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我國西南的一個山地大省,是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家園,這里云集了漢、彝、白、傣、哈尼、壯、苗、傈僳、佤、回、納西、拉祜、景頗、瑤、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龍、獨龍、普米等民族,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云南豐富多彩而又充滿獨特魅力的民間音樂舞蹈,仔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云南音舞既有塞外高原的粗獷豪放,又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溫婉流暢。
長歌敘事溯本源
在麗江有一首流傳已久的納西族長歌《創(chuàng)世紀》,原名《崇班圖》。歌中唱道,天地混沌之時,白氣和妙音成了善神,善神變成白雞,白雞生了白蛋,白蛋孵化出九男九女,開天辟地。最后一枚蛋孵出巨牛,把天地撞得亂搖晃,巨牛最終被倮神山所鎮(zhèn)壓,白氣和妙音又變成白露和大海,在蛋中孵化人類。洪水來了,有個名叫從忍利恩的人,坐在牛皮囊中逃生,與化鶴助他的仙女相愛,沖破重重阻礙,終成眷屬。他們帶著百樣種子播撒到大地,并且繁衍出后代。《創(chuàng)世紀》在歌唱中追溯人類和自然的根源,云氣光電變成蛋,孵化成人,反映出百姓最樸素的自然觀。這首長歌曾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麗江一帶的彝族中間還流傳著一首5000多行的長歌《梅葛》。它沒有文字,只能口傳?!懊犯稹笔敲窀枵{(diào)子的名稱,造物神放下九枚金果,造出地的兒子;放下九枚銀果,造出地的姑娘,他們以彩云青苔為衣裳,以露水泥巴當食物,用魚支地,用老虎的四只腳撐天,再造日月星辰和自然萬物。造人的神叫做格滋,人類是他撒雪變成的,第一把雪變成獨腿人,只有一尺二寸長,吃泥土;第二把雪成為第二代人,住在山洞里,沒有火,沒有水。后來出了九個太陽,把他們都曬死了。格滋把九個太陽鏨掉,剩下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然后造第三代人,是豎著眼睛的。格滋扔下麥子谷子和苦蕎,但人們不耕作,壞了良心,格滋就發(fā)動洪水,要將他們淹死。兩兄妹躲在葫蘆里,保住了性命。妹妹喝了河水后,生下一個葫蘆,把葫蘆鑿開,漢、傣、苗、藏、傈僳等各族人也就出來了。
彌勒縣有阿細人的長篇敘事歌《阿細的先基》。先基,就是歌的意思。此長歌包括序詩、創(chuàng)世紀、開荒記、洪水記及談情記、成家記等章節(jié),認為世界的起源和云有關(guān),云彩有兩層,輕云飛上去,就變成了天,重云落下來,就變成了地。大地鋪在三條魚的背上,因此有地動山搖。人類經(jīng)過烈日暴曬,烈火焚燒,洪水翻滾,用金叉銀叉戳通了天地,沒想到兩個惡神把黃老虎放進太陽啃太陽,讓蜜蜂吞吃星星,結(jié)果太陽月亮星星不亮了,人們只好在牛角和牛尾巴中縛上火把耕作。阿細人祭祀他們的日月星辰云彩和牛神。這也是鄉(xiāng)村農(nóng)耕社會的一種縮影。
云南拉祜族的長歌《牡帕密帕》唱道,造天地萬物的神名叫厄莎,是個充滿睿智的人,他奉獻出自己的骨頭當天骨和地骨,奉獻自己的眼睛為太陽月亮,他最早造出的人叫做扎笛和娜笛。阿昌族的長歌《遮帕麻和遮米麻》也講述了萬物的起源,赤身裸體的遮帕麻是天公,他將自己的兩個乳房變成太陰山和太陽山,捏銀沙金沙為月亮太陽,他踩出一條銀河,跳躍出彩虹,吐氣成風,揮汗成雨,揮舞趕山鞭,打出星星,遮米麻造地,他摘下喉頭當梭子,摘下臉毛織地,流血成江河湖海。
云南民間流傳的類似的創(chuàng)世歌還有瑤族的《盤王歌》、哈尼族的《開天辟地歌》、景頗族的《木瑙離瓦》、獨龍族的《創(chuàng)世紀》等。這些長歌的共同特色是,曲調(diào)起伏較小,富有吟誦性,篇幅長的要唱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這些長歌,是名副其實的土生土長的谷(古)歌。
民歌嘹亮唱愛情
