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瓊
(南京市鐘英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02)
初中生獲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王英瓊
(南京市鐘英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02)
學生課前預習,自主解決基礎性問題,設疑、質(zhì)疑;同學合作搜集資料、設計活動方案;師生合作優(yōu)化活動方案;教師借助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教學情境等“活化課前”的策略,能體現(xiàn)“先學后教,教學合一”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不斷提升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1.使用課前自主預習案
要實現(xiàn)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教材圖表文字中的地理信息,就需要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而“預習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具體的預習案的設計要求如下:①要有課程標準和明確的預習目標,在內(nèi)容設計和知識點的結合上要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具體要求。②內(nèi)容可以是填空、列表或提綱的形式,也可以是讓學生嘗試進行知識梳理的形式,等等。③預習的內(nèi)容應有讀哪幅圖表或哪段文字的指示,具有可操作性。要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認真閱讀教材中的文字、圖片或表格,在教材和預習案的引導下自我獲取地理信息。④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做到循序漸進,尤其是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預習的自信心。⑤要有專門的欄目,例如“我會提問”,要求學生把在預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寫下來,以便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提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針對性。⑥內(nèi)容安排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15-20分鐘完成為宜。
2.布置合作活動任務
要實現(xiàn)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獲取與教材相關的網(wǎng)絡上的地理信息,可以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教材中也有活動設計,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安排。例如,有些活動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可作為課堂探究討論的活動;也有些活動題,只是本課的拓展延伸,但往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的活動題,教師可以在充分挖掘活動內(nèi)涵的基礎上,提前一星期把任務布置給學生,以方便學生利用周末時間上網(wǎng)搜索相關的地理信息。
例如,教材7.2節(jié)“長江三角洲”中的“水鄉(xiāng)的文化特色與旅游”標題下有個活動:“認識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yè)的影響”。此活動有兩個問題組成:①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到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旅游,最想去的是哪個景點?收集資料向同學介紹這個景點的文化特色。②請你收集資料,和同學交流家鄉(xiāng)的文化特色及其對當?shù)芈糜螛I(yè)的影響。
筆者把兩個問題整合在一個課前活動方案里:①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成立四個文化旅行社:茶、戲曲、絲綢、飲食文化。②教師把各文化內(nèi)涵的關鍵詞羅列出來,共享到班級QQ群。茶文化:南京雨花茶、蘇州碧螺春、湖州大唐貢茶院和紫筍茶、西湖龍井茶、宜興紫砂茶具。戲曲文化:南京白劇、揚劇、常錫劇、蘇州評彈、昆曲、越劇。絲綢文化:南京云錦、蘇州宋錦、杭州絲綢。飲食文化:南京菜、揚州菜、蘇州菜、杭州菜、紹興菜。③由學生自薦、班主任推薦,確定組長,即旅行社社長;其他學生本著優(yōu)先報名的原則,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化旅行社;教師協(xié)調(diào)各組人數(shù)。④組長根據(jù)關鍵詞分配組員承擔任務,周六完成圖片資料和圖名的搜集,并通過QQ傳給組長;周日在QQ上集體討論長江三角洲★★文化的旅行線路、標題和內(nèi)容的設計方案,制作一個簡易的課件,可以帶視頻。⑤由組長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推介該方案,引起同學們的旅游向往;向往的同學越多,說明該方案越成功。
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應利用QQ群督促:周六早上發(fā)布資料搜集的提醒通知,中午請組長匯報組員的完成情況,下午請組長上傳整理好的課件初稿;周日上午發(fā)布方案討論的提醒通知,查詢各組學員的上線到會情況,中午請組長上傳討論的聊天記錄,下午請組長上傳修改后的課件二稿。
3.批改預習案,整理問題
為了提高自主預習的有效性,要對學生的預習案作適當?shù)臋z查,即課前一天收齊預習案。對于預習案的評價,如果教師像批改試卷那樣,每張都打好分數(shù),會增加學生“談分色變”的精神壓力。筆者采取的方法是:全對的在姓名旁打☆,錯的圈出來,不打×。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督促學生自主預習,養(yǎng)成利用預習案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批閱,教師能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對教材中的哪幅圖或表、哪段文字中的地理信息的獲取過程中存在問題,以便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內(nèi)容和修改課件。
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學生在謄寫問題時的地理術語使用情況、語言組織的邏輯性情況存在差異,預習案中“我會提問”欄目的完成情況也會有較大差異。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閱讀學生寫下來的問題,在每一張預習案上的每一個有意義的問題的題號前打上√,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今后積極提問的熱情。
然后把打過☆的預習案、畫過圈的預習題和打過√的問題按相似度分類擺放在桌上,接著從中挑選出字跡干凈、預習題或問題典型的幾張;也可以把來自不同學生的有關某個知識點的若干個小問題提煉為一個大問題。提煉問題時,應盡可能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成功解答問題的機會,注意調(diào)控好問題的難度、梯度,考慮是否作為合作探究的問題;問題數(shù)量不宜太多,控制在6個以內(nèi)。接下來把這幾張預習案掃描到計算機上,最后把其中的預習題、問題裁剪成圖片形式,粘貼在PPT課件上,以備后期制作。這樣以原貌形式呈現(xiàn)學生的筆跡和教師的批改痕跡,有利于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獲取該圖或表、文字中的地理信息的方法。
4.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搜集照片
