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紅,李曉玲,姜 紅
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目前,國內(nèi)外各大醫(yī)院常規(guī)對未確診的乳腺腫瘤病人先局部麻醉切除腫物,然后應用快速術中冰凍切片檢查的方法對乳腺腫瘤性質(zhì)進行迅速診斷,一般30min可獲得病理診斷結(jié)果[2]。在進行切片檢查時,病人需在手術室內(nèi)平臥位等待結(jié)果,根據(jù)病理診斷決定進一步的手術方案。這一階段,病人由于環(huán)境、氣氛、剛接受過活檢手術的痛苦以及對病理診斷的不確定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情緒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有研究表明,未確診的乳腺腫瘤病人普遍存在焦慮和抑郁情緒[3,4]。而且等待手術、診斷性檢查等會導致焦慮程度增加。如何減輕焦慮一直是護理人員不斷探索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探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疑似乳腺癌病人活檢后等待病理報告期間焦慮的影響,以期尋求一種簡便、準確、高效的干預方法緩解病人焦慮,穩(wěn)定病人情緒。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11月術前經(jīng)B超及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疑似乳腺癌病人,且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無聽力及交流障礙,無高血壓、心臟病史者共80例。在手術室行乳腺局部麻醉活檢手術并在手術室等待病理報告。均為女性,年齡28歲~75歲,其中28歲~39歲31例,40歲~60歲35例,61歲~76歲14例;已婚55例,未婚17例,離異8例;文化程度:初中18例,高中(中專)23例,專科23例,本科16例。將80例病人按照入院時間進行編號,根據(jù)編號將其按隨機排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病人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民族、婚否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觀察組在等待病理報告期間采用個性化教育:術前1d下午訪視病人,熟悉病人的一般情況,重點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測量病人焦慮值,由病人自行或指導者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填寫。手術日病人入室至乳腺活檢術后等待病理報告期間由巡回護士全程陪伴并給予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通過對其心理疏導、指導,為病人提供正確的信息,如診斷、治療、預后、醫(yī)療費用等,同時在等待病理報告期間再次測量病人焦慮值。對照組在等待病理報告期間采用音樂干預:術前1d下午訪視病人,采用SAS量表測量病人焦慮值,由病人自行或指導者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填寫。手術日病人入室至乳腺活檢術后等待病理報告期間安靜平臥位等待結(jié)果并由控制室護士在室內(nèi)播放音樂,同時在等待病理報告30min后再次測量病人焦慮值。
1.2.2 效果評價 采用SAS量表測量,該量表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相當于1個有關癥狀,按1級~4級評定手術病人焦慮癥狀出現(xiàn)的頻率。計分標準:1分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分表示有時有,3分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分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其中量表的第5條、第9條、第13條、第17條和第19條為反向計分。累積量表的各條目得分作為量表的總粗分,標準分為粗分×1.25,焦慮自評量表標準分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分~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表1 術前1d及等待結(jié)果30min期間兩組焦慮評分比較(±s) 分
表1 術前1d及等待結(jié)果30min期間兩組焦慮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1d 等待結(jié)果30min期間對照組 40 53.13±3.15 54.26±3.17觀察組 40 53.74±2.31 48.25±3.11 t值 0.506 6.011 P >0.05 <0.05
焦慮是手術病人發(fā)生率較高的情緒問題,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幾乎所有病人手術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兩組病人術前焦慮評分均>50分,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乳腺疾病手術病人術前一般無身體不適,多數(shù)為體檢發(fā)現(xiàn),在門診完成各項化驗檢查,入院后1d~2d即安排手術,有時病房護士無法及時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病人往往缺乏足夠的時間來認識該疾病的預后,特別是對一些臨床診斷疑似乳腺癌的病人,在等待期間她們內(nèi)心所受的煎熬是復雜的。她們不能準確地認識手術即將對自身造成的威脅和傷害,乳腺癌是體表手術,無法像其他內(nèi)臟腫瘤手術對病人隱瞞病情,手術病人最擔心的問題是疼痛、預后、手術效果、醫(yī)生技術、費用等問題,她們更期待護理人員的個性化干預來緩解應激反應。為此病人在等待病理報告期間通過個性化教育干預(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指導,提供信息)澄清病人的一些錯誤認知,使之相信乳腺癌根治術預后較好且乳房切除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告知病人今后行乳房重建的可能,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和治療。同時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與其聊天,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讓病人感覺到被鼓勵、被重視、被陪伴,消除了緊張心理,減輕了焦慮。
音樂療法可轉(zhuǎn)移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從而保持一個較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6],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病人在等待病理報告30min期間焦慮分值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對照組病人在術中處于清醒狀態(tài),隨著等待時間的延長對外部刺激敏感,周圍環(huán)境及對癌癥的極度恐懼分散了病人無意識收聽室內(nèi)背景音樂,引起病人恐懼[7]。而焦慮是由緊張、憂慮、擔心和恐懼等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情緒反應,從而導致焦慮分值增加。目前多數(shù)醫(yī)院的手術室是由護士站統(tǒng)一控制音樂播放系統(tǒng),對于選擇什么類型的音樂也是眾口難調(diào)。如果室內(nèi)播放音樂不被病人所接受,就無法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甚至有的病人會認為音樂也可能分散醫(yī)生的注意力或者干擾手術的順利進行。
乳腺癌是女性最懼怕的疾病之一,當婦女被告知有可能患乳腺癌并需進一步檢查和手術時,她們除了擔心生命受到威脅以外,還會擔心治療方法破壞了女性第二性器官的完整性,體形發(fā)生改變,未婚者會擔心今后能否結(jié)婚;有些病人還會擔心家庭經(jīng)濟、影響夫妻感情等問題而產(chǎn)生悲傷、絕望和焦慮等心理問題[8]。病理活檢后在等待病理報告期間病人又處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往往會增加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此時,手術室護士不再忙于應對配合手術,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實施個性化教育干預,能夠使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焦慮,穩(wěn)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早日康復。病人的教育程度、經(jīng)濟條件、個人喜好等因素會影響音樂干預的效果。個性化教育中病人不受任何因素影響,護士根據(jù)其心理狀況提供相應的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然實施個性化教育干預的護士必須要有足夠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否則對病人一些應付式的安慰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1] 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92.
[2] 關希麗,王雪峰,石學明,等.快速術中冰凍診斷在乳腺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yī)學,1998,18(2):9.
[3] 陳宏,李珍華,吳愛勤,等.未確診的乳腺良惡性腫瘤患者術前應激特征的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4,8(3):418-419.
[4] Deane KA,Degner LF.Information needs,uncertainty and anxiety in women who had a breast biopsy with benign outcome[J].Cancer Nurs,1998,21:117-126.
[5]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增訂版):235-238.
[6] 胡世萍,楊志賢.日本對音樂療法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0,17(4):50.
[7] 李曉玲,何春紅,姜紅.兩種不同音樂播放方式對疑似乳Ca病人活檢后等待病理報告期間生命體征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1,10(9):15.
[8] 崔東辰,耿軍.擇期性手術病人的心理應激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