嚴防二次傷害。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及足部潰瘍情況,明顯減少糖尿病足的發(fā)生[4]。沒有接受過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其足部潰瘍導致截肢的發(fā)生率是接受者的3倍,而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降低足部潰瘍的發(fā)生,使糖尿病足潰瘍導致的截肢率下降40%~80%[5]。需加強對患者的綜合護理指導,嚴格控制飲食與血糖,避免皮膚潰瘍復發(fā)。積極做好并養(yǎng)成對肢體皮膚的自我護理習慣。出院后應定期檢查血糖和指導患者進行終身自我血糖、尿糖監(jiān)測、飲食控制等。
糖尿病合并皮膚潰瘍治療時間長,患者的自卑、緊張、恐懼心理顯著增強。因此,不僅要注重軀體疾病的治療,還要注意對其必要的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談心,鼓勵患者,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其顧慮。避免在患者面前談論緊張恐懼事件,包括糖尿病與皮膚潰瘍的治療難度等話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采取和藹親切的語言與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疏導,也可通過其家屬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給予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的自卑、緊張、恐懼心理,并努力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式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關愛。其次是避免醫(yī)源性不良刺激和誘發(fā)因素,每次治療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操作熟練,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主動參與配合治療與護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主要因為下肢中小血管病變以及微循環(huán)障礙,周圍神經病變并發(fā)感染所致,早期以雙足感受麻木、發(fā)涼,疼痛各主要表現(xiàn)。常致足部潰瘍壞疸,甚至截肢,嚴重威脅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6]。治療糖尿病足關鍵在于重視預防,加強宣教,增強其自我監(jiān)測及防范意識,嚴格控制血糖,定期進行足部檢查,針對血管、神經病變及感染等對癥處理,同時利用外科手段修復創(chuàng)面進行綜合治療[7]?;颊咴谥委熎陂g予以正確系統(tǒng)的治療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可控制壞疸的發(fā)生發(fā)展,降低截肢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極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朱家源,李新強,唐冰,等.糖尿病足潰瘍的創(chuàng)面處理:“創(chuàng)面床準備”[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7):594.
[2] 金曉娜.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機制及預防護理[J].全科護理,2009,7 (3C):803-805.
[3] 許樟榮.于世界糖尿病日談糖尿病足的診治與預防[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6):491-493.
[4] 屈新云,楊圓圓.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并發(fā)糖尿病足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10A):2619-2620.
[5] 周瑩霞,王阿東,汪新.糖尿病足的防治及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 2002,(2):46-47.
[6] 李秀華,李艷芳,陳素紅,等.糖尿病足的防治及護理[J].貴州醫(yī)學, 2006,30(12):1146.
[7] 林琴.糖尿病足112例臨床診治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8,48(32): 128-129.
R473.5
:A
1671-8194(2014)33-03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