在新授課上,教師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情境,而且情境不應只是單純的新課的導入,而應像條主線一樣貫穿課堂的始終。從教學實踐來看,教學情境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度越高,學生越感興趣,越容易開展教學,越有利于學生積極獲取課堂地理信息。
例如,“長江三角洲”第2課時的情境,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①“前幾天我把我們班的旅行照片整理成了一份旅行紀念冊。首先請大家欣賞老師們的旅行足跡。”所以,筆者需在課前向班級的多位任課教師求助,提供長江三角洲各地的旅游景點的生活照片。待學生欣賞后,再提問“老師們?nèi)ミ^的這些城市集中在哪個地區(qū)?”由此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長江三角洲地區(qū),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城市群?!比绱?,進入“預習反饋”和“問題探究”環(huán)節(jié)。
②“剛才看過了老師們的旅游足跡,現(xiàn)在請大家欣賞我的旅游足跡?!彼裕P者需在課前整理出多張自己在長江三角洲各水鄉(xiāng)文化旅游景點的生活照片。待學生欣賞后,再提問“我的旅游足跡體現(xiàn)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什么文化?”由此引出課題“下面我?guī)Т蠹议_始一段水鄉(xiāng)文化浪漫之旅?!?/p>
③“不僅老師們的旅游足跡遍布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同學們也去過很多地方,現(xiàn)在請大家欣賞同學們的旅游足跡。”所以,筆者需在課前向全班同學求助,提供長江三角洲各地的旅游景點的生活照片;并把長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名稱和主要旅游景點羅列出來,發(fā)布在班級QQ群里。之所以想到這個情境設計,就是因為筆者清楚,學生群體中有著豐富的生活情境資料,這也是學生自主完成預習案的最初的興奮點和基礎點。待學生欣賞后,再引出話題“同學們?nèi)ミ^的這些地方往往有當?shù)貍鹘y(tǒng)的文化特色。因此,我在課前布置同學們分組收集長江三角洲的地方文化和旅游資料,并設計旅行方案。下面請按旅游社的順序推介方案。有請第一組!”如此,進入“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
④“聽完各旅行社的介紹,你最向往哪個文化之旅?你向往的理由是什么?”如此,把活動推向高潮。
⑤“這趟長江三角洲之旅,讓同學們學到了許多知識。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情況如何?”如此,進入“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
5.編制課堂檢測案
當學生理解、把握新授課內(nèi)容的基礎后,要利用課堂檢測案,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獨立思考、當堂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試題中的圖表文字獲取地理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在編寫“課堂檢測案”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盡量不與課前預習案中的內(nèi)容和題目重復;②預習案中學生出錯頻率較高的題或提問較多的知識點,要變換題型出現(xiàn)在課堂檢測案中;③在題型上要與市里的考核題型一致,例如南京市的單項選擇、雙項選擇、判斷題;④注重各章、各節(jié)相互聯(lián)系的有跨度的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整合在一起;⑤突出層次性,由易到難;⑥試題中可以配圖或提供情境材料,注重學生獲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和興趣的提高。
通過前面的自主預習,學生熟悉了教材中的圖片、閱讀材料、基本的知識點;通過“我會提問”,學生有了初步的思考;教師通過整理問題,制作課件,在學生的問題旁邊顯示經(jīng)教師提煉過的問題和插入有利于問題解決的圖片或視頻,為課堂上的問題探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例如,學生的問題“輻射帶動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筆者提煉的問題“讀下圖,體會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對周邊城郊的哪些方面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并插入舊人教版(2006年第3版)教材中的圖片“上海對長江三角洲的輻射作用”。
圖 上海對長江三角洲的輻射作用
像這樣的問題,只需引導學生讀出圖中的關鍵詞就獲得了正確的地理信息。但是到了突破重難點的時候,假若只將學生置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讓他或她獨自學習,則面對圖表文字中的隱性地理信息,反而極易使學生頻繁地出現(xiàn)學習困難,這極易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降低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因此,地理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組織、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探究,這樣團隊里能力稍弱的成員更可能從能力更強的、充當小老師角色的同伴指導中獲益。同時,教師要對協(xié)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地理信息獲取的方向發(fā)展。
引導的方法包括:①投影顯示有利于問題探究的合適圖表;②提出適當?shù)膯栴}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③幫助學生學會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獲取有用的地理信息;④在交流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促進學生之間對各自從圖表文字中解讀的隱性地理信息是否與問題相關作出正確的判斷。
這樣的引導需要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交流中,傾聽、鼓勵、暗示、點撥學生的表達,幫助學生增加成功獲取地理信息的機會。要對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給予及時、肯定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的讀圖步驟、讀圖方法、從圖中找到了正確的地理信息等各方面都要通過贊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注。
通過“活化課前”“問題探究”,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已較為熟悉,這時往往對教材外的拓展延伸內(nèi)容更感興趣,有更多的學生期待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因此每個小組都對其他小組的“成果展示”盼望已久,也有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小組成果的強烈愿望。
筆者先以照片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水鄉(xiāng)旅游足跡,結合自己的水鄉(xiāng)體驗游,帶領學生開始一段“水鄉(xiāng)文化浪漫之旅”:南京玄武湖→揚州瘦西湖→蘇州園林→蘇州周莊古鎮(zhèn)→嘉興烏鎮(zhèn)→杭州西湖→南京。
通過教師的示范,各小組的“長江三角洲文化旅游方案推介會”的展示就更有模有樣了。
①茶文化組設計了“茶香茶韻儒雅之旅”:南京雨花茶→蘇州碧螺春→湖州大唐貢茶院和紫筍茶→杭州西湖龍井茶→宜興紫砂茶具→南京,展示了各種茶葉和產(chǎn)地的圖片,還推出了茶文化體驗游:炒茶、采茶、茶道表演、品茶、購買茶具。
②戲曲文化組設計了“長三角戲曲文化旅行篇”:南京白劇→揚州揚劇→無錫常錫劇→蘇州評彈→昆山昆曲→杭州越劇→南京,展示了各種戲曲的代表作品圖片,還播放了一段南京白劇的視頻,最后還來了一段煽情的臺詞:“親,歡樂的五一即將到來,還在猶豫什么?趕緊報名長三角戲曲文化旅行社!戲票有限,莫失良機!”
