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馬少華
古人的斗爭智慧
文 _ 馬少華
漢文帝時,有個名臣叫袁盎,性格耿直,敢于仗義執(zhí)言,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也很受漢文帝的賞識。不過,這樣的人在官場上注定樹敵不少,這次他就得罪了太監(jiān)趙同。
那時候,雖然太監(jiān)這個行業(yè)還成不了氣候,但因身份特殊,只要平時在皇上面前說句風涼話,就很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得罪了趙同,袁盎很是郁悶,可又無計可施。
這天,袁盎正在家里長吁短嘆,侄子袁種來了。袁種是漢文帝的侍從騎士,他見袁盎愁眉不展,就問叔叔遇上了什么難事。袁盎便把得罪趙同的事說了一遍。
袁種想了一會兒,說:“得罪這樣的人確實麻煩,但也不能坐等他出招,那樣只會越來越被動,既然已經(jīng)得罪了那就得罪到底!”
袁盎一愣,對這樣的小人躲都來不及呢,還要得罪到底?
袁種接著說:“后天皇上要外出巡視,我們倆和趙同都要隨行,到時候你就如此這般?!?/p>
袁種把計劃說了一遍,袁盎雖然半信半疑,也只好答應了。
到了那天,漢文帝帶著一幫人外出巡視,因為很寵趙同,就讓他也上車跟自己坐在一起。
這時,袁種向袁盎使了個眼色,袁盎忙走上去,說:“皇上,自古以來能跟天子一起乘車的,只有建立功勛的名將,從來沒有讓太監(jiān)上車的?!比缓笥种钢w同罵道:“你只是個太監(jiān),怎么能跟皇上坐在一起!像你這樣的奴才應該走在最后面,我們沒把你趕回去就算客氣了,你還不趕快下來!”
趙同又羞又惱,但又不敢當著皇上的面發(fā)火,就可憐巴巴地看著皇上。漢文帝當然知道這個規(guī)矩,也知道袁盎的耿直性格,就沖趙同笑了笑,揮手讓他下去。趙同只得灰溜溜地爬下來,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這正是袁盎想要的效果,趙同越狼狽,對自己就越有利。果然,以后趙同不管說袁盎什么壞話,漢文帝都會聯(lián)想到那天的事,認為趙同在發(fā)泄私憤,自然也就不會當真了。
這就是對付小人的智慧。小人最擅長的就是躲在暗地里,時不時地坑你一把,讓你渾身難受卻又無計可施。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把他引到明處,把矛盾擺到臺面上來。有時候將矛盾激化,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讓你起死回生。
清朝名相明珠跟另一位重臣索額圖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堪稱支撐大清王朝的兩根支柱。但勢力大了就難免產(chǎn)生矛盾,明珠和索額圖表面上相安無事,暗地里卻鉤心斗角。
有一次,一名御史彈劾明珠,罪名是貪污受賄,買賣官職。這位御史硬是逼著康熙點了頭,把明珠打進了大牢。
從權傾天下的名相一下子淪為階下囚,說不定還得被砍頭,明珠當然得想辦法。可是,整個大清,除了康熙皇帝和自己的死對頭索額圖,再也沒有人比自己更有權勢,還有誰能幫得了自己?對了,何不找找索額圖?
那么,如何讓天天都想置自己于死地的索額圖來幫忙呢?明珠決定走一步險棋。
他暗中讓人給索額圖寫了一封密信,信上列舉了明珠這些年意圖“謀反”的罪證。索額圖看了信之后大喜,貪污受賄算什么,謀反可是大罪,這實在是一個一舉鏟除明珠及其黨羽的大好機會!于是,索額圖當即讓人向康熙舉報。
康熙一看也愣住了,因為他想到了兩點:第一,如果按謀反來處理,那受牽連的人就不是小數(shù)目了,說不定連大清的根基都要動搖;第二,明珠和索額圖這些年來一直互相牽制,明珠一死,平衡將被打破,索額圖獨攬大權,豈不成了自己的一大威脅?
于是,康熙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僅僅免去了明珠大學士的稱號,讓他繼續(xù)擔任要職。
看似生死不兩立的政敵,卻能在關鍵時刻讓你起死回生,明珠大人這一步險棋真是絕了!不過,這種斗爭智慧還是讓它停留在故事里吧,如果今天還需要這種智慧,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了。
圖/胡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