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 來自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xué)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楊桃不同成熟階段活性物質(zhì)和抗氧化能力的差異。
研究人員于第 9、10、11、12 和 13 周采收楊桃,并檢測了每周采收的楊桃的抗壞血酸(AA)、總酚(TPC)、總黃酮(TFC)、類胡蘿卜素(TCC)、β-胡蘿卜素、生育酚同系化合物(α、β、γ 和 δ)以及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寡趸芰νㄟ^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β-胡蘿卜素/亞油酸體系(BCLAM)測定。結(jié)果表明,隨著成熟度增加,AA、TCC 和糖含量顯著 (P<0.05) 增加,TPC、TFC和β-胡蘿卜素表現(xiàn)出相反的變化趨勢。有趣的是,生育酚含量由α-生育酚和β-生育酚含量決定,在第12周時最高,第13周開始下降,而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含量在成熟過程中持續(xù)下降。同時,兩種測定方法均表明抗氧化能力顯著 (P<0.05)下降。多元分析表明,檢測的指標(biāo)在成熟期存在顯著變化。生物活性物質(zhì)如TPC、TFC、β-胡蘿卜素、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在未成熟果實中占主導(dǎo)地位,而其他如糖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TCC、α-生育酚和β-生育酚在成熟果實中占主導(dǎo)地位。研究人員提倡在合適的時期采收楊桃以達(dá)到最佳營養(yǎng)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