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與時尚經(jīng)過設計師筆觸的碰撞、交融,為民族勾勒出潮流的動感,讓時尚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味道。
中國風
富麗色彩、吉祥紋飾、奢華繁復設計
18世紀,一個名為“Chinoiserie(中國風)”的風格迷倒了所有歐洲貴族。
“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里舉行盛大的舞會時身著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里出場,使得“Chinoiserie(中國風)”風靡一時,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300年后的今天,“Chinoiserie(中國風)”被時尚圈重新提及,它以富麗色彩、吉祥紋飾、奢華繁復設計,像流感一樣席卷歐洲大地,被時尚品牌頂禮膜拜。
元素鏈接:青花瓷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也讓青花瓷元素的奧運頒獎禮服走進了世界的舞臺,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時光搖曳,歲月沉浮,溫潤白底,雅致青花”是對于青花瓷元素的最好寫實——脫俗清韻。
埃及風
精致、奢華、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
以12世紀的馬賽克鑲嵌工藝將大量的金色、紅色和藍色鑲嵌到服裝上,配以香珠和教皇頭冠,就像埃及艷后的完美再現(xiàn),散發(fā)著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人字花紋、交叉縫制設計應用到裙裝上,也將圣壇祭祀式風格重新演繹。
藝術(shù)鏈接:馬賽克
馬賽克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發(fā)源于古巴比倫,原義為鑲嵌,是最古老的裝飾藝術(shù)之一。而馬賽克的盛行還要得益于早期基督教徒來到羅馬時受到當?shù)氐馁F族的打擊和迫害,在社會壓力下,馬賽克藝術(shù)成為基督教徒表達信仰的最佳方式,他們把基督教徒的故事和傳說在地下室的通道墻壁上做成馬賽克拼圖畫,用于傳播基督教徒文化。
印度風
神秘、灑脫、帥氣
2013年,Jean Paul Gaultier將他的幽默、反叛創(chuàng)意入侵到了印度。大量幾何圖案的混合、對立或拆解將印度風情的感性和大膽擴張,而金屬飾品的佩戴更讓印度風格中帶有了朋克式的激進風格。
藝術(shù)鏈接:印度彩繪
在印度當?shù)乇环Q為魔汗第或曼海蒂(Mehndi),承繼印度最古老的人體刺青藝術(shù),主要是印度貴族嫁娶時用來祝福之用的。這項傳統(tǒng)藝術(shù)起源于5000年前,至今,印度一直留有“沒有曼海蒂,婚禮不齊全”的說法。
希臘風
優(yōu)雅、飄逸、褶皺、講究垂順感。
希臘女神形象的深入人心,設計師們更是愿意借鑒希臘女神的特質(zhì)描繪心中的繆斯。希臘服飾風格整體感覺舒適慵懶,突顯上身,不注重腰身,胸線以下多為直筒輪廓。在設計手法上慣用褶皺、垂墜等。
北歐風
簡約、線條干練、色彩明快、融入舒適的自然元素。
向來以簡潔著稱于世的北歐風格,影響著后來形成的“極簡主義”、“簡約主義”、“后現(xiàn)代”等風格,同時隨著大廓形服裝款式的流行,北歐風格簡約、干練的線條更是博得時尚界的一致追捧。
秀場達人
多年來,民族風火焰的只高不低,也讓許多秀場明星、名媛、達人在出行秀場中選擇了具有民族風格的服飾。當然,在細看之下,民族風不僅是另一形式的復古潮流,同時讓設計、服飾中更多了一絲古典文化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