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妍 仵榮會 王 麗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 鄭州 450001
面神經(jīng)炎(也稱面神經(jīng)麻痹或BELL麻痹)是一種最常見的病因未明的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受涼、感染、中耳炎、莖乳孔周圍水腫均可引起發(fā)?。?]。本病任何年齡,任何季節(jié)均可發(fā)病,男性比女性略多,多為起床后刷牙時從病側口角漏水而發(fā)現(xiàn)。發(fā)病前可有麻痹側耳后或下頜后疼痛,主要癥狀為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眼裂不能閉合,口角向健側歪斜,說話時耳朵內回響過度,病側舌前2/3味覺喪失,病側乳突部疼痛,耳廓與外耳道感覺減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現(xiàn)皰疹,面部神經(jīng)水腫和脫髓鞘,嚴重者可出現(xiàn)軸索變性[2]。若治療及時,約75%的病例可在2~3月內恢復,延誤時機,會留下后遺癥。2012-12—2014-01我院神經(jīng)科對74例面神經(jīng)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配合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兩個病區(qū)的面神經(jīng)炎患者共135例,一病區(qū)76例,二病區(qū)59例,年齡38~70歲,平均(54±1.5)歲,病程7~20d,患者知情并同意配合治療,按照入院順序分成觀察組(76例)和對照組(59例),2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由護士進行健康教育:①入院評估:有無下頜角、耳內、乳突區(qū)疼痛;面部癱瘓程度、心理狀況、自理能力、營養(yǎng)攝取情況等。②心理護理:觀察患者有無心理異常,鼓勵患者表達自己患病的感受及對預后的擔心,向患者講述此病的發(fā)展、治療過程、轉歸,指導克服急躁情緒及害羞心理,告知患者本病大多預后良好,希望其正確對待,積極治療。③康復鍛煉:指導患者主動鍛煉,自覺練習鼓腮、咀嚼、吹口哨、睜閉眼、抬眉等動作,進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復訓練。配合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TENS治療模式)型號為WOND2000F:①安裝電刺激電極,將電極片的正極(紅色)貼在患側口角或眼角旁,將電極片的負極(白色)貼在患側耳根后,地電極在身體任何位置均可。②確定合適的刺激量,打開儀器逐漸加大刺激量,可觀察到肌肉收縮,治療強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刺激頻率≤15Hz,脈寬在200US以上。③選擇合適的治療時間,20~40min/次,白色電極固定耳根處,紅色電極分別在眼角及口角各20min,10d為一個療程。一般輕者刺激1次/d,重者2次/d。對照組:單用藥物治療,具體方法同觀察組。
1.2.2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患部完全恢復正常;好轉: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痊愈加好轉;無效:治療后無好轉或略有好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痊愈15例(44.1%),好轉10例(29.4%),有效25例(73.5%),無效9例(26.5%)。觀察組:痊愈28例(70.0%),好轉1例(25.0%),有效38例(95.0%),無效9例(5.0%)。觀察組有效率95%,與對照組的73.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9P<0.05),提示健康教育及中脈沖電刺激治療急性期面神經(jīng)炎能有效控制病情,迅速緩解癥狀[3]。
面神經(jīng)炎通常急性起病,風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經(jīng)功能不穩(wěn)等均可引起局部血管痙攣,神經(jīng)缺血水腫,急性期神經(jīng)對缺血缺氧等損傷因素極為敏感[3]。受壓時間越長,神經(jīng)損傷越重,恢復越困難,甚至造成不可逆性損傷而無法恢復。預后療效與患者的發(fā)病輕重、時間、年齡、配合程度、情緒、是否有并發(fā)癥等有關,因此治療時機對癥狀恢復至關重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端正態(tài)度,積極配合,正確治療,增強信心成為本病治療的首要因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功能恢復,減輕面部神經(jīng)水腫,緩解疼痛就成為本病治療的主要措施[4]。
中頻電脈沖刺激應用多功能多媒體神經(jīng)康復診療儀中的康復模式(TENS模式),通過非對稱中頻電流將藥物離子更深更有效的導入病灶部位,遠紅外熱敷,人體的耐受性良好,對皮膚的刺激性小,通過提高神經(jīng)興奮性,改善局部循環(huán),減輕面部神經(jīng)水腫,促進周圍神經(jīng)的再生,在鎮(zhèn)痛、消炎、減輕水腫、預防肌萎縮及痙攣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此治療方法通過可視化示范動作進行反饋,可以邊看、邊聽治療,全程觀察訓練狀態(tài)及效果,是一種既簡單又便于操作的治療方法,配合藥物治療易被患者接受,增強了患者治愈信心。在治療中,護士應在治療開始前和結束后,務必注意關閉電源,以免強度刺激引起患者不適,在治療前應用75%酒精進行脫脂,清潔皮膚,降低皮膚的阻抗,治療電極片應貼在口眼歪斜的患病側。
目前,各種壓力源對人體造成了不良影響,導致大部分人生活不規(guī)律,自身免疫力下降,面神經(jīng)炎的發(fā)生率也越來越高,好多患者對醫(yī)療知識不了解,對疾病的認識不足,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本病的健康教育將成為以后護理的重點及方向,中頻脈沖電刺激的輔助治療效果有待推廣。
[1]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606.
[2]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90.
[3]Hahn AF.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treatment in peripheral nerve disorders-indications,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side-effets[J].Curr Opin Neurol,2000,13:576-578.
[4]Hardicre Jayne Coad Jane DevittPatric.Ten steps to successful conference presentation[J].Br J Nurs,2007,16(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