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偽政權在占領山東時期實行奴化教育,淪陷區(qū)的愛國師生和人民進行了堅決反抗。山東地區(qū)的其他各界人士也采取了各種方式,對日偽實施的奴化教育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成為淪陷區(qū)人民反對奴化教育的主要力量和堅固城池,有力的抵制了日偽的奴化教育。
一、愛國師生的反奴化教育斗爭
實施奴化教育,培植統治的思想基礎,只能是偽政權的一廂情愿。對奴化教育的抵制,廣大教師、青年學生和一般民眾一直貫穿偽政權統治的始終,這種抵制既是一個愛國者的反抗意識,也包括有組織的對敵偽政權教育“陣地”的侵削。
青島私立崇德中學創(chuàng)辦于1911年,日軍占領青島時該校停辦,1938年9月,又重新恢復辦學,稱私立崇德初級中學。當時美日還未開戰(zhàn),日偽政權對這些教會學校控制較為薄弱,許多學生出于愛國思想,不肯到日偽政府的辦的學校教書或上學而來到教會學校。許多愛國教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懷著一腔義憤,冒著危險以各種巧妙的隱蔽方式向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如語文教師徐叔萍在古典文學授課時,在課堂上吟誦蔑視日本的詩文,并用歷史上愛國者的詩文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怎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日軍占領濟寧中學后利用偽政權進行各種方式的奴化教育,大多數學生以及一些教師還是具有愛國心和民族自尊心的。偽濟寧中學高中部學生孔祥森、劉忠譽和畢業(yè)校友孫釘以及由中西中學初中畢業(yè)的黃炎等,都是當年進步青年學生的代表者。1943年他們組織了一個“鵬程劇社”,在劇社的掩護下,他們常常聚會,秘密學習馬列主義著作和從解放區(qū)找來的各種書報,還經常偷聽新華社廣播。劇社成立后,積極靠攏中國共產黨,傳播黨的聲音,宣傳抗日救國。在抗戰(zhàn)把爆發(fā)初期,在外地求學的濟寧籍大中學生相繼回到濟寧,倡議校友們組織起來,站到抗日的前線,挽救民族危亡昂,一致同意建立“濟寧縣學生抗敵后援會”,先后吸收青年學生八九十人,組成一支有影響的抗日隊伍,學生們走上街頭,積極宣傳抗日。
在民族面臨危亡的時刻,教育界的愛國人士保持氣節(jié),令人敬仰。日寇侵占濟南后,鞠思敏先生得病被困,幾無生活來源,每日就食教育圖書社,靠長女教書接濟,每日僅以白水浸泡煎餅充饑。漢奸們俄日了欺騙民眾,收買人心,向日軍獻策,認為思敏先生在山東久負盛名,請先生出任教育廳廳長,雖敵人幾次三番登門威脅利誘鞠先生“參政”,先生終以死拒之。
盡管日軍實行殘忍的統治,在日偽控制嚴密的學校,還是有許多教師在高壓統治下堅持在講課中不宣傳、不滲透奴化思想。私立濟南正誼中學校長綦際霖堅持不到偽政府立案,與日偽靈活應付,在他的掩護下,正誼中學內部言論頗為自由,許多不甘心為偽政權服務的教師紛紛來任教。綦先生向許多進步青年教師介紹如何隱蔽地抵制奴化教育時說:“面對日寇、漢奸這幫惡毒的人,抵制奴化教育要十分謹慎、機智,不能露骨地、信口地講,否則便是冒險行為、愚蠢的行為。譬如講歷史。講到日本是受了中國文化熏陶和影響才開始從野蠻時期進入文明時期的,只是如實地講歷史事實,無形中抵制了奴化教育,還不讓漢奸們找到岔子?!睂τ诒仨氈v的奴化宣教材料,綦際霖教給教師的辦法是“指出來源,照本念經,念完就算,不加發(fā)揮”。綦際霖的一位學生在憶及綦先生當年的一次講演時,很感慨地說:“我?guī)熥v桌后,講甲午戰(zhàn)敗,割臺事,聲淚俱下,先生不計安危,諸生動容。”
趙守真先生是明德小學教務主任,并一度主持過中西中學的工作。日軍占領學校后,對學校實行奴化教育,規(guī)定學校要使用當局所編的教材,趙守真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遂親自來教修身課,他很少按照課本講,而以自己的經歷見聞,或近代史上的某些事件為題,對社會的積習時弊進行揭露,但絕不談日寇的政治宣傳。
盡管日偽費盡心機實施奴化教育,可是收效甚微。到1944年后,山東地區(qū)的日偽學校管理混亂,因為大部分教師是“消極”抵制奴化教育的,所以遲到早退和不到校的事十之八九,這種消極情緒使偽政權十分苦惱。
二、廣大民眾的反奴化斗爭
群眾自辦私塾。在城郊偏僻小莊,山區(qū),邊遠鄉(xiāng)村,群眾為抵制、對抗日偽奴化教育,情愿自己拿錢,請教員辦私塾。不讀日偽課本,而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或“抗日三字經”等課本。據不完全統計,1941年,寧陽縣有私塾159處,學生近千人;東平縣有私墊80處,學生800余人。泰安僅汶口區(qū)36個村就設有私塾74處,學生1501人。泰安城郊,1939年至1940年間,亦有私塾8處,有的是私辦的,如南隅鄉(xiāng)章家莊章氏私塾,從1939年開辦至日本投降;多數是群眾集資辦,如前三里莊私塾,青山街私塾,靠學生交費,不足的村上或街道稅收補助。東隅鄉(xiāng)有三處私塾,1940年被日偽政府強令改成初小后,有的只用通用的日偽課本作掩護,實際仍“三字經”“四書”等私塾教材。這充分說明當地人民對日偽教育的仇視和抵制是十分強烈的。
抗戰(zhàn)期間,省戰(zhàn)工會為適應抗戰(zhàn)教育形勢,組織參觀和介紹了莒縣、日照等地辦學的經驗,如“莊戶學”等形式。所謂“莊戶學”就是由教師帶學生到田間、樹林,邊勞動邊學習;再就是實物直觀識字教學,即把實物上貼上標簽,加強直觀教學,這樣可增強記憶,提高教學質量。如灶窩識字、碾磨識字……等等;還有村頭識字,即在各村頭掛上一塊小黑板,寫上常用字,來往行人由兒童團邊查路條邊教識字,學不會不準走,這樣大大普及了識字教學。
廣大師生和人民群眾在教育領域對日偽政權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有力地打擊了日偽政權的奴化教育本質,提高自身的愛國情懷。
(作者簡介:王飛朋,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yè)2010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