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齊白石再傳弟子、齊派藝術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傳承人之一;
他是在京城黃金地段開設大型個人藝術館的最年輕畫家;
他同時是北京電視臺知名節(jié)目主持人、制片人;
他就是著名學者畫家李海峰。
初秋的北京,天高云淡。十里河收藏文化核心區(qū),位于紅石坊四層的“李海峰藝術館”,與熱鬧喧囂的十里河市場相比,濃郁的藝術氛圍襯托出別樣的幽雅:由吳悅石先生題寫的藝術館牌匾,渾厚雅逸;700多平方米空中四合院的建筑風格,讓人感覺跨過了時空的隧道;清一色的上等紅木古典家具,使整個藝術館盡顯傳統(tǒng)的典雅;展廳懸掛的李海峰近百幅畫作,彰顯了濃郁的齊派藝術風格——大寫意作品渾厚大氣;工筆草蟲作品細膩精微。
眼前的李海峰儒雅帥氣,謙和誠懇,絲毫沒有著名畫家和知名主持人的架子。在此之前,記者對他的印象,則是他在北京電視臺熒幕上,手拿折扇,風趣幽默,穩(wěn)重大方,深受廣大電視觀眾喜愛的知名主持人和制片人形象。
“我從事繪畫的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剛過“不惑之年”的李海峰在采訪中娓娓道來,標準而又富含男人磁性的聲音,清晰縝密的思維,一下子將人帶入享受聆聽的境界。
李海峰說,齊白石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他的藝術館將常年開展多種藝術講座和文化沙龍活動,以齊派藝術為特色,將藝術館辦成一個弘揚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基地。
機緣所至拜名師
李海峰祖籍山東,1972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他從小喜歡畫畫。大約七八歲的時候,他偶然得到一本《齊白石》小畫冊。
“這本畫冊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雖然當時并不很了解齊白石?!崩詈7逭f,他立即對著畫冊臨摹“白石蝦”,畫了平生第一張在宣紙上的畫。
命運非常奇妙,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小時候臨摹“白石蝦”的經(jīng)歷,竟是李海峰與齊派藝術結緣的啟始;他沒想到,這段臨摹經(jīng)歷,讓他一下子闖進了齊派藝術的美妙世界,自此一發(fā)不可收。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30多年后,他會成為齊派藝術當代最優(yōu)秀的傳承者之一。
中學時期,李海峰對美術的興趣依然濃厚。本來一心想報考中央美術學院,結果卻陰錯陽差地被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在的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錄取。大學新生報到時,他是唯一一個帶著筆墨紙硯進入播音系的學生。
初到京城,李海峰無意中來到王府井工美大廈,在眾多名家繪畫作品中,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水墨畫——紫藤下幾只毛茸茸的小鴨子,稚拙可愛。落款寫著“婁師白作于首都”。
“說實話,很慚愧。我當初根本都不知道婁師白是誰,更沒有想到我后來會正式拜在婁先生的門下?!崩詈7逭f。
后來機緣所至,李海峰遇到了齊白石的弟子、國畫大師婁師白先生。李海峰的人品藝品深得婁先生器重,按傳統(tǒng)禮儀收為入室弟子。
回憶當年向婁師白先生求學問道的往事,李海峰感慨頗多。他曾向婁先生請教畫蝦,婁先生說:“畫畫這門藝術很特殊,光聽老師說不行,還得看老師怎么畫。”婁先生走到畫案前拿起了畫筆。“我教你正宗齊派畫蝦方法,就要把齊白石先生畫蝦的精華教出來,當然不能隨便畫。因為那種感覺很微妙,一定要反復找準?!?/p>
三次換筆、不斷調(diào)墨醞釀、反復落筆……直到一張斗方大的紙上畫滿了蝦之后,終于滿意地說“現(xiàn)在筆下的感覺找到了,咱們正式開始。你要仔細看,用心體會……”大師教學認真若此,無半點敷衍。對此,李海峰深受感動,“畫蝦是齊派畫法的基本功,一般人認為婁先生作為齊白石的入室弟子,畫蝦肯定信手捻來,但沒想到老師會如此認真……”
恩師言傳身教,奠定了李海峰在創(chuàng)作中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傳承齊派 勇于創(chuàng)新
婁師白先生說:“習畫之人,臨摹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大量地去臨摹前人的作品,才能夠去掌握前人已經(jīng)取得的成果,才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去發(fā)展自己的藝術?!?/p>
謹遵恩師的教誨,李海峰臨摹了大量齊白石先生的作品,特別是工筆草蟲類的畫作。齊派風格爐火純青,形神兼?zhèn)洌囆g水準之高,皆能亂真。
藝術道路上,超乎常人的勤奮是李海峰最大的特點——最初,學畫工筆草蟲時,練筆成癡、晝夜不輟,眼球極度疲勞,三次流出鮮血……他付出了常人難及的勤奮,而且更懂得該如何按照正確方法去做。
《百壽》是李海峰臨摹作品中極為精彩的一件。人們可以從題跋上感受到他對待臨摹的那種既認真又敢于取舍的態(tài)度—— “壬辰海峰又制白石翁舊本,并自添金飾也,不知可否?”盡管畫面上只是多了個小小的金耳環(huán),卻為白石老人的《百壽》大添光彩,使得那個抱兒少婦的背影顯得更靈動了。