云南各族的民歌歌唱勞動。也歌唱自由而純粹的愛情。撒尼族敘事歌《阿詩瑪》講述的就是一個愛情故事:心靈手巧能歌善舞的少女阿詩瑪,愛上了擅長射箭摔跤的阿黑,互訂終身,遭到了富家子弟阿支的阻撓,阿支搶走了阿詩瑪,并且偷竊神箭,搬開獸頭,放出滔天的洪水,阿詩瑪命隕巨浪。在路南石林,我們能找到阿詩瑪石峰。上世紀50年代據(jù)此改編的歌舞電影中,楊麗坤和包斯爾扮演的阿詩瑪和阿黑深入人心,由胡松華、靳小才等人配唱的插曲“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我送阿詩瑪回家鄉(xiāng),遠遠離開熱布巴拉家,從此媽媽不憂傷”,膾炙人口,回味悠長,盛傳不衰。
與《阿詩瑪》相媲美的,有西雙版納的傣族敘事歌《召樹屯和楠穆諾娜》。勐板扎國王子召樹屯在林中見到了勐奧東板七位絕美的孔雀公主。最小的楠穆諾娜與他一見鐘情,留下信物玉鐲,經(jīng)龍王和獼猴的撮合,結(jié)成了眷屬,但是遭到了禿鷲國師的陷害,公主差點葬身于火中,但最終正義戰(zhàn)勝邪惡,有情人終于走在一起,1982年根據(jù)這首敘事歌改編拍攝的電影《孔雀公主》由唐國強和李秀明主演,片中不僅呈現(xiàn)了西雙版納的美麗風光,而且還展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傣族舞蹈。
傣族地區(qū)還流傳有一首愛情長歌《娥并與桑洛》。桑洛是景多昂一個富翁的獨生子,他母親強迫他與表妹阿扁成親。但他不喜歡阿扁,于是外出經(jīng)商,在勐根城邂逅了出身貧寒的美麗姑娘娥并,墜入愛河。懷孕的娥并最終還是被桑洛母親趕走,于森林中分娩死于非命,桑洛萬念俱灰,自殺殉情。這首敘事歌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批判意義。
《凱諾和凱剛》是德宏景頗族地區(qū)流傳的一首長歌,凱諾和凱剛是兩兄弟,凱諾勤奮,凱剛懶惰,兩兄弟在江邊打刀驚動了龍王,凱諾勇敢地用鐵鉗鉗住龍王的耳朵,將它鎖在神山上。凱諾的英勇贏得了美麗姑娘扎英的芳心,卻遭到了凱剛的嫉妒,凱剛設(shè)計將凱諾推到風洞里。按照傳統(tǒng)民俗,扎英將被轉(zhuǎn)為凱剛的妻子。但扎英堅信丈夫不死,九天九夜不吃水米,到風洞口丟下糯米飯,同時以“三年祭天鬼,九年祭地鬼”為由拖延時間。九年后凱諾攀藤爬出風洞,夫妻重逢,惡人得到應(yīng)有的報應(yīng)。人們?yōu)閯P諾和扎英打起象腳鼓,敲起铓鑼,真誠祝福這對患難夫妻。這首長歌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百姓最樸實的善惡觀。
天籟之音源自然
說起云南特有的吹奏樂器,無疑是木葉、蘆笙和葫蘆絲了。一片小小的樹葉放在唇邊,吹出的音色近似于小嗩吶,清脆明亮。類似的是口弦,長約三寸、寬約五分、中間刻有淺槽并拉成簧牙的竹片,左手握住其一端,另一端放在口邊,讓呼吸的氣流鼓動簧片進行吹奏,右手指配合輕彈,曲調(diào)輕松自如地飄散出來。在云南,它是情人的禮物,愛者之貽。
葫蘆絲,取竹子和葫蘆為材料制作,在云南鄉(xiāng)村,葫蘆是神圣的,它象征女性乳房,寄托著對母親的思戀和敬意。葫蘆絲也叫“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除了傣族,彝族、阿昌族、德昂族民間也較為常見。在麗江、在西雙版納、在昆明,我們經(jīng)常聽到葫蘆絲的演奏,《竹樓情歌》《夢回景頗山》《勐養(yǎng)江畔》《金色的孔雀》《金孔雀與鳳尾竹》《月光下的鳳尾竹》等,都是帶有云南民歌元素的經(jīng)典葫蘆絲演奏曲目。
云南鄉(xiāng)村葫蘆絲演奏家哏德全1958年出生于梁河縣勐養(yǎng)鎮(zhèn)幫蓋村,幼時跟舅舅學習葫蘆絲演奏和制作,出版了《傣風神韻》、《多情的巴烏》、《竹林深處》等專輯。
蘆笙也是云南常見的樂器,苗族傳說中有告且和告當兩神,用六根白苦竹扎成蘆笙,對著稻子吹奏,結(jié)果獲得豐收,于是苗家人吹蘆笙以示喜慶。清《廣輿勝覽》載,“(苗人)每歲孟春,擇平地為月場,男吹蘆笙女搖鈴,盤旋歌舞,謂之跳月?!卑⒓殲橐妥逡环种В涮轮枇餍杏趶浝?、路南、瀘西等地,男子奏三弦笛子,女子和著節(jié)奏與之對舞,牽手圍圈,左右擺動,拍掌踹腳身子飛旋。
