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悠著點,就是說話辦事要給自己留有余地,話不能說得太滿,事不可做得太絕。這樣在遇到不可預測的困難或挫折時,尚有回旋的余地。
然而生活中卻常常不乏那些把話說得太滿,把事做得太絕的人。
東漢末年的曹操就曾經(jīng)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毋寧天下人負我?!边@句話說得毫不含糊,毫無商量的余地,聽之即令人感到可怕。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尚在逃亡中的他,就毫不手軟地殺害了正準備熱情招待自己的父親的好友呂伯奢一家。千百年來,人們一提起曹操,對他所做的這件事都是不能認同,曹操身后留下一個“奸雄”的罵名。因為這種極端狂妄自大又自私的話,與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是背道而馳的。
無獨有偶,同樣口出狂言的還有三國時蜀國參軍馬謖。在去守街亭前,諸葛亮一再叮囑他:“司馬懿非等閑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钡R謖卻不以為然地放出大話:“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瘪R謖狂妄到連諸葛亮的話都不放在心上,又怎么能聽進隨他同去守街亭的同僚大將王平的話呢,街亭的失守也就成了必然。由于此前馬謖把自己的后路堵死——立下軍令狀,即便諸葛亮想網(wǎng)開一面,也沒有了回旋的余地??梢哉f,口出狂言的馬謖是自己害死了自己。可見,說話做事不留余地,就有可能是害人害己。
當今社會,變化之快是令人無法想象的。某些看似一成不變的東西,往往會在瞬間發(fā)生質的變化。這時候,說話辦事就應該審時度勢,量力而行,給自己留出回旋的余地。
就拿高考填報志愿這件事來說吧,有的同學只填報自己喜歡的專業(yè),而且是唯一的,對其他專業(yè)不屑一顧,不在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中給錄取學校留下選擇的余地——因為填著“不服從”,以至于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專業(yè)人數(shù)的限制而上不了大學。顯然,這種極端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說得不客氣點,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說話辦事留有余地,不僅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更是一種智慧,一種成熟的標志。所以,聰明的人在為人處世時,總喜歡說“我盡量”“我試試”“最好”“能不能”“也許會”“有可能”這樣的句子,就是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萬一事情辦砸了,不至于使自己太難堪,也會使對方覺得你為人真誠。
當然,悠著點好,不是要你耍奸?;?,而是要給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使人際關系更和諧,事情做得更完美。
簡 評
應該說,寫好這篇議論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然而本文作者吃透了材料的內涵,精心提煉出耐人尋味的論點“悠著點好”,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行文中,先闡述論點的含義,再運用兩個事例從反面論證;接著聯(lián)系當今現(xiàn)實和高考填報志愿的事實,作深入一步的生發(fā)和論證;最后宕開一筆,闡述“悠著點好”的目的,避免使人產(chǎn)生誤解。全文論點提煉準確,結構清晰完整,論證有力充分,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