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讀課文。
2.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指導學習,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結合課文理解古詩。
3.知道李將軍的英勇善戰(zhàn),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很喜歡背古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好不好?
生:好。
師出示: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范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練讀這首詩。
生:(讀)
師:那位同學來讀。(指名讀,正音;再指明讀;試背。)
反思:學生對古詩比較感興趣,所以從古詩導入新課,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迅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梢哉f給整個課堂開了一個好頭,增強了我上好這節(jié)課的自信心。
師:看了這四句詩,你想知道什么?
生:詩的題目是什么?
詩的作者是誰?
詩寫的是什么事?
反思:我總以為學生不會考慮周全,擔心學生說不出來,然而是我課前多慮了。學生提的問題很好,不但提出了當初設想的幾個問題,還提出了:“林暗”是什么意思?“將軍”是誰?等問題。學生的參與度很高。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才有助于學生的進步,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師:(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要替學生說出來)這些問題,我們讀了《李廣射虎》就能解決了,請同學們帶著剛才你們提的問題讀全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標出來,看一看課后的生字表,多讀幾遍。
(生讀。)
師: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現(xiàn)在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明白了,我就提問題: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唐代盧綸。
師:詩的題目叫什么?
生:《塞下曲》。
師:(板書)塞就是邊塞、邊境,塞下曲就是詩人在邊塞的時候,作者把看到的、聽到的一切寫成了一組詩,這是其中的一首。將軍是誰?
生:李廣。
師:這首詩寫的是誰?
生:寫的是李廣。
師:寫的是什么事?
生:這首詩寫的是李廣射虎的事。
反思: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邊讀書邊思考。努力使學生做到:讀為所思,思所去讀。改變以前那種讀書無目的壞習慣,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學習。
當學生讀完時,可能對思考的問題已經有所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讓學生自由說自己通過讀書知道了什么,這樣不但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課堂顯得較亂。采用老師一問—答式,不但可以節(jié)約時間,而且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師:所以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李廣射虎》,到現(xiàn)在同學們對古詩的大體意思已經了解了,要想深刻了解,我們還得讀課文。課文中有兩段是對這首詩的最好解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一段是解釋前兩行詩句的,哪一個自然段是解釋后兩行詩句的?
生:(讀書,找答案)
師:誰來說?
生:第三段是解釋前兩行詩句的,第四段是解釋后兩行詩句的。
師:那我們先看前兩句詩的意思,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第三段,做到正確,流利。
生:(讀書)
師:(指名讀書,正音后小聲讀一遍,再指名讀書。)
生:(讀書讀得很正確。)
反思:學生正確流利地讀書,這一個過程就是對前兩行詩句的理解。這樣教,要比只教古詩意思,或者只讀課文內容要好得多。這種文包詩的文章,其實讀通全文,就可理解詩。所以,課堂中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師:你能把第三段讀正確,就理解了前兩行詩句意思。誰來說一說“林暗”是什么意思?(畫出詞語)樹林為什么暗呢?
生:因為是在傍晚。
師:晚上應該用一個“黑”字,或者是“夜”字,為什么是“暗”呢?(引導學生說出有月光,月色朦朧。)
生:因為晚上還有月光。
師:“草驚風”是什么意思呢?誰能把課文中的話讀出來。
生:讀:一陣疾風吹過,樹木野草發(fā)出“沙沙”的聲音。
師:引弓呢?
生: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
師:你做一做拉弓的樣子?
生:(做)
師:李將軍為什么“引弓”?
生:準備射老虎。
師:其實這就是前兩句詩的意思。
反思: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讓學生理解課文及古詩的意思。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愛動,課堂上不只讓學生做演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生表演拉弓射箭時,學生的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重在學生的表現(xiàn),今天的講課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可以說這是我從教以來上得最好的一課。
師:同位之間說一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指名說)
師:在邊境上,對面就是強大的敵人,還經常有老虎出現(xiàn),李將軍在這種地方帶領士兵出來巡邏,是很危險的,是令人非常緊張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齊讀第三段。)
師:同學們能把文章的感情讀出來,能不能用這種感情讀一讀前兩句詩呢?
(生練讀,指名讀。)
師:(點評)你能把第一句詩的危險情境讀出來了,第二句將軍的英勇形象也讀出來了。
(小結)我們讀熟了第三段,就理解了前兩句詩的意思,用這種方法就能理解后兩句詩的意思。請同學們熟讀第四段。
(生讀書。)
師:讀明白了嗎?“平明”是什么意思?
生:天剛蒙蒙亮。
師:白羽呢?
生:就是白羽箭。
師:“沒在石棱中”誰來說?
生:白羽箭射在石頭里了。
師:哦,原來那不是老虎,而是一塊石頭,將軍的箭射到石頭里了,戰(zhàn)士們的表情如何呢?
生:很驚訝。
師:帶著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
(生齊讀。)
師:這兩句詩你能不能讀出驚訝的感情呢?
(生讀詩。)
反思:學生用上述方法學習了第四段,效果不錯。所以在平時,一定要相信學生的能力。
師:好吧!我們再把全詩讀一遍。
(生齊讀。)
小結后進行習字訓練,第一課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