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供圖 漣漪
水清沙白堪比馬代
——隨性游廟灣島
撰文/供圖 漣漪
廟灣島,是萬山群島最靠近南海的小島,是一個尚未開發(fā)的旅游地。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所在,不過在釣魚人的心目中,廟灣島可是東南亞享譽盛名的海釣天堂。有人說,廟灣島是中國的馬爾代夫,雖然未必真的比得上馬爾代夫,不過以此形容它的純凈也不為過。
廟灣島位于南中國海,南臨太平洋,東北距北尖島1.1千米,北距香港48.8千米。雖然隸屬于珠海市萬山區(qū),不過,離珠海大陸卻是非常遠,從珠海市香洲碼頭乘快船到廟灣島,航程也需要約2個小時。這個小島面積約2平方千米。風蝕海貌獨特,島周礁群星羅棋布,是海洋生物繁育的理想之所。這里海產(chǎn)豐富,而且位于大洋中間,山體和海面色彩豐富,被人們稱為“夢幻之島”。
廟灣,原本是兩個小島,即本島“滃崖”和下風灣北側(cè)的無名小島組成,1970年,當?shù)鼐用裥藿ㄒ粭l長30米、寬4.5米的石堤,使兩島連接成為一體。廟灣的名字來源一個廟和一個沙灘,廟灣島有一片自然形成的半月型海灣,海灣約有500米左右的沙灘,叫做下風灣,下風灣沙質(zhì)細膩,呈現(xiàn)白色,不是一般的沙,據(jù)說是珊瑚沙質(zhì),廟灣島上的沙灘是廣東省內(nèi)唯一的由珊瑚碎片形成的沙灘。廟灣島名字中的“灣”即源自下風灣。
100年前,廟灣島原稱“滃崖”,是因為島上有兩個山峰,一個叫翁崖釘,海拔214米;另一個叫林山,海拔156米。翁崖頂基本上全部是巖石,林山的山腰有少量灌木叢和樹木。在廟灣的翁崖釘下面,下風灣北側(cè),漁民很早修建了天后廟、北帝廟,不過現(xiàn)在僅存的是北帝廟的遺址,后來漁民簡單重修,一間小屋的廟宇門口上,可以隱約看見遺留下的門額石匾“北帝宮”三字。而廟灣的“廟”字,正是源自北帝廟。
站在北帝廟內(nèi),從門口向外看去,一望無際的南海就在眼前,幾艘小船在海上駛過,給茫茫大海加上些許點綴。門口的香案上,還陳列著漁民燒的香和一些祭品,漁民們經(jīng)常在此祈求風平浪靜,保佑他們打魚平安歸來。
廟灣島處于熱帶海洋區(qū)域,夏季天氣較為炎熱;屬于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夏季之外氣候溫和,除1、2月特別冷外,其余時節(jié)均可下水游泳,但潛水活動最佳季節(jié)是在每年的5~10月期間進行。出行前需留意天氣預報,臺風天氣請勿前往,如果不幸遇到了,就得在島上呆上幾天。廟灣島嚴格說來,是屬于尚未開發(fā)的旅游景點,要去廟灣,必須先到珠海的香洲碼頭。上島的方式有四種:第一是坐輪渡,1個多小時從香洲碼頭到外伶仃島,然后租船,坐1小時到廟灣;第二種是香洲租船直接到廟灣,大約2小時;第三種方式是,先從香洲碼頭坐輪渡1小時20分鐘到萬山島,然后租船45分鐘到廟灣;第四種方式,香洲碼頭坐船到東澳島,然后轉(zhuǎn)快艇1個小時到廟灣。我們是選擇最后一種方式,從珠海香洲碼頭坐輪渡先到東澳島,然后租了一個游艇到廟灣。香洲碼頭到東澳島或者是萬山群島的船票很緊張,最好是提前預定好船票。
剛上島的時候,廟灣島沒有想象的那么漂亮,碼頭上有一座寫著“廟灣島”的石碑,表明我們確實是到了廟灣。廟灣島上唯一的行政村,叫廟灣村,村部也就設在碼頭的這個小島上。一上島,首先是解決住宿問題,廟灣村只有十幾戶人家,為數(shù)不多的漁民房屋可以給少數(shù)游客提供住宿,因此,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房間比較緊張,需要提前預定。房價一般在150元到380元之間,住宿條件很一般,因為島上沒有水電,只有靠漁民發(fā)電,大多數(shù)的房間不僅很簡陋,也沒有空調(diào)。走過小漁村,就是一個水泥的小壩,這個小壩連接著廟灣村和廟灣島。走在小壩上,遠遠地看見一個像酒心巧克力一樣的山,那就是北尖島。
