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拐角1969-2012(DARK KNEES)
2013年9月27日至12月8日
“舞會”畫廊(LE BAL),法國巴黎
馬克·科恩(Mark Cohen)1943年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礦山小鎮(zhèn)。他的街頭攝影風(fēng)格在1970年代早期曾風(fēng)靡全美,他還發(fā)明了以變幻的線條和雕塑般的造型為抓取對象的一系列攝影語言。他的工作室里懸掛著兩幅照片,一幅是布列松的超現(xiàn)實時期的作品,另一幅是艾仁·西斯金德(美國抽象攝影師)的作品。
過去的40年間,馬克·科恩用腳和相機(jī)無數(shù)次丈量過他的家鄉(xiāng),抓取和提煉生活的片段。在他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無頭的雕塑、微笑的孩子、樂觀但又有些膽怯和脆弱的人、素描般稀疏地勾勒出的肢體影像。馬克·科恩將厚重的世界切成一個個薄片,細(xì)細(xì)雕琢。他的照片有著卡夫卡式的視角,無情而充滿詩意。
這次展出的作品很少通過取景器拍攝,大部分是作者盲拍的—靈感的瞬間閃現(xiàn)。照片中的人顯得不安、失落,有的露出充滿野性的笑意。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孤獨(dú)、神秘、看起來甚至有些陰險。這座礦藏小鎮(zhèn)就這么衰落了,這衰落無處不在,充斥在廣場上、公交車站和庭院里。然而,科恩的拍攝目的只是記錄。他不在乎他為什么來到這里,也不在乎他能看到什么。他只是默默地期待著偶遇,期待著從這個世界體察痛苦與愉悅。
方寸時尚—荷蘭雜志攝影40年
(Framed in Print--40 years of Dutch Magazine Photography)
2013年10月11日至12月11日
泡沫畫廊(foam),荷蘭,阿姆斯特丹
該展覽是荷蘭主流雜志的一個40年回顧,主要展出5位攝影師的作品:C.巴頓·馮·弗萊門(C. Barton van Flymen),巴特·馮·魯文(Bart van Leeuwen),鮑德韋因·紐特布恩(Boudewijn Neuteboom),巴特·紐文胡斯(Bart Nieuwenhuijs)和皮特·馮·德爾·韋爾德(Peter van der Velde)。他們引領(lǐng)著荷蘭過去40年間生活時尚類雜志攝影的主流趨勢。他們的作品刊登在《大街》(Avenue)、《雅》(Elegance)等主流雜志上,對荷蘭的廣告攝影和時尚攝影有著深遠(yuǎn)影響。
此次展覽分為幾大主題,如紀(jì)實、烹飪、時尚、室內(nèi)設(shè)計、旅行、肖像和體育。從南美到亞洲,從香奈兒到高堤耶,從安德里·哈塞斯到安迪·沃霍爾,從有機(jī)雞到帝王蟹,展出的作品覆蓋了雜志攝影的方方面面。與展覽配套的攝影書也同時出版,該書與雜志尺寸相當(dāng),書名為《荷蘭雜志攝影40年》(Photo Folio, 40 Years of Dutch Magazine Photography),全書共收納了5位攝影師的照片共計200余幅,由荷蘭萊杜理出版公司(Lecturis)出版。
游戲(PLAY)
2013年9月14日至2014年1月18日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同盟(UNESCO Welterbe Zollverein),德國,埃森市
該展覽的展區(qū)是一個1932年建立起來的包豪斯風(fēng)格的礦區(qū),是埃森(Essen)市最后關(guān)閉的一座礦山。作者艾倫·伯恩科賽爾(Ellen Bornkessel)在這個現(xiàn)代工業(yè)舞臺中夸張地使用了大畫幅照片,試圖通過夜間拍攝的“神秘的”公共空間探討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界限,以及“現(xiàn)實”概念的嬗變。
艾倫·伯恩科賽爾的作品通常表現(xiàn)有強(qiáng)烈對比的、甚至有些荒誕的場景。她的畫面是冷靜的,人物是匿名的,將社會現(xiàn)實排除在外,直指逆境中的人性,傳達(dá)對創(chuàng)建自由空間的渴望。展覽的照片大多類似于懷舊風(fēng)格的劇照,但拍攝的卻是真實的地點(diǎn)、場景和人物。在這里,艾倫·伯恩科賽爾借鑒了戲劇的舞臺手法,在固定的場景中表現(xiàn)變化的內(nèi)容。攝影師讓照片中的人物呈現(xiàn)出舞臺效果,好似他們正在演出一場戲劇,但又拒絕給出任何清晰的解釋。
索契計劃(The Sochi Project)
2013年10月25日至2014年3月2日
弗穆攝影博物館(FoMu Photo Museum),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
2014年冬季奧運(yùn)會將在俄羅斯南部城市索契舉行。這個臨近北高加索荒蠻之地的亞熱帶度假勝地將奉獻(xiàn)一場史上最昂貴的冬奧會。自2009年起,攝影師羅博·霍恩斯特拉(Rob Hornstra)與作家阿諾德·馮·布魯根(Arnold van Bruggen)就一直在這個充滿沖突的地區(qū)進(jìn)行各個方面的社會記錄。
《索契計劃》想向盡量多的人展現(xiàn)這個小而復(fù)雜的地區(qū)的人民和歷史。腐敗、暴力、恐怖主義和旅游業(yè)等主題充斥在整部作品中。由于拍攝時間跨度太長,每隔一段時間,兩位作者都會出版一組關(guān)于這個主題的新近的作品。這個展覽收納了攝影師近五年的全部作品,是一部有深度的、新聞?wù){(diào)查式的“慢作品”。這組作品還獲得了2013年荷賽藝術(shù)娛樂類組照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