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父子被殺害以后,很多人落井下石。其一,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朝散郎姚岳獻(xiàn)書秦檜,以岳州與岳飛姓同,請改為鈍州。此論沒被采用。其二,岳飛子孫被攆到閩南一帶,每月供給定量糧米,供其活命。有位知名文人當(dāng)時正擔(dān)任漳州知州,他給秦檜寫信說,叛逆之后不應(yīng)存留,請求斷掉岳家的供給,以絕其后。秦檜沒有同意,反而將來信抄錄一份送給岳氏后人。記錄此事的宋人王明清在文末評論道:士大夫?yàn)榱思庸贂x爵,做出如此讓人不齒之事,可謂“狗彘不食其余”。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其人卑鄙齷齪至極,所以就不寫下他的名字了,以免玷污了紙筆。
有人根據(jù)秦檜的反應(yīng)判斷秦檜比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似乎更有人性一些。其實(shí)不然,他盡管沒有同意落井下石者的建議,但他肯定討厭為岳飛叫屈的胡邦衡等人,更信任和喜歡姚岳和沒有留下姓名的漳州知州。正因?yàn)闀r人認(rèn)清了這點(diǎn),才寧左毋右,比秦檜下手更狠。
(梁蕭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