③絲綢文化組設計了“絲綢文化時尚之旅”:南京云錦→蘇州宋錦→杭州絲綢→南京,展示了云錦、宋錦、絲綢的各種織品圖片,建議同學們購買;展示了云錦博物館、江寧織造館的圖片,建議同學們參觀云錦的織造技藝;還介紹了新聞圖片“全球生態(tài)旅游小姐著南京云錦走秀”“蘇州正在鼎盛打造宋錦文化產(chǎn)業(yè)園”和“杭州國際絲綢旅游文化節(jié)開幕”。
④飲食文化組設計了“飲食文化心動之旅”:南京菜→揚州菜→蘇州菜→杭州菜→紹興菜→南京,展示了各城市的名菜圖片,還安排了早中晚三餐的推薦食品和菜館,最后來了一段最博得人心的臺詞:“怎么樣?心動了吧?心動不如行動,快!加入我們的飲食文化之旅!”
每聽完一組的介紹,掌聲熱烈。 問及最向往哪個文化之旅?答案毋庸置疑是“飲食文化”!如此,把展示活動推向高潮。
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學生合作的成果,既可發(fā)揮各組組長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組員們收獲到精誠合作的快樂,又使各組之間利用網(wǎng)絡資源獲取有效地理信息和制作課件的經(jīng)驗互相借鑒,還使同學們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取了許多教材外的地理信息,深刻認識到地方文化使旅游文化更有內(nèi)涵,帶動了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當學生在解答課堂檢測案時,教師應不斷巡視,并在每個試題旁邊記下有典型錯誤或出乎意料錯誤的學生的姓名,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當堂講評教學。待檢測時間結束,教師請每題旁邊的被標注的學生來回答,并說出他在獲取該試題中的地理信息的思維過程,馬上就會有其他學生迫不及待地糾正他的錯誤,并積極表達自己是利用了該試題中的什么信息來解決該地理問題的。這樣,該學生和與他有同樣錯誤的同學,在那位同學的幫助下,突破了眼前的思維障礙,體驗到了正確的思維。但教師要利用該學生的學習錯誤,挖掘錯誤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因素,適時適度地給予點撥和鼓勵,能幫助該學生平心靜氣地自主建構獲取正確的地理信息的思維過程。
若出現(xiàn)這種情況,被標注的學生回答了錯誤答案,并說出他在獲取該試題中的地理信息的思維過程后,沒有人否定,甚至幾乎全班都認可。教師不要急于否定,可以大膽引入課堂提問,往往事半功倍。問題設計應具有啟發(fā)性,對試題中學生難以理解或獲取的信息要作適當提示,用投影顯示相關圖片,引導、鼓勵學生想得更遠些,想得與自己過去不一樣,積極誘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但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先沉默一段時間。短暫的沉默,恰好給學生整理思路、組織語言提供了最佳契機。當通過多個學生的思維碰撞后,逐漸形成共識,這樣更能增加學生利用試題中的圖表文字獲取地理信息的信心。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教材,在課前預習案上,梳理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網(wǎng)絡,突出重點。梳理知識網(wǎng)絡時,可采用多種方式,例如,知識綱要、列表比較等,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wǎng)絡。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內(nèi)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地理信息整合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整理,從而使自己獲取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化。教師可以把學生中梳理較好的預習案放到展臺上顯示,也可以一邊引導學生梳理一邊用課件演示。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新授課上培養(yǎng)初中生獲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六大策略:活化課前、預習反饋、問題探究、成果展示、課堂檢測、梳理歸納,旨在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信息、判斷地理信息的相關性、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