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大眾汽車集團位于德國的沃爾夫斯堡,是德國最大的企業(y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和跨國汽車集團。大眾汽車的標志由三個“V”組成,象征著大眾公司和它的產品將永遠的必勝,必勝,必勝!
生產老百姓能買得起的車
大眾汽車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希特勒有那么一點點關系。
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是納粹的頭目,而納粹留給世界人民的印象又極為糟糕。大概是為了給平民百姓留點兒好念想,1936年的某一天,希特勒忽然靈光一閃——生產一種走平民路線的廉價汽車,讓每個普通的德國人都能開得起。
雷厲風行的希特勒馬上下令為普通百姓生產經濟型小汽車,并且對車的價格和性能做出了硬性規(guī)定:價格不能超過一千馬克,車的最高速度要達到62英里每小時,每加侖汽油要能夠行駛42英里,必須是風冷發(fā)動機,車內還要能夠容納兩個成年人和3個兒童。
政策雖然是好政策,但是沒有工廠愿意賠本生產這樣的車。
此時,正逢費迪南德。保時捷從戴姆勒公司辭職。費迪南德·保時捷又是誰呢?他是德國著名的汽車工程師,保時捷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雖然彼時的保時捷公司剛剛有個雛形,但費迪南德。保時捷在汽車界已經算是個不折不扣的腕兒了。
離開戴姆勒公司后,費迪南德開了一個自己的保時捷汽車工作室。對于一直在尋找新項目的他,希德勒的“平民汽車”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從商人的角度來看,這個項目是極為有“錢”景的。
1934年1月17日,費迪南德簽下了生死狀,承諾在12個月內設計出屬于德國大眾的平民汽車,并同意接受“官方與民間專家委員會”的審核。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兒不攬瓷器活兒。汽車設計大師費迪南德果真不是徒有虛名,他在約定的時間內兌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1935年,一輛被命名為Volkswangen的樣車下線,由于Volkswangen外形和甲殼蟲極其相似,所以被人們冠上了一個可愛的名字——甲殼蟲。
隨著甲殼蟲的測試成功,大眾汽車公司也于1937年在德國沃爾夫斯堡正式成立。
剛剛成立的大眾汽車公司蓄勢待發(fā),計劃年產150萬輛汽車。
然而,偉大的愿景還沒來得及實現(xi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爆發(fā)了,僅僅生產了210輛甲殼蟲的大眾汽車廠陷入了停滯的狀態(tài)。
為了不讓工廠像那些殘垣斷壁一樣倒在硝煙彈雨中,大眾公司幾乎接受了一切可以接受的訂單,他們開始生產除了汽車以外的其他產品:開始的時候制造炸彈,后來又生產油罐兒和彈殼,再后來連飛機翅膀都不放過。雖然這些生意與生產汽車相去十萬八千里,但也算得上絕處逢生的好機遇。
難以超越的神話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于在千呼萬喚中落幕,站在廢墟上,人們幾乎找不到昔日大眾的影子。
都說高手在民間,僅剩的幾個“鐵桿”工人硬是用從垃圾堆里挖出來的舊零件組裝成了58輛嶄新的甲殼蟲,這些劫后重生的家伙一經上市便被搶購一空。
甲殼蟲汽車成了當時最流行的汽車。
原因很簡單,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百廢待興,人們對汽車的需求量雖然很大,但口袋里的銀子又沒有那么多。甲殼蟲的經濟耐用性正好適應了這種形勢:甲殼蟲的設計小巧獨特,做工細致精心,最重要的是質量可靠且價格低廉,維修起來又花不了幾個錢。所以,甲殼蟲在戰(zhàn)后很短的時間內就一躍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最暢銷的車種,就連對汽車極為挑剔的美國人也最終被甲殼蟲的魅力所折服。
1949年5月,第5萬輛甲殼蟲開下了生產線。1972年2月,第1500萬輛甲殼蟲出廠,打破了美國福特公司T型車保持的世界紀錄。
甲殼蟲不僅為大眾帶來了巨額的利潤,使大眾在短期內成為德國銷售額最高的公司,同時也締造了汽車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難以超越的神話——截至1980年,甲殼蟲的年產量突破2000萬輛。
2012年9月20日,大眾汽車全新一代甲殼蟲正式亮相。新一代甲殼蟲采用了全新的外形設計,在延續(xù)了老款甲殼蟲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現(xiàn)代設計元素,兼具靚麗色彩和動感線條,加之更加卓越的機動性能,新甲殼蟲又一次成為備受青睞的卓越車型。
時至今日,雖然距離第一輛甲殼蟲的問世已經過去了60多年,可“年過花甲”的甲殼蟲仍可以稱得上是大眾集團最成功的車型之一。歲月并沒有在甲殼蟲身上留下多少蒼老的痕跡,反而使它舊貌換新顏,使新時代的年輕人對它一見傾心。
千萬不要一條路走到黑
拿下了歐洲,攻下了美國,走向了世界,甲殼蟲的業(yè)績是空前的,但肯定不是絕后的。
大眾公司要想取得更大的發(fā)展,單憑甲殼蟲這一款車走天下是絕對不可能的,于是,新車型的研發(fā)和新市場的開拓就迫在眉睫。
1973年,新一代大眾汽車的首款車型帕薩特投入生產。帕薩特憑借水滴狀流暢的外形、高標準的安全系數(shù)、經典的設計和可靠的質量,在歐洲取得了巨大成功。
1974-年,小型家用車高爾夫問世。高爾夫動力強勁,物美價廉,扮演的仍舊是平民汽車的角色,成為繼甲殼蟲之后最成功、最暢銷的車型。緊接著,捷達、POLO、歐寶等一系列經濟適用型家用車也跟著一炮而紅。
這個世界上有窮人,自然也有宮人。大眾汽車的“平民路線”奠定了它的成功,這也是它的初衷。但是,如果大眾在“平民路線”上一條路走到黑,必將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況且,能否生產高端車型也是判斷一個汽車生產企業(yè)是否實力雄厚的標準。
高爾夫之后,大眾公司開始著手開拓中高端汽車市場。1998年,在收購了布加迪、蘭博基尼、賓利和奧迪這些世界知名的貴族汽車品牌之后,大眾的理念開始逐步轉向豪華車型。如今,能開上大眾車,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高端享受。
回顧大眾的發(fā)展歷史,甲殼蟲的暢銷為大眾汽車的快速起跑開了一個好頭,POLO、高爾夫、帕薩特、桑塔納在全世界的走俏又在大眾汽車的燃料缸里注入了一劑猛料,和保時捷的強強聯(lián)合則直接打造出了一家擁有10大品牌的歐洲最大汽車制造商。
曾經的大眾,誕生于希德勒一個偶然的想法之中,而如今的大眾,正像它的標志一樣,不斷地壯大在無數(shù)個勝利當中。
如今,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你隨時都會看到掛著三個“V”的汽車跑來跑去,這個來自德國的汽車品牌幾乎成為國人購車的首選,它的成功值得我們所有人思索。
大眾在中國
1984年,大眾汽車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已擁有1 4家企業(yè),除生產轎車外,還提供零部件和客戶服務。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是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兩家合資企業(yè)。
什么是合資公司呢?就是說兩家公司分別拿出資金和技術組建公司,并根據(jù)出資的多少來享有不同份額的股權和收益。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旗下主導品牌包括桑塔納、帕薩特、POLO、途安、朗逸、途觀,是國內車型最多的汽車企業(yè)。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大眾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組建的合資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是捷達系列轎車、奧迪系列、寶來系列、速騰及邁騰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