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外國文學作品時,我們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的短語,明明全是認識的字,卻不知道作者在說什么。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外國典故吧。
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阿拉伯流傳著一則寓言:從前有一只老駱駝,一天到晚任勞任怨地干活。一次,主人想看看這只老駱駝到底能馱多重的貨物,于是不斷地往它背上增加重量,老駱駝一直堅持站立著。最后主人輕輕地放了一根稻草在它背上,沒想到就是這一根稻草使老駱駝轟然倒下。
后來,人們用“最后一根稻草”形容最終讓人崩潰的一件小事。
胡蘿卜加大棒
趕驢子的人將一根胡蘿卜掛在驢子眼睛前,讓驢子以為只要向前走一步,胡蘿卜就能吃到嘴,于是一步一步一直走下去。至于大棒,是指用棍棒抽打驢子,使它前進。
“胡蘿卜加大棒”指對人采取利誘加威脅的方法。
駱駝穿針眼
讓身體龐大的駱駝穿過細小的針眼。比喻難度極高、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
誰動了我的奶酪
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創(chuàng)作的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講述了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在迷宮中尋找自己的奶酪的故事,教人懂得隨機應變并享受變化。由于故事廣受歡迎,這句話經(jīng)常被人引用,意思是“誰影響了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