李海峰說,“臨摹書畫,最怕的是死臨。臨摹前一定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人無完人,大師的作品也難免存在不足之處。對于畫得好的,我們就要去學習去繼承;對于不完美的,我們也應當去修正,去補充?!?/p>
其實,著名畫家徐悲鴻關于如何繼承傳統(tǒng)方面也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不足者增之……”徐悲鴻的話與海峰所談多有相近之處。
的確,李海峰是位優(yōu)秀的學者畫家,他的一言一行,與其文化修養(yǎng)、生活經(jīng)歷以及看待藝術的視角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李海峰的同門師兄、著名畫家鄧治平用十二字來形容李海峰的臨摹功力:筆墨美、形式美、意境美、創(chuàng)造美。那么既然是臨摹的作品,為什么還有創(chuàng)造美呢?鄧治平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李海峰臨摹的所有作品都是帶著思考去臨摹的,畫中每一根線條,每一片墨色,都傾注了他對齊白石老人的那種至真至純的情感,只要讀者靜心賞讀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味道。
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屬于公眾人物,職業(yè)特點使李海峰有機會頻繁接觸文化名人、藝術大師,也拓寬了李海峰的文化視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不同于一般畫家的文化高度。
當年的播音工作是聲音和聽覺的藝術,如今的繪畫事業(yè)則是色彩和視覺的藝術。兩者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轉換起來得心應手。多年前,他就下定決心把書畫事業(yè)當成自己畢生的精神追求。而此前文化圈里有人問過李海峰,“你一邊是電視臺的知名主持人,一邊又是著名學者畫家,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這問話確有深義——因為在文藝界特別是電視主持界,很多知名主持人都喜歡寫字畫畫,但是偶爾附庸風雅很容易,俗話說便是“玩票”,而要在書畫領域達到專業(yè)水準和文化高度并非易事。
繼續(xù)做主持人還是做專職畫家?李海峰曾就這個問題鄭重請教恩師婁師白先生。婁老先生說:“你沒必要辭職去做職業(yè)畫家。職業(yè)和專業(yè),是兩回事?!?/p>
婁老先生說,在中國古代,像王羲之、顏真卿等大師,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yè)(為官)和本職工作,但是都不影響他們成為一代宗師。
經(jīng)過多年名師指點,李海峰以追求成為一名專業(yè)畫家的志向,海量臨摹,繼承齊派藝術。他作為學者畫家,輔以大量理論研究,并出版著述,逐步奠定了其在當今美術界“齊派藝術當代最具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地位。
優(yōu)秀的畫家,其作品一定是被市場認可的。2006年,李海峰的一幅畫被朋友拿去展銷,幾天后,朋友告訴他“賣了兩千元”?!斑@是我平生賣的第一幅畫,總覺得應該給第一位收藏者再額外贈送上一幅字表示感謝。”李海峰真誠地說。
從此以后,在拍賣市場中,作為潛力股中青年畫家,李海峰作品受到更多重量級藏家關注,市場價格逐年穩(wěn)定上揚。
2012年,在北京保利春季拍賣中,李海峰作品《出居聲響》(約1.4平尺)以28750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2013年,在北京瀚海拍賣中,李海峰作品《生命·作品第39號》(約2.6平尺)以80500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今天,觀眾在李海峰藝術館看到眾多精彩的繪畫作品,既源于齊派,又具有李海峰個人創(chuàng)新的面貌,其情理也就了然了。
探尋藝術形式新突破
作為齊派藝術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傳承人之一,李海峰不遺余力地弘揚傳播和發(fā)展齊派藝術。他開始了在更加廣闊的藝術載體中進行探索。
古典紅木家具是一種特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載體。李海峰認為,紅木家具的器型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國學精髓;榫卯結構富含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哲理,花紋、圖樣體現(xiàn)了高貴的雕刻與審美情趣。李海峰幽默地說,“齊派藝術和紅木有緣!這種緣分自我的師爺齊白石就有,眾所周知,齊老早年是雕花木匠出身……”
在紅木藝術與繪畫藝術方面創(chuàng)新的探索中,李海峰遇到了知音——京譽鴻翔閣紅木家具董事長劉群祥先生。癡愛紅木文化的劉先生,也非常認可李海峰的齊派繪畫藝術,在尋求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與古典紅木家具創(chuàng)新與突破方面,兩人一拍即合。
“齊派藝術與古典紅木家具制作的結合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兩種文化形式的有機融合。”李海峰說,首先必須要了解紅木八大類的木性。比如小葉紫檀、金絲楠的木性就不一樣,在紅木上雕刻,特別是要雕工筆草蟲類畫作,更是需要根據(jù)各種紅木的木材紋理和木性揚長避短。而且,要結合紅木特性深入設計,譬如:做家具時,紅木的白皮價值不大,但是在設計雕刻“白頭翁鳥”題材時,白皮可以“廢物利用”,用于俏色雕刻鳥頭頂?shù)陌子鹈?。不但巧妙遮丑,而且錦上添花。只有充分了解紅木的特性,才能在紅木藝術世界里自由馳騁。
