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佛教以南傳上座部佛教為主,主要傳播于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qū)。7世紀末,下緬甸、泰國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蘇門答臘則信奉婆羅門教。12世紀,錫蘭大力改革佛教,統(tǒng)歸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后二百年,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均弘揚以錫蘭為傳承的上座部佛教。從18世紀至今,泰文、緬文、高棉文、老撾文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并進一步將部分經(jīng)卷譯為本民族文字,使上座部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
在佛教的影響下,東南亞各國的社會生活、建筑設(shè)計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并在市井居民生活中得到具體的體現(xiàn)。在泰國,男子上至國王下至平民,一生中均須剃度出家一次。從2010年我開始走金三角,就確定了拍攝以東南亞佛教為專題的攝影系列。為了拍攝到理想、最具有生活化的場景,我先后多次去緬甸、泰國老撾三國拍攝,深入他們的生活,像佛教徒一樣靜化心靈,在簡單中還原佛國庶民生活的真實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