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市場上從來不缺愛情小說,寫愛情的小說,也從來不乏讀者。但古今中外真正能把愛情寫得深入人心的作家,卻是鳳毛麟角。單寫男歡女愛不難,難的是能透過愛情,寫出世事的變幻、冷暖,人性的堅守、無奈。大部分愛情小說,文字都極盡溫柔,但事實上,一味的綺麗只是俗艷,好的愛情小說,必然是冷靜而克制的?,F(xiàn)代社會,人心繁蕪,愛情更被戴上多重面具,沒有一雙慧眼,如何識得其中的真面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能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愛情代言人的,必然要有閱歷、有才情、有眼光。香港女作家張小嫻,算得上一個。
張小嫻生于1967年,祖籍廣東開平,畢業(yè)于香港浸會學(xué)院。1985年,還在讀大學(xué)的她就開始在電視臺擔(dān)任編劇。1993年,偶然為《明報》撰寫兩篇文章,得到賞識,開始在《明報》開專欄。1994年,第一部小說《面包樹上的女人》在《明報》上連載,一炮而紅。第二年,張小嫻正式成為專職作家。1998年,她創(chuàng)辦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志《AMY》,任總編輯至今。
至今,張小嫻已出版了40多本小說和散文集,其中《荷包里的單人床》、《再見野鼬鼠》及《三月里的幸福餅》等,更是在全球華語讀者群中持久走紅。
相比在港臺及東南亞的盛名,張小嫻在內(nèi)地并不是出版界寵兒。但今年,她一下子有3本書在內(nèi)地出版:先是年初,她翻譯了經(jīng)典童話《小王子》,以優(yōu)美的語言為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注入了新鮮而雋永的味道;4月,散文集《謝謝你離開我》力壓柴靜的《看見》和韓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榜首;9月,愛情主題書《你終將愛我》成為圖書市場的亮點。
張小嫻的寫作風(fēng)格既溫柔又犀利,她喜歡通過對話來描繪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一句話一小段,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平靜之下暗潮洶涌。很多人喜歡引用她的名句——“世界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薄昂玫膼矍槭悄阃高^一個人看到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舍棄世界。”
金庸說得中肯:“關(guān)于愛情,你應(yīng)該問張小嫻?!睏顬懺诓稍L過張小嫻之后也說:“讀她的書,我們往往能夠在其中輕而易舉地找到異乎尋常的共鳴,對于愛情的感受,那些我們不知從何說起的思緒都被她簡簡單單地一語道破?!?/p>
而在她的書迷看來,張小嫻給予讀者的提醒并不僅僅關(guān)乎愛情,而且關(guān)乎人生。在她諸多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立場——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情和安全感,這種愛和安全感并不來源于別人的饋贈,而是來源于我們自己。有記者問她:“你覺得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只要好好愛自己就可以嗎?”張小嫻回答道:“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這一生,始終有自己的路要走。愛情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追尋,它只是最爛漫的追尋而已。沒有了自己,如何能愛得好?只有當(dāng)你活得好,愛情這部分才會幸福?!?/p>
這個寫了20多年“愛情”的女作家,自己的愛情故事又是怎樣的呢?很少有人能問出答案,只知道她至今單身,低調(diào)地寫小說、辦雜志,勤于更新博客、微博,也時常在網(wǎng)上與讀者們互動,但似乎永遠(yuǎn)都是在解答別人的問題。
在張小嫻書的扉頁上,總是寫著這樣的話:“她相信承諾,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她找尋幸福,然后發(fā)現(xiàn),失望有時也是一種幸?!穼矍?,然后發(fā)現(xiàn),愛,從來就是一件千回百轉(zhuǎn)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