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玲
(鐵嶺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受剖宮產率升高的影響,瘢痕子宮妊娠的發(fā)生率也呈現升高的趨勢,對其的治療研究也不斷增多,其中甲氨蝶呤是在本類患者中治療較多的治療藥物,而對于其應用方式的研究也并不少見,但是研究差異仍然較大程度的存在,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探討的價值較高[1]。本文中我們即就甲氨蝶呤子宮動脈栓塞在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46例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全身用藥組)23例和觀察組(甲氨蝶呤子宮動脈栓塞組)23例。對照組的23例患者中,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3±6.3)歲,停經時間36~53 d,平均(44.1±5.8)d,距前次剖宮產時間11.0~88.0個月,平均(22.3±6.4)個月。觀察組的23例患者中,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9.5±6.2)歲,停經時間36~54 d,平均(44.3±5.6)d,距前次剖宮產時間10.0~89.0個月,平均(22.5±6.3)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停經時間。距前次妊娠時間等數據資料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以甲氨蝶呤進行肌內注射治療,按照每千克體質量0.4 mg的劑量進行應用,每天應用1次,連續(xù)應用5 d。觀察組則采用子宮動脈栓塞的方式治療,首先以甲氨蝶呤進行子宮動脈的注入,劑量為50 mg,雙側動脈均進行注入治療,然后再均以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栓塞。兩組患者的其他治療方案無明顯差異。然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包塊消失、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構成進行比較。
1.3 評價標準:患者治療后β-HCG下降較快,且最終降至正常范圍,包塊消失,月經正常,其他相關癥狀體征均至正常范圍為治療有效[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中的年齡、停經時間、距前次剖宮產時間為計量資料,而其他的文中統(tǒng)計數據為計數資料,其分別采用軟件SPSS16.0進行t檢驗及卡方檢驗處理,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者18例,治療有效率為78.26%,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者23例,治療有效率為100.00%。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
2.2 兩組患者的包塊消失時間構成比較:對照組患者包塊消失時間<4周者2例,占8.70%,4~6周者10例,占43.48%,>6周者11例,占47.83%;觀察組患者包塊消失時間<4周者12例,占52.17%,4~6周者8例,占34.78%,>6周者3例,占13.04%。觀察組患者包塊消失時間<4周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6周者比例則低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
2.3 兩組患者的β-HCG轉陰時間構成比較:對照組患者β-HCG轉陰時間<3周者11例,占47.83%,3~4周者6例,占26.09%,>4周者6例,占26.09%;觀察組患者β-HCG轉陰時間<3周者20例,占86.96%,3~4周者2例,占8.70%,>4周者1例,占4.35%。觀察組包塊消失時間<3周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4周者比例則低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
2.4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構成比較: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2周者10例,占43.48%,≥2周者13例,占56.52%;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2周者20例,占86.96%,≥2周者3例,占13.04%。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2周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2周者比例則低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
瘢痕子宮妊娠的臨床危害較大,而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的發(fā)生率也隨剖宮產應用率的提升而呈現升高的趨勢,因此對于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的防控及診治研究也不斷增多。其中關于治療方面的研究即較多[3-4]。而動脈栓塞治療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率不斷升高的一類治療方式,其通過阻斷病灶部位的血供來達到治療的目的。而甲氨蝶呤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一類治療性藥物,關于其應用方式的治療研究并不少見,其中肌內注射的全身用藥及局部用藥研究均不少見,效果研究差異也較大,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探討的價值較高。
本文中我們即就甲氨蝶呤子宮動脈栓塞在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并與進行甲氨蝶呤肌內注射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甲氨蝶呤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方式效果更好,不僅僅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且包塊消失、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時間構成也顯著地好于肌內注射治療的患者,說明此類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而這與其不僅僅有效阻斷病灶血流,且對病灶的局部針對性用藥有關[5-6]。
[1] 張學美.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疤痕妊娠30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11(12):155.
[2] 劉葉廷.甲氨蝶呤化療與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J].河北醫(yī)藥,2014,36(16):2474-2476.
[3] 謝文陽,李萍,熊員煥.介入治療、腹腔鏡和經陰道3種途徑在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分析[J].生殖與避孕,2014,34(7):603-606.
[4] Takeda A,Koyama K,Imoto S,et al.Diagnostic multimodal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hemorrhagic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0,152(2):152-156.
[5] 鄭維英,趙鳳瓊,孫紅梅,等.子宮動脈栓塞術對于難治性子宮下段瘢痕妊娠的影響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15):2914-2917.
[6] 李中華,李曉冰,岳琨,等.不同子宮動脈灌注化療方案加栓塞術治療異位妊娠臨床療效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5):3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