走過小壩,就是上山的石板路,沒多久就經(jīng)過了北帝廟,接著一路上山,在夏日的猛烈陽光之下,走這段路已經(jīng)是大汗淋漓,不過好在景色優(yōu)美,邊走邊拍,讓我們覺得沒有那么累。上山路走到盡頭,接著就是下山的臺階,這里非常陡,不過馬上就能看到下風灣的海灘。邊上就是翁崖釘,在半山的頂部,還看到了移動的信號塔。
我們到海邊已經(jīng)是下午很晚的時間了,許多戶外俱樂部都先到了,下風灣的沙灘上,早已經(jīng)是搭滿了帳篷,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可能有80頂帳篷,由此推算廟灣的游客大約接近200人。天氣很不錯,下午時分的陽光,已經(jīng)沒有那么慘淡的白色,照耀在山體上呈現(xiàn)出黃色。
傍晚正是漲潮的時候,海水看起來并不清凈,有些人顯得有些失望。遠遠看見廟灣村,海中石頭像是一個腦袋探出海面的鯨魚。傍晚的海水雖然被海浪沖擊得有些渾濁,不過只是泥沙多點,透明度不夠好,水質(zhì)還是很干凈的,畢竟這里遠離大陸,沒有任何污染。有些游客帶著浮潛套裝,來到下風灣的沙灘最頂頭,這里有許多巨大的礁石,據(jù)說有珊瑚,還有魚兒。下風灣的盡頭山上,漁民修建了一座淋浴房,不過還沒完工,只有兩間簡易的淋浴房,沖涼需要排隊。廟灣因為在四面環(huán)海的孤島上,只有一條水管,從山上泉水引來的一點淡水,所以淡水是異常珍貴的。在洗澡的時候,只能是簡單地沖洗一下,雖然說是免費的,但不能浪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島上的泉水含過量的重金屬,不能飲用。
如果要去廟灣爬山,除了攜帶人字拖之外,必須帶一雙登山鞋或者溯溪鞋,因為登山穿人字拖是不行的。島上的早晨,也是非常炎熱,為了防止曬傷,我們都穿著長袖在山上行走,或者搽上防曬霜。建議上山的游客一定要防曬,必須隨身帶著水,不然幾個小時下來,肯定堅持不下去。雖然是酷熱的夏天,一個大海中的孤島,無法想象,廟灣島的山頂上,還開放著鮮花。島上的巨大巖石布滿了花紋,中間還見到各種礦物質(zhì)和結晶體,像是一幅天然的圖案,色彩艷麗,應該是火山或者地震之后大自然形成的杰作。
真正的海釣者都是在廟灣附近的無人島上去釣魚,釣魚初學者最好在碼頭或附近釣,晚上比白天好釣,白天近海少魚,可以去拍照游泳,或者睡大覺。需要注意的是,廟灣的有些海魚有毒,千萬不要讓魚扎傷身體,特別是那些色彩鮮艷、模樣古怪的魚,其毒性有可能使人致命,抓魚時可以用毛巾包住,最好是用抄網(wǎng)。
去了廟灣,一定要吃海鮮,因為這里是東南亞海釣的天堂,水質(zhì)好,魚多,所有海鮮都是野生的。島上有4家餐館,價格不是特別貴,我們25人分兩桌一起吃飯,最后結算了一下,兩餐飯的費用,人均大約80元。當然也可自帶2天所需干糧,但不建議打邊爐、燒烤,因為會污染環(huán)境。
廟灣村為數(shù)不多的房屋,是典型的海島建筑風格,因為這里每年都要經(jīng)常經(jīng)歷臺風天氣,都是厚實的水泥墻,小窗平頂。餐廳也是非常簡陋,兩個棚子搭建在海邊,景色如同海鮮一樣,也是一流的。在炎熱的夏天,海風很大,坐在這里吃飯,非常愜意。夜晚來臨,沒有等到期待的夕陽云彩,不過,海上的點點漁火在深藍色的海上格外顯眼。據(jù)說這段時間是看流星雨的季節(jié),大家去的時候,期待著能看到流星雨,不過似乎有點可遇不可求。滿天的繁星倒真是美麗,只是沒有帶上三角架,所以也沒有拍到南海之濱的美麗星空。(責編: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