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謝國楨先生在為《見聞雜記》所作的跋語中提到其作者李樂為“嘉靖戊辰進士”,但這一表述與史實有出入。首先,嘉靖年間的各科考試中,并沒有“戊辰科”;其次,嘉靖朝雖然也有一名叫李樂的進士,但他并不是《見聞雜記》的作者;最后,《見聞雜記》的作者李樂應(yīng)為隆慶二年戊辰科的進士。謝老的無心誤植產(chǎn)生了兩大問題:一是“張冠李戴”,容易將嘉靖年間和隆慶年間的兩個李樂混為一談;二是如果不詳加考辨,就容易把《見聞雜記》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搞錯。
關(guān)鍵詞: 李樂 《見聞雜記》 嘉靖 隆慶
《見聞雜記》是明朝萬歷年間致仕官員李樂寫就的一部有關(guān)其一生所見所聞的著述,該書被收錄到著名明代史料學(xué)專家謝國楨先生輯錄的《瓜蒂庵藏明清掌故叢刊》。有關(guān)《見聞雜記》的史料價值,謝國楨先生認(rèn)為其是“研究明朝社會經(jīng)濟很好的資料”,對認(rèn)識明代中后期社會經(jīng)濟變遷,尤其是江浙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是“有采取價值”的。
但是,謝國楨先生卻在為《見聞雜記》作的跋語中出現(xiàn)一處不該出現(xiàn)的錯誤。謝國楨先生在《見聞雜記跋》中說:“李樂字彥和,別號臨川,浙江桐鄉(xiāng)人,嘉靖戊辰進士?!盵1]這里提到的李樂為“嘉靖戊辰進士”這一表述與史實有出入。
第一,嘉靖年間的各科考試中,并沒有“戊辰科”。“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世宗于正德十六年四月以宗子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嘉靖。世宗在位四十五年,所以“嘉靖”這個年號足足使用了四十五年,使用時間之長,在明代歷史上僅次于明神宗的“萬歷”年號。古代科舉考試,通常情況下,每三年舉行一次,稱為“大比”。由此可推知,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間,共舉辦會試十五次,分別為嘉靖二年癸未科、五年丙戌科、八年己丑科、十一年壬辰科、十四年乙未科、十七年戊戌科、二十年辛丑科、二十三年甲辰科、二十六年丁未科、二十九年庚戌科、三十二年癸丑科、三十五年丙辰科、三十八年己未科、四十一年壬戌科、四十四年乙丑科,其中并沒有戊辰科。因此講李樂為“嘉靖戊辰進士”,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嘉靖朝確實有一名叫李樂的進士,但他并不是《見聞雜記》的作者。據(jù)《明清進士題名碑索引》記載,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科二甲第五十四名的進士叫李樂,是湖廣盧溪人。另據(jù)《蘆溪縣志》卷十九《人物》載:“李樂,字和仲,號鹿泉,嘉靖乙未進士,少端愨,言動不茍。游湛廿泉,得聞體認(rèn)天理之學(xué),官南京清吏主事,清苦嚴(yán)正,人皆敬憚之,轉(zhuǎn)河南參議,終太仆卿,歿祀鄉(xiāng)賢?!盵2]由此可知,嘉靖年間有一名叫李樂的進士無疑。且翻檢《明清進士題名碑索引》,可知嘉靖年間的進士中,有且只有這一個叫李樂的,為十四年乙未科進士。而《見聞雜記》的作者李樂“字彥和,別號臨川,浙江桐鄉(xiāng)人”[3],與嘉靖朝的李樂顯然不是一人。既然兩個李樂并非一人,而謝老卻說《見聞雜記》的作者李樂是嘉靖年間的進士,這肯定是謝老將兩個李樂誤植造成的。
第三,《見聞雜記》的作者李樂應(yīng)為隆慶二年戊辰科的進士。這一點在文中多處都有佐證。李樂在《見聞雜記》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同年”,如:
“同年熊君瑞”[4]。
“同年張楚成”[5]。
“同年沈豐陽藻”[6]。
“同年史君朝鉉”[7]。
“同年鄭君汝璧”[8]。
而查《明清進士題名碑索引》可知,李樂提到的這些“同年”無一例外都是隆慶二年進士,即隆慶戊辰科進士。由此可知,李樂應(yīng)是隆慶二年戊辰科進士。
其實,李樂在書中多處直接或間接指出自己是隆慶戊辰進士,如:
“翰林趙志皋、田一俊、張一俊、張位習(xí)、孔教、張一桂、于慎行、李長春凡七人……皆吾戊辰榜人也”[9]。
“不佞戊辰舉進士”[10]。
“隆慶二年戊辰同年進士”[11]。
“戊辰余成進士”[12]。
“戊辰同年”[13]。
“余戊辰舉進士”[14]。
“隆慶戊辰三月,蒙上賜恩榮宴于禮部”[15]。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書中所引的碑記銘文,得出李樂是隆慶二年戊辰科進士。如:
《新淦縣新修城隍廟記》載:“侯尊名樂,字彥和,別號臨川。以戊辰進士高等筮仕。”[16]
