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蘆葦并不會快樂,當她快樂了,是因為她開始變換思維方式了。——題記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魯迅先生這句話,一直震撼著我的內(nèi)心。
劉和珍們是“哀痛者”,這好理解。列強入侵,軍閥混戰(zhàn),國家衰敗,他(她)們?yōu)閲野?!鴉片橫行,人心麻木,民族積弱,他(她)們?yōu)槊褡灏矗∷殿l發(fā),家破人亡,百姓可憐,他(她)們?yōu)槿嗣癜?!這種哀痛成為他(她)們?yōu)閲鵀槊駣^斗不息的動力?!鞍础笔莿⒑驼鋫兊膽?zhàn)士本色。
然而,他(她)們是“幸福者”嗎?他(她)們真的幸??鞓穯??我時常在心底叩問,按庸常者的思維方式,劉和珍們被校方開除,何來快樂?被執(zhí)政者鎮(zhèn)壓,何來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換一種思維方式,以戰(zhàn)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劉和珍們的確是“幸福者”,因為他(她)們是信仰的擁有者。
從亞當和夏娃開始,上帝就創(chuàng)造了人類,他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血肉之軀,更是那思維方式,正是此,造成了他們的叛逆,也從此有了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思維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改變思維的角度、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
不同的思維能造就不同的幸福??v觀古今,楚之屈原,高舉“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合污同流,寧愿舉身赴汨羅,死亡的雖然是血肉之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恒的精神。屈原因此得到了萬世敬仰,這是何等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下,最后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驚世駭俗而清晰的思維,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下放于牛棚的鄧小平,走在鄉(xiāng)間的田埂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裕起來的決策,就這樣產(chǎn)生了。因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jīng)Q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
幸福是需要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解讀的。
昭君遠嫁草原,她的一生將以怎樣的心情度過?她自己會怎樣想,她是選擇時刻回憶長安的繁華,還是向往廣闊無邊的草原呢?我想,昭君選擇了不同庸俗的思維方式,于是,她可以不再以青燈為伴,不再以孤獨為伍,不再面對偽善,不再獨忍憂傷,她可以在漠北遼闊的天地里縱橫馳騁,當?shù)卮緲愕拿耧L(fēng)可以給她慰藉,她會不幸福嗎?
千年的余暉搖曳那些花季,飄落那些雨季。我們不妨把或深或淺的記憶,放進日記,把我們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給歲月,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那就會不再因外界的風(fēng)聲鶴唳而瑟瑟發(fā)抖,不再因世間的榮辱得失而錙銖必較,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飄逝而悵惘莫名——人生因此快樂,因此幸福!
常常變換思維方式是快樂的源泉。
【點評】
中學(xué)生寫讀后感常常是:要么流于形式,無感而感;要么認識膚淺,感于皮毛;要么人云亦云,感于大眾化。如果說這是中學(xué)生寫讀后感的通病的話,那么這篇文章,無疑是鶴立雞群、獨具特色的。于“幸福者”一點感來,感力可謂高度集中;“變換思維方式是快樂的源泉”,感悟可謂深刻、獨到;名人、偉人之事跡順手拈來,生發(fā)、聯(lián)想可謂新穎、活潑。此外,語言優(yōu)美、明快,頗具文采,也是文章生色的不可或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