傣族常敲打铓鑼象腳鼓載歌載舞。象腳鼓以整段或若干木料拼成,上端蒙鼓皮,并用細牛皮條緊固,多雕孔雀圖案,或插孔雀羽毛裝飾。傣族人視吉祥的孔雀豐腴的大象為神物,因而跳孔雀舞和象腳鼓舞。孔雀舞模仿孔雀動作神態(tài),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象腳鼓打節(jié)奏似有鼓語,鼓聲“約并崩、約并崩、約并約麗麗”,舞者張開手臂,效仿孔雀開屏。
在彝族壯族地區(qū),銅鼓用于祭祀和娛樂,其上裝飾太陽紋或蛙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銅鼓舞極為盛行。此為群體舞蹈,舞者隊形因鼓點變化而改變,擊鼓舞蹈者多為年輕女子,或一字形,或交叉形,或圓形,或半圓形,機巧靈動,吶喊聲與鼓聲相和,充滿活力。
舞蹈是通靈的,是人與神的對話,儺戲也是如此?!皟?,為“難”的假借字,是驅(qū)鬼禳病之舉,接近于巫?!班l(xiāng)人儺”沿門逐戶打鬼祛邪,儺戲邊唱邊舞,多演繹故事。云南保山有香童戲,也叫跳神戲,澄江縣有關(guān)索劇,舞者都戴著面具。文山一帶的梓潼戲舞者不戴面具,梓潼乃文昌帝君也,文昌為道教之神,儺戲舞蹈中開壇、開洞、閉壇、禹步與步罡踏斗等道教儀式類似,儺壇掌壇師多為道士,儺壇科儀也與齋醮相近。麗江納西古樂實際上也是道教的洞經(jīng)音樂,洞者,通也,通神,通靈。
金色孔雀舞翩躚
云南是民族歌舞薈萃之地,這里曾走出過眾多享譽中外的民間舞蹈家。1944年,刀美蘭降生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年少的她總是對著寺廟里的壁畫出神,模仿畫中人物和動物尤其是孔雀的姿態(tài),后來她參加西雙版納文工團,參加根據(jù)《召樹屯與楠穆諾娜》改編的舞劇,出演孔雀公主,跳的是傣家風味十足的孔雀舞,贏得觀眾的好評。她在文革時期遭到?jīng)_擊,但依然苦練孔雀舞,最終舞向世界。刀美蘭說,舞蹈是我的靈魂,我永遠崇尚舞蹈的自然美。
繼刀美蘭之后,楊麗萍成了彩云之南飛出來的又一羽金孔雀,1958年,楊麗萍出生于洱源鄉(xiāng)村,從小便受民間歌舞的熏陶,耳濡目染,舞蹈激發(fā)了她的靈性,并且和她的生命融為一體,她成功地用舞蹈語言塑造了孔雀公主的形象,《雀之靈》里,靈巧的手擬化孔雀的頭部,一伸一啄,如采食,如理羽,手臂酥軟柔若無骨,“迎風挺立”、“跳躍旋轉(zhuǎn)”、“展翅飛翔”,不但形似,而且傳神,卓爾不群,高潔輕飏,張揚了生命的激情和魅力。
《雀之靈》是楊麗萍的單人舞,《云南映象》則是她傾灑了更多心血的群體舞蹈,參演的90名舞者都是云南本土的農(nóng)民,演出前他們甚至還在田頭從事農(nóng)活。但楊麗萍認為,民間舞蹈應(yīng)該是一種本色體現(xiàn),農(nóng)民恰恰保留著這種本色?!对颇嫌诚蟆贩帧盎煦绯蹰_”“太陽”“土地”“家園”“火祭”“朝圣”“雀之靈”等七場,60面大鼓擂響,60羽孔雀歡舞,原汁原味的民間服裝道具和鄉(xiāng)土音樂背景,體現(xiàn)了云南百姓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生命的熱愛,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原生態(tài)風情,具有強大的震撼力。繼后,楊麗萍又推出姐妹篇衍生態(tài)歌舞《云南的響聲》,在原生態(tài)歌舞的基礎(chǔ)上有了進一步提升,呈現(xiàn)出來自宇宙自然的天籟之音,鄉(xiāng)村的鋤頭釘耙和水車石磨,全都派上用場,成了伴舞最好的樂器,竹箕篩谷篩出雨聲,獨弦琴中奏出蝗蟲啃稻聲,木葉吹出嗩吶聲,三米大鼓敲出雷霆聲。楊麗萍的舞蹈與鄉(xiāng)村緊密相連,里面充盈流動的是鄉(xiāng)村大地母親的氣息。
在麗江,以玉龍雪山為背景的實景歌舞《印象·麗江》正在緊鑼密鼓地上演,它是張藝謀導演的力作,與《印象·劉三姐》《印象西湖》等氣韻相同,在海拔3100米的世界最高舞臺上,生命在舞蹈中延續(xù),人群在舞蹈中歡呼,老虎在舞蹈中游戲,馬幫在舞蹈中走過茶馬古道,男人在舞蹈中喝得酩酊大醉,女人在舞蹈中與心上人共赴理想國度,孩子在舞蹈中念誦最美的歌謠。參加此節(jié)目演出的,有來自16個村莊的500多名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他們?yōu)閬碜允澜绺鞯氐挠^眾呈現(xiàn)了一場歌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