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上寫著:秦香蓮她三十二歲……”本以為是一段京劇唱腔,突然音樂風格一變,后面緊跟著“喲喲,check out~”的嘻哈樂調調。音箱的旁邊,一副邁克爾·杰克遜太空步打扮的阿南正和著節(jié)拍跳起了快節(jié)奏的機械舞。這幅景象每天都會在上下班的高峰時段在廣州東站地鐵口上演著?!斑@是什么音樂風格?混搭?”被問起這個問題,街頭藝人阿南也說不上來。在他看來,這段流行音樂以京劇唱腔這樣的中國風開場,頗有些復古的調調,感覺很炫。
中國風的流行
關鍵詞:中國風。這個詞語在當下的中國早已耳熟能詳,婦孺皆知。周杰倫的一首《青花瓷》讓“中國風”這個意象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年輕的小眾圈子鼓噪到了全民耳膜之中?!八嘏吖蠢粘銮嗷üP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睆捻嵚傻慕嵌葋碚f,方文山的這句讀起來略顯拗口的歌詞唱起來卻頗有起承轉合的節(jié)奏感。素胚、青花、牡丹、檀香、宣紙,歌詞中滿含著古典的意象,讓本身拗口的歌詞一下子多了幾分古典范。毫無疑問,算上之前的《東風破》《千里之外》,周杰倫向世人介紹了一個很獨特的存在:中國風。
事實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一直存在著大量類似于中國風這樣的古風類作品與同好者。他們或是效法魏晉風骨,引觴曲水;或是煮酒品茶,共話西窗,從詩詞歌賦到服飾手繪,從穿越小說到古典婚禮,處處都滿溢著對那個久遠時代的向往和追憶,也暗含著自我品相的拔擢和現世。所有的這一切中,音樂,無疑是最具有辨識度和傳播力的,而碰巧的是,周杰倫成了他們其中的一位“布道者”。
中國風,抑或稱“古風”。這個詞的內涵太廣泛了,以至于很多時候當你問起一位古風同好者對它的定義,卻得到的是含糊其辭的答案。有人說,古風是原創(chuàng)的帶有古典元素的音樂風格;有人則說,它是對西洋音樂格式的回避,對宮商角徵羽的堅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周杰倫和方文山的一些雜糅了古典元素的音樂作品,都可以籠統算入到中國風,或是古風這個圈子之中。而在這個圈子中,做這個牌子的并不只有周董這一家店。分貝古風、水榭聽香、千歌未央、徵羽宮,這些聽起來可能還有些陌生的名字其實正是網絡上廣大古風音樂的真正幕后人。而這其中,墨明棋妙無疑是相對成功的一個團隊。
作為資深古風愛好者的停云,算是墨明棋妙的一位故人。在她看來,這個發(fā)軔于2007年的古風音樂愛好者的團隊有一種靈氣和野性的美。當初創(chuàng)始人Ediq的一首《盛唐夜唱》讓不少古風迷如癡如醉,“龍膏酒我醉一醉,把葡萄美酒夜光杯;頒賜群臣品其味,金鼎烹羊記得添肉桂?!弊掷镄虚g中儼然讓人看到唐玄宗大宴群臣時的躊躇滿志。停云說,這是一種審美情趣的美。唐皇大宴群臣,他看到的是那個國富民殷、四方來賀的盛世景象,而在時隔一千多年后,《盛唐夜唱》用自我的假想來還原那個時代的盛況,正是一種審美的體現。
在停云看來,審美是人生的最高趣味,審美必然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美。而這恰恰是古風圈子所傳遞的一種視覺信號,即在這個堅硬的現實之下,依然可以在對古老歷史的追尋中尋找到曾經屬于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美。雖然停云并沒有明說,但很顯然,墨明棋妙一開始的確讓她看到了這種美。
古風是一種反照
在網絡小說流行的時代,經常會有一些紅起來的小說招募專門的配音團隊來做廣播劇(其實有點有聲小說的味道),廣播劇中往往會有主題曲,這樣就催生了一批古風音樂的網絡作曲家和填詞人。停云當時正是順著這個藤摸到了網名叫緋村柯北的這個“瓜”?,F在回想起來,停云還是會感嘆:“咦,還有人做這樣的歌?”
接下來的事情變得順理成章了,停云很快就發(fā)現了不少詞作、歌手,最終遇到了墨明棋妙。在停云眼里,這個被粉絲親昵地稱為“墨村”的音樂團隊一開始給人印象之深的地方在于做得早,而且在詞曲唱三方面的綜合能力最強,“毫無疑問,它是這個圈子的領頭者?!蓖T撇涣哔澰~。
停云說,墨村的發(fā)展模式很簡單,一群愛好古風音樂和古典元素的玩家湊在一起,一開始本著興趣和娛樂的目的,慢慢地就做大了。而做大的原因就在于古風的流行。在停云看來,古風流行是當下的一種趨勢,從抽象的音樂曲調到實在的裝修風格;而免費的網絡音樂的興起,為古風音樂的傳播打造了一個非常通達的平臺。而就墨村自身來說,起家早,產量高,以團隊之力和辨識度較高的品牌,穩(wěn)定高產地發(fā)布不同風格的古風音樂作品,在受眾穩(wěn)定且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想不紅都難。
這里就有個問題:古風為什么能讓現在的年輕人如癡如醉?身為“局中人”,停云自己也有一番見解:“古風流行起來,與文化本身其實關系并不大,它只是在聽覺效果上吸引了現代中國人,而且這種所謂的‘唯美’,是更貼近現代中國人心理的,畢竟是自家的東西,而不是舶來品?!?/p>
然而,停云并不認為這種風尚的流行就可以斷定是古典文化的反哺和回潮。以古典插畫為例,很多插畫的畫面唯美、飄渺,透著股仙氣,但毫無煙火之氣,不夠生動活潑,主觀想象的成分太大,缺乏對歷史最基本的描摹和尊重。而這種輕便簡單的流行文化因為和古典格調搭上了邊,所以很容易就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個中玩家也就自然而然插上“有深度”、“有文化”、“才子”、“佳人”這樣的“高貴冷艷”的標簽。
進一步來說,現代人迷戀古風,有一種原因源自于文化上的不自信。停云打了個比方:“就好比你穿著禮服去參加晚宴,一舉一動是按照別人的規(guī)矩來的,總有種東施效顰的感覺,這就是大半個世紀來一直在西方社會影響下的中國人的心態(tài),至少我是這么覺得的。這種調調挺好端范兒的,畢竟是自家祖宗的東西,折騰起來就沒有那個做西奴的感覺。只是真的讓他們穿著漢服穿越了,上半個月的茅廁就得哭著喊著要回來了?,F代人畢竟是現代人,你的身體和心都是現代的,再怎么追求古典,你也不可能讓自己適應那些過去的時光。”
不過停云也覺得這種心態(tài)雖然很普遍,但不宜對古風圈子一棒子打死。因為很多做古風音樂做出成績的團隊,都是從興趣入手,最終深入淺出,獲得了文化上真正的快感。這一種狀態(tài)是需要被支持和鼓勵的。
“長安柳絮飛,箜篌響,路人醉;畫舫湖上游,飲一杯來還一杯。”無數的古風迷,無論是葉公好龍,還是愛之深切,都或多或少在心中暢想過那個漢唐時代的美夢。古風的發(fā)軔與流行,起于一種簡單的興趣,張揚于非同一般的個性,沉醉在對古老文化的向往,最終幻化成一種情結。從詩的意義上來說,一個時代都比上一個時代要好,但文化的生態(tài)總會呈現出求古的趨勢,這恐怕是在任何時代都無法回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