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蔡建平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1)
外固定支架與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觀察
王 磊1蔡建平2△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1)
目的評價觀察外固定支架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方法 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外固定和PFN-A內固定術,術后根據(jù)Harris評分標準,對兩組進行評價,并比較兩種治療方法之間負重時間、并發(fā)癥、及其愈合時間的差異。結果外固定支架組優(yōu)良率88.46%,PFN-A組優(yōu)良率85.71%,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平均出院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術后負重下地時間及并發(fā)癥PFN-A組明顯優(yōu)于外固定支架組。結論兩組固定各有其優(yōu)缺點,PFN-A是髓內固定最可靠的,適合多數(shù)粗隆間骨折;外固定支架適用于年老體弱、嚴重合并癥患者,不能耐受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的穩(wěn)定型骨折治療,但并發(fā)癥較多。
外固定支架 PFN-A 股骨粗隆間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占髖部骨折的60%~70%。對于高齡患者來說,這種骨折在1年內的死亡率為15%~20%,發(fā)生率也在逐漸增加。目前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進行手術復位內固定治療已成為臨床共識。筆者分別采用防旋股骨髓內釘(PFNA)與外固定治療6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0例,男性20例,女性 40例;年齡 50~90歲,平均 72歲;左側 28例,右側32例。致傷原因:滑倒跌傷55例,車禍傷5例;合并傷包括顱腦外傷3例,胸外傷2例;按Evans[1]分型:Ⅰ型5例,Ⅱ型40例,Ⅲ型12例,Ⅳ型3例。入院時間為傷后2 h至8 d;受傷到手術時間為2~7 d,平均5 d。合并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高血壓20例。采用年齡分層隨機化方法分為PFN-A組30例,外固定支架組30例。兩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1)PFN-A組。全麻或椎管內麻醉起效后,患者取仰臥骨科牽引床,右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整復,C臂X光機透視正、側位,骨折對位、對線達90%,維持牽引。以右髖為中心,術野常規(guī)安爾碘消毒,鋪巾,粘切口保護膜。取右髖后外直切口,長5 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電凝止血。牽開,沿切口線切開闊筋膜張肌,鈍性分開,顯露股骨大轉子頂點,C臂X光機透視下,沿股骨干髓腔方向打入導針,調整方向正確后,沿導針方向,粗隆部擴髓,打入PFNa21根,C臂X光機透視確信髓內釘位于髓腔內,位置可。以專用瞄準器,作右髖外側3 cm直切口,保持10°前傾角,依次打入防旋加壓螺釘,遠端1枚鎖釘固定。再次C臂X光機透視,正、側位螺釘位置良好[2]。(2)外固定支架組。全麻或椎管內麻醉生效后,平臥牽引床,透視下牽引復位滿意后,向股骨頸內成角度置入兩枚導針,其中1枚貼近股骨距置入,另1枚沿股骨頸中央置入。正側位透視下確定導針位置符合要求后,在導針經(jīng)皮處取約1 cm小切口,分離軟組織至股骨,皮下潛行分離腱性組織,沿導針方向置入直徑6.5 cm松質骨螺紋針,針頭至股骨頭關節(jié)面約1 cm處止。應用固定器定位股骨干中段進針點,平行置入兩枚直徑6.5 mm皮質骨螺紋針,安裝外固定器外接裝置,擰緊所有固定螺母。術畢被動屈伸髖膝關節(jié)以松解外固定針周圍髂脛束及股外側?。?]。本組患者中有12例早期病例采用斯氏針作為固定針,18例采用螺紋針作為固定針。
1.3 觀察方法 采用回顧分析方法PFN-A組、外固定支架組,并分析臨床資料及攝片結果,全部患者均進行了1~7年的隨訪,下地負重時間、并發(fā)癥(如感染、髖內翻、下肢短縮、內固定松動和周圍骨折)及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良率)等方面對3種不同治療方法進行比較評價。預后采用Harris評分標準對髖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價,分為優(yōu)(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以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并發(fā)癥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本組6例1年內死于其他并發(fā)癥。并發(fā)癥:旋轉畸形4例,其中PFNA組0例,外固定支架組4例;髖內翻畸形7例,其中PFN組1例,外固定支架組6例;感染7例:PFN組0例,外固定支架組7例。骨折愈合時間:PFNA組10~14周,外固定支架組8~24周。
2.2 兩種治療方法 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Harris評分比較PFNA組、外固定支架組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分別是85.71%(24/28)和88.46%(23/26),兩組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相當(P>0.05)。
由于所在醫(yī)院科室條件所限,目前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方法多以PFNA和外固定支架兩種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手術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輕微、對全身干擾少、手術時間短、可隨時調整骨折對位,能為骨折端提供良好的穩(wěn)定而有彈性的固定,外固定器技術保護骨折斷端的血運不受破壞,對骨膜和軟組織的損傷較小,是一種間接復位而又能相對牢固的外固定,是符合骨折生物學固定的治療原則。但是外固定支架體積大攜帶不便、鋼針外露影響穿衣、針道護理不便易感染、不適宜早期下床活動鍛煉是其缺點,因此臨床應用并不廣泛,適用于年老體弱、嚴重合并癥患者,不能耐受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的穩(wěn)定型骨折,或者粗隆間粉碎性骨折。PFNA技術大大加強了骨折的防旋、抗壓及抗拉能力,更大程度增加了術中及術后骨折端的穩(wěn)定性,股骨頸及髖部螺釘擰入裝置能有效地防止螺釘向股骨頭內側滑移。此外,遠端鎖孔與主釘遠端距離較長,可減少股骨干應力集中,減少局部的應力遮擋,避免遠端鎖釘骨交界的骨折,并發(fā)癥大大降低,在幾乎不損傷骨膜血運下進行復位固定,筆者認為此內固定符合AO、BO原則[4],Evans分型Ⅱ型、Ⅲ型比較適合PFNA,對于大多數(shù)粗隆間骨折都適合,尤其適合用于骨質疏松較嚴重的老年患者,但PFNA多在X線透視下操作,增加了X線暴露次數(shù),醫(yī)務人員和患者所接受的射線量增加,PFNA在費用方面比外固定器材昂貴,除了適應癥也應綜合考慮患者經(jīng)濟承擔能力選擇合適的內固定系統(tǒng)。
[1]Jensen JS.Classification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J].Acta OrthopScand,1980,51:803-810.
[2]程志濱,劉宇,馬小明.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20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59-60.
[3]陳宇,韓清明.外固定器結合中醫(yī)藥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70例療效分析[J].新中醫(yī),2013,45(1):70-72.
[4]Cole PA,Bhandari M.What’s new in orthopedic trauma[J].J Bone Joint Surge(Am),2006,88:2545-2561.
R274.1
B
1004-745X(2014)03-0525-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69
2013-08-23)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