《新淦縣學(xué)新建尊經(jīng)閣記》載:“侯名樂,字彥和,臨川別號。隆慶二年進士?!盵17]
《新淦縣新修養(yǎng)濟院記》云:“侯名樂,字彥和,湖州烏程人。隆慶二年進士?!盵18]
除了書中的內(nèi)容外,我們還可以從一些人名辭典中,找到一些李樂為隆慶二年戊辰進士的佐證。如方賓觀等主編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記載:“李樂,明歸安人。字彥和,號臨川,隆慶進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僉事,有《見聞雜記》?!盵19]張撝之、沈起煒、劉徳重主編的《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對李樂的解釋更為詳細:“李樂,明浙江歸安人,字彥和,號臨川。隆慶二年進士。歷江西新淦知縣,選禮科給事中,官至福建按察僉事,江西參議。有《見聞雜記》?!盵20]
總之,從以上列舉的各項材料,我們可以得知《見聞雜記》的作者李樂當(dāng)為隆慶二年戊辰科進士,而非謝老在《見聞雜記跋》中所說的“嘉靖戊辰進士”。因此,謝老的表述是有誤的。
謝老無心的誤植產(chǎn)生了兩大問題:一個是“張冠李戴”,即謝老的誤植很容易使我們將兩個李樂混為一談。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過,兩個李樂分別是嘉靖年間和隆慶年間的進士。前一個李樂,字和仲,號鹿泉,為湖廣盧溪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進士,為人正直誠謹(jǐn),不茍言笑,做官由南京清吏主事轉(zhuǎn)河南參議,終太仆卿。后一個李樂,字彥和,別號臨川,為浙江桐鄉(xiāng)人,隆慶二年戊辰進士,歷任江西新淦知縣,選禮科給事中,官至福建按察僉事,江西參議。兩人的生平事跡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不能前后錯置,混淆彼此。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后學(xué)如果不詳加考辨,則會把《見聞雜記》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搞錯。兩個李樂前者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進士,那么他為官的時間應(yīng)該主要在嘉靖朝。而后者為隆慶二年戊辰進士,他主要“仕隆慶、萬歷兩朝”[21]。二者為官的具體時間不同,他們在官場上的見聞及所處時代的社會風(fēng)俗的變化自然也不同,如果把《見聞雜記》中描寫的隆慶、萬歷年間的人物事跡、世道人心誤認(rèn)為是在嘉靖年間出現(xiàn)的,或把嘉靖年間的人物事跡、世道人心誤植到萬歷年間,就會將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提早或推遲幾十年,這樣對我們從事歷史研究是十分有害的。
綜上所述,謝老在《見聞雜記跋》中指出《見聞雜記》的作者李樂為“嘉靖戊辰進士”的表述是不正確的。這一誤植給我們的閱讀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考證。經(jīng)過認(rèn)真的求證,我們認(rèn)為李樂不是“嘉靖戊辰進士”,而應(yīng)是“隆慶戊辰進士”。
參考文獻:
[1]謝國楨.見聞雜記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蘆溪縣志(卷十九)人物.
[3]謝國楨.見聞雜記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李樂.見聞雜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3.下引該書同此版本,不再另注.
[5]同上書,P451.
[6]同上書,P484.
[7]同上書,P682.
[8]同上書,P926.
[9]同上書,P224.
[10]同上書,P228.
[11]同上書,P229.
[12]同上書,P269.
[13]同上書,P476.
[14]同上書,P664、880.
[15]同上書,P710.
[16]同上書,P634.
[17]同上書,P638.
[18]同上書,P647.
[19]臧勵和等編.中國人名大辭典.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民國十年初版.P443.
[20]張撝之,沈起煒,劉徳重主編.中國歷代名人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88.
[21]李樂.見聞雜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