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華
『我來禊有自然興,豈羨蘭亭曲水濱?!幻康酱禾欤娜搜攀總兙墼谝黄?,游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文藝品鑒。他們以文會友、切磋詩畫、娛樂性靈,引為歷代文壇佳話。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恰逢“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季節(jié)。按照舊俗,古人在這一天要到水邊嬉游,洗滌污垢,舉行消災驅(qū)邪、祓除不祥的“修禊”之禮。
這一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許詢等41名文人雅士,依習俗在蘭亭行修禊盛會。蘭亭位于浙江紹興城西南30公里之蘭渚山下,是一個充滿浪漫情懷的地方。王羲之把大家招呼到蘭溪岸邊,盡情地享受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自然風光。放眼遠望,“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42位名人雅士的心情莫不怡然快適。
圍坐在曲水之畔的42位名士玩起了曲水流觴的游戲。曲水流觴,又名“九曲流觴”。觴就是杯,即投杯于水的上游,聽其流下,止于何處,則其人取而飲酒,同時賦詩一首。曲水流觴這種游戲自古有之,傳源于周王“修禊”飲于曲洛—也許是“祓禊”儀式中,一只酒杯不小心掉入了洛水,流杯泛波,下游撿杯人一飲而盡,興致大好?!兑菰姟吩疲骸坝鹩x隨波泛?!闭媸且环N難以言傳的境界。
左頁圖:清朝《院畫十二月令圖之三月》描繪的是三月上巳日人們在一起玩曲水流觴游戲的畫面。蘭亭圖扇面 仇英圖中以工筆重彩描繪王羲之在蘭亭水閣觀鵝賞鶴的情景。構(gòu)圖繁密,筆墨精謹,其中巖泉回轉(zhuǎn),古松垂柳、春華翠竹點綴園囿。人物形象儒雅,院中的家童或攜琴或烹茶,襯托出主人清高自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
聚會已近日暮,王羲之與知己仍然雅興不減,陶醉于美景、美酒、美詩的清澈曼妙之中,癡癲于生命的極致快樂之中,憂傷于時光流逝的哀愁之中,不忍歸去。這樣一次雅集,42位名士共賦詩37首。事后人們將詩篇匯編成集,并以宴集地點“蘭亭”命名,稱《蘭亭詩集》。王羲之有兩首收入其中: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迤攜齊契,散懷一丘。
對于這樣一部詩集,怎能不寫一篇序文呢?大家一致要求聲望高的王羲之寫一篇敘述當天情景的“序”。酒意正濃的王羲之也不推辭,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疾書,暢意揮毫,一氣呵成,寫下了這幅有涂改、有修正的“草稿”,后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從文學角度看,王羲之生動而形象地記敘了這次集會的盛況和樂趣,抒發(fā)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暫的感慨。從書法上而言,《蘭亭序》猶如青翠欲滴的修竹、清澈流瀉的溪水,自然含蓄,其用筆藏露得當,楚楚動人,提案收放,富于變化,勁骨豐肌,相映成趣。
據(jù)說王羲之回家酒醒之后,意猶未盡,在他的書齋里“更書數(shù)十百本”,結(jié)果沒有一件比得過他在蘭溪岸邊急就的這一幅,于是他把后寫的作品全部撕毀,只留下最初的一幅。王羲之本人更是將此幅作品視為珍本,只傳自家子孫,到第7代孫智永大師時,才為唐太宗所獲取。更夸張的是,唐太宗臨終時竟將《蘭亭序》作為陪葬品帶入墓中。
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蘭亭序》,都是唐代摹本,如弘文館馮承素的神龍本、大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摹本。其中,馮承素的神龍本更具王氏的神韻,為大家所公認?!短m亭序》通篇28行,324字,遒媚飄逸,恣肆縱橫,變化無窮,如有神助。以20個“之”字為例,有的穩(wěn)重,有的俊逸,有的舒展,有的收斂,有的體闊,有的瘦長……其他7個“不”字、5個“懷”字、3個“盛”字,皆別出心裁,風格迥異。唐何延之曾指出:《蘭亭序》里“凡有重者皆構(gòu)別體,就中‘之’字至二十許多,悉無同者”。就連作品補遺的“崇山”二字,涂改的“向之”、“夫”、“文”幾字,不僅對整篇藝術(shù)效果毫無損傷,而且更增添了《蘭亭序》的自然之美。
有評論說,這一次蘭亭修禊,表面是當時士大夫的一次古典“沙龍”,寄情山水、笑傲山野、超然恬淡,實質(zhì)上是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感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真諦的心靈之旅。王羲之所處的東晉,是一個戰(zhàn)亂紛繁、充滿殺戮又南北交融、新舊混合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風流酷愛飲酒吟詠、清談玄遠的時代。士大夫憤世嫉俗,醉心老莊哲學以及玄學,不拘禮法,任性放蕩。他們常常飲酒、修禊,寄情山水,把心中的不滿向大自然吐露,滋長了隱世避俗的思想。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魏晉文人內(nèi)心發(fā)出的聲音。于是,魏晉文人有了竹林七賢,有了曲水流觴。
也許是那一曲淺水和一觴美酒讓王羲之發(fā)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感慨,情注毫端而意趣天成,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一氣呵成,揮寫下千古杰作《蘭亭序》—其中出現(xiàn)的20個“之”字、5個“懷”字、7個“不”字,皆別出心裁,無一雷同。
曲水流觴,人各賦詩。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其實,曲水流觴僅僅是當時一項普遍的游春活動,但它賦予了42位名士聚會更多的詩意;而王羲之的一幅《蘭亭序》,又賦予這一節(jié)日千古美譽。從此以后,蘭亭成為眾多文人墨客頂禮膜拜的書法圣地,曲水流觴也成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