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琴 郭雙娥
(1.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046000 2.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yī)院)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病情頑固,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fā)作。小兒素體嬌嫩,多因肺、脾、腎三臟不足,遇到外感六淫之邪、飲食等誘因而發(fā)作。通過不斷臨床實踐,筆者近年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28例小兒支氣管哮喘,取得滿意療效。
本組28例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3~5歲者9例,6~7歲者15例,7歲以上者4例;病程0.3~0.5年者6例,0.5~1年者13例,1~1.5年者9例。所治療病例均曾經(jīng)3個月以上吸入氣霧劑,應用激素、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均未使哮喘得到控制。
采用西藥治標,中藥治本的原則。
西藥:吸入氣霧劑,選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氣霧劑等??诜蛇x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對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中藥:常用藥選黃芪、金銀花、魚腥草、淫羊藿、桔梗、杏仁、五味子、太子參、瓜蔞、桑白皮、川貝母、地龍、雞內金、六神曲、甘草。伴食少、便溏,面色無華者加白術、茯苓;咳痰黃稠,手足心熱者去黃芪、淫羊藿加山藥、玄參、麥冬、牛蒡子、地骨皮。
療效標準: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經(jīng)隨訪半年未復發(fā);顯效: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或顯著改善;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例1.患者,男,7歲。因反復咳嗽、氣喘、胸悶1年余,于2011年10月就診。患兒曾用氣霧劑,抗生素、激素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滔掳Y見舌淡紅、苔薄白,痰白稀,自汗,脈細無力,面淡無華,納差,便溏,雙肺可聞及哮鳴音。證屬脾肺兩虛咳喘。治宜健脾化痰、宣肺止咳平喘。處方:黃芪、金銀花、淫羊藿、桔梗、五味子、太子參、瓜蔞皮、桑白皮、炒白術、茯苓、雞內金、六神曲各10g,地龍、杏仁、炙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前述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治療1個月,癥狀消失,肺部聽診正常,原方略作加減再繼續(xù)用藥45d后停藥,隨訪1年無復發(fā)。
例2.患者,女,9歲?;伎却?年余,四季均可發(fā)病,秋冬季較重。1周前因感冒咳喘于2011年11月來就診。診見咳喘,痰少黃稠,喘促,動則喘重,口干,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證屬外邪犯肺,肺燥痰阻,營陰虧損。治宜化痰肅肺,養(yǎng)陰潤燥。處方:麥冬、太子參、五味子、金銀花、魚腥草、全瓜蔞、桑白皮、生山藥、雞內金、六神曲各10g,玄參9g,杏仁、川貝母、牛蒡子、地龍、炙甘草各6g,地骨皮9g。每日1劑,水煎服。前述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治療15d,癥狀消失,肺部聽診正常,原方略作加減再繼續(xù)用藥1個月后停藥,隨訪1年無復發(fā)。
支氣管哮喘當今多以吸入氣霧劑為主要治療方法,本組病例在吸入氣霧劑的基礎上,同時配合中藥治療以治本,提高了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效果。所用中藥方劑中,黃芪、太子參健脾益肺,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金銀花、魚腥草清熱解毒,殺菌祛邪;淫羊藿溫補腎陽,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瓜蔞、桑白皮宣肺降逆,化痰平喘;地龍解痙平喘,對支氣管有良好的擴張作用;桔梗引藥上行,宣開肺氣,止咳化痰;五味子斂肺止咳平喘。古人云:“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嗽”,故用白術、茯苓補脾益氣;雞內金、六神曲健脾消食,以防清涼、祛痰之品傷脾。培土生金,令肺氣充盛,咳喘自停;長期咳喘,肺陰必傷,故在病例2中用生山藥、玄參、麥冬以滋陰。近代名醫(yī)張錫純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的“資麥湯”方后曰:“牛蒡子體滑氣香,能潤肺又能利肺,與山藥、玄參并用,大能止嗽定喘”。陰虧則虛火上炎,故用地骨皮以清虛熱;甘草調和藥性。以上諸藥合用,發(fā)揮了補益脾肺、宣肺降逆、化痰平喘、解毒殺菌的功效。中西醫(yī)結合提高了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使頑固性小兒支氣管哮喘得到控制,值得臨床推廣。不過,在臨床應用的時候,還需根據(jù)實際情況隨癥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