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節(jié)
令我想起了那些留守的農村兒童
Q:六月一日是國際兒童節(jié),正好看到了《方圓》關于“留守人群”的封面報道,想起了我們援助的10名農村兒童。
我所在的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有一個甲篆鄉(xiāng)仁鄉(xiāng)村,村里有十位困難兒童,是整個村子里最困難的一群小朋友,他們當中有兩位是貧困重癥兒童,另外八位是孤兒,他們的生活非常困難。自從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到該村駐點聯(lián)系之后,經(jīng)過媒體的多方宣傳,仁鄉(xiāng)村的這十位困難兒童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持續(xù)關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不斷來到仁鄉(xiāng)村,慰問這十位小朋友,給他們送來資助金和生活用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如果每個人都來關注一下這些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社會一定會美好很多。(廣西巴馬縣人民檢察院 陳永富)
A:六一節(jié)過去很長時間了,但還是希望所有的留守兒童們都能天天過節(jié)。
手機里的照片
能作為證據(jù)被法官采納嗎
Q:我因為生意周轉不過來,前段時間準備向朋友借款120萬。借款當天我給對方出具了120萬的欠條,但是實際給我的只有70萬,對方說還有50萬第二天給我。因為平常關系不錯,我就沒在意那么多。第二天對方卻找到我說把欠條弄丟了,又叫我重新寫了張70萬的欠條,并且寫明了之前的欠條作廢,互相簽字按了手印。這份欠條我只留了個復印件和手機照片。
但是之后,我們雙方發(fā)生了一些糾紛,朋友找上門說之前的欠條找到了0e99ebc9361c273c7125dbf5f24fb5ea,要拿著最初120萬的欠條去告我。我去咨詢律師,律師說我上手70萬的復印件法官不會采納,手機里的照片也不會采納,必須要原件。
想咨詢下現(xiàn)在到底該怎么辦?手機里面的照片為什么不能作為證據(jù)?
A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無法與原件核對一致的復印件,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jù)。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只強調,無法與原件核對一致的復印件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jù)。也就是說,如果有其他的傳來證據(jù)或者間接證據(jù)(如證人證言、書證、視聽資料,包括當時人本人客觀可信的陳述等),能與該復印件相互印證,那就是說,形成了證據(jù)鎖鏈,這張復印件就可以被作為有效證據(jù)采信,也就有一定證明力。
所以小編覺得,你咨詢律師的話未必全對。你的復印件和照片是形成了相互印證的,也有一定的證明力。至于是否會被法官采納,這就要看對方出示證據(jù)的證明力是否能超過你了。
為什么稿子
屢投不中
Q:我是江蘇宿遷宿豫區(qū)檢察院的一名檢察官,為什么稿子屢投屢不中呢?
A:小編仔細研究了您一次性投過來的五篇稿件,敘述表達觀點的能力都是很好的。但就是風格跟我們雜志不太相符合啊。郵箱回給您一組樣稿,您可以看看,再有針對性地投稿哦。其他有此類問題,都可以發(fā)郵件到小編郵箱索取樣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