身為京譽鴻翔閣的藝術顧問,李海峰提出大量可行性方案。目前京譽鴻翔閣正在以他的畫作《四季花鳥屏》定制收藏級精品紅木屏風。下一步,他希望能將更加精細的齊派工筆草蟲作品引入到紅木文化中,在劉群祥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打造更具文化含量、可以傳世的紅木藝術精品。
除紅木領域外,李海峰還在做更多的探索。今年,李海峰收了幾位弟子。其中一位張澤卉是中國傳媒大學大二的女學生,學的是動漫專業(yè),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另一位弟子鄭小平出自手工制扇藝術世家?!坝谬R派藝術去給他們補充營養(yǎng),既是對齊派藝術的傳承,也是對齊派藝術的拓展?!崩詈7逭f。
齊派藝術與瓷器、絲綢等藝術載體的嫁接和融合,李海峰也在嘗試中。他說,齊派藝術在當代應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文化外延。
鑄就學者畫家之路
眾所周知,成功的畫家擁有幾部自己的繪畫作品集,并不罕見。但除了作品集之外,還在美術評論和相關理論研究方面多有建樹,并為傳播藝術做出突出成績的畫家寥寥無幾,而李海峰就是其中一位。
個人專輯《李海峰書畫作品集》、《李海峰百扇畫集》、《李海峰畫集》先后刊載了近年幾百件繪畫精品;而研究齊派藝術的美術評論類書籍《齊白石藝術欣賞與真?zhèn)舞b別》、《齊白石密碼》則在理論層面,面向大眾深度解讀齊派藝術。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齊派工筆草蟲圖集》,歷時5年,全面整理匯總齊派工筆草蟲,集大成于此書,為齊派藝術的研究填補了空白。
李海峰熱心傳播齊派藝術,多年來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京城俱樂部等地舉辦“齊白石藝術欣賞與真?zhèn)舞b別”文化講座近百場。
2012年,李海峰應邀出席“第四屆海峽論壇”,并作為大陸文化學者代表做主題演講《傳播白石藝術,弘揚國學精粹》,受到兩岸四地輿論好評。
2011年11月18日,“神舟八號”從太空返回。在返回艙搭載的物品中,載有一件中國畫藝術作品《和風》。這是代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華的“齊派”書畫作品第一次太空旅行。李海峰是該作品的作者?!啊R派’書畫登上太空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肯定和弘揚,是中國人的驕傲,能更好地喚起大家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崩詈7逭f。
志存高遠 不負丹青
在采訪中,李海峰多次談到,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先后遇到兩位好老師——婁師白先生和吳悅石先生。
中國畫的學習,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師徒傳承,另一種是“學院派”教學。當初,李海峰在婁師白老先生門下,師徒傳承,口傳心授,全面夯實了齊派藝術基礎。面對個人藝術之路的發(fā)展問題,他毫不自滿,全力攀登新的高峰,為此他決定到國家畫院進修。
2012年9月,李海峰修業(yè)于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高級研修班吳悅石導師工作室。一年的研修,李海峰找到了自己繪畫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方向、路徑以及文化理想的終極目標。
不惑之年,李海峰已成為當代最具潛力的中青年畫家之一,同時在傳播齊派藝術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
正如婁師白先生所言“海峰從余游數(shù)年,畫藝精進。工筆草蟲、寫意花卉,皆有神韻。且海峰書畫,多文人氣息、儒雅本色。”
吳悅石先生也對李海峰的畫作評價很高:“余曾見海峰尋丈巨制或尺幅扇冊,無論大筆潑灑或工細草蟲,皆能筆中求韻,墨中求味。機趣之巧成于腕下,畫法之妙出于胸中。老辣蒼勁、雄肆沉郁。雖源于白石老人,而骨氣洞達,自性已見。倘白石老人重生亦當撫掌?!?/p>
李海峰說,創(chuàng)新是所有藝術門類的終極價值所在。但創(chuàng)新的門徑為“循序漸進”,即便天賦極佳、聰慧無雙者的“頓悟”,亦是廣博知識積累后水到渠成——“吃飽肚子,絕非只是第四張餅的功效”,至于創(chuàng)新的文脈,當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脈搏契合,要穩(wěn)穩(wěn)扎住這個根。
當代世界,全球文明的融合史無前例。對于中西結合式的創(chuàng)新,李海峰向來不反對,只是客觀陳述——相對于傳統(tǒng)中國文人畫的“綠色純天然”,融入西方審美理念的“轉基因產(chǎn)品”也是有存在價值的,我的師父婁師白也曾說過“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如果刻意排斥一切西方審美元素,只能是掩耳盜鈴,而不做取舍地“拿來主義”,也是對傳統(tǒng)藝術的背叛。畫家中的智者,自有取舍的分寸和尺度。
采訪結束,送別記者,在“李海峰藝術館”的牌匾下,他說“我的藝術館,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