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艾小羊
與母親隔著的那層稀薄空氣
文 _ 艾小羊
因為待在家里寫作,不需要出門工作,所以我大學畢業(yè)很久了,還是與父母住在一起。父親在家里待不住,他的活動范圍從小區(qū)的棋牌室覆蓋到郊區(qū)的垂釣中心,連去菜市場的活兒都搶著干。母親則相反,因為對于所處城市的陌生感,她除了跟父親一起早起鍛煉,其他時間很少出門。
我吃完早飯,便關起門來寫作,母親輕手輕腳地在外面走動,不外乎做一點家務活。有時候,我寫卡殼了,出來放風,母親見到我很高興,念叨著陽臺上的月季又長了幾片新葉,送報紙的換了一個小伙子,陽臺上的舊紙箱賣了10塊錢。
我出生于母親的第3個本命年,她比我年長36歲,沒有讀過很多書,對于電視劇的品位始終停留在農(nóng)村題材的“雷劇”上。初中畢業(yè)后,我已覺得與母親沒有太多共同語言,青春期叛逆到抓心撓肝的時候,甚至對她說過:“媽,我瞧不起你?!焙髞砦易x大學,離家千里,與母親拉開了空間距離,我們之間才忽然變得親密。我每周寫一封信給家里,母親識字不多,我又寫得潦草,一封信,她每天看一點,差不多一個星期才看完,正好接上下一封信。距離使我們之間產(chǎn)生了思念,而這思念,又幫助我們克服了之前對彼此的種種不滿。寒暑假回家,我也能挽著母親的手臂,去逛菜市場或耐性極好地陪她站在路邊與親戚聊天。
工作后,父母到了我生活的城市,大家又住在了一起。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有時候,我覺得我與母親在家,與我一個人在家或者她一個人在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我們同處一室,卻像一部默片。她不知道我寫了什么,我也不關心她想什么,我們之間的距離,甚至比大學時的千里之隔更加遙遠。
偶爾,母親會跟父親抱怨,說待在家里悶,我不理她,粗枝大葉的父親總是不耐煩地回她一句:“你沒看見她忙?”我聽到了,有一點汗顏。我關上門,其實并不總在工作,許多時候,我拋下了孤獨的母親,與不相干的人在網(wǎng)上聊得親如一家。
在潛意識里,我有些害怕與母親聊天,覺得她所說的皆是老生常談,而一旦話不投機,她又會生悶氣,鬧得很不愉快。好在,大多數(shù)時候,我可以假借工作,躲開與母親的相處,唯一無法躲避的是一起吃午飯的時候。
坐在飯桌前,我只想快點把飯吃完,母親卻神采奕奕。一件事情,她可以今天講過,明天再講,后天繼續(xù)講,且母親很少提及現(xiàn)實。如果她不跟我講那些天馬行空的電視劇情節(jié),便會跟我講述她年輕時的故事,比如排隊買韭菜的時候,忽然陣痛,生下了我哥哥。我吃完站起來的時候,母親似乎從夢中驚醒,立刻停止了正在進行的話題,問:“你吃完了?”我說吃完了,然后坐在沙發(fā)上開始看報紙,母親便一個人默默吃飯,吃完默默地收拾碗筷。
一天早晨,我去鍛煉身體,旁邊有兩位婆婆在聊天,其中一位抱怨自己的女兒,每天在家板著臉,吃完飯門一關,連句話都懶得說?!皟号罅耍≡谝黄鹇妥兂沙鹑肆?。”老婆婆的神色黯然,即使四月的春光都無法把它點亮。我想起我的母親,如果有機會,她一定也會向他人抱怨,可惜,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她沒有朋友。
或許只有重新拉開空間距離,才能彌補心靈的距離,然而對于垂垂老矣的父母來說,那同樣是殘忍的。守著一幢空房子,心里盛滿思念,與守著一間有生氣的房子,心里裝滿寂寞,哪一種更好?這個已經(jīng)將他們拋在身后的世界,不存在所謂的更好,只有不那么差而已。
我下過很多次決心,要陪伴母親好好地散步、聊天,陪她看狗血的“雷劇”,但沒過幾天,就厭倦了。母親似乎也厭煩我的虛偽,一起看電視時,只要有一次沒有及時回應她的情緒,她便怒氣沖沖地說:“你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p>
曾經(jīng),我們以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只要努力去做,便可以呈現(xiàn)出我們所希望的方式,但經(jīng)過時光日復一日的錘打,卻不得不承認,有些距離可以縮短,而那些不能縮短的距離,終是最難彌補。
親人之間,因為過分的熟悉反而變得陌生,因為沒有深入了解的欲望而彼此輕慢,雖是人之常情,卻也令人心痛。
倘若沒有了親情的聯(lián)系,相差36歲的兩個女人,本應距離感十足,然而因為有了親情,這距離,總像手指上的一根倒刺,雖不致命,卻一碰就疼。而這樣的疼痛,與春華秋實、生老病死相類,每個人走著走著便碰上了。等到那么一天,兩人相隔天涯,那曾經(jīng)相守在一起卻如遠隔千山萬水的隱隱疼痛,卻成了最放不下的記憶。
如今,母親已經(jīng)離世7年,我每天呼吸著的,都是曾經(jīng)隔在我與她之間的那層稀薄的空氣。
圖/馬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