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演藝世家的劉雨鑫,父母都是歌劇演員,因此她也沿襲了專業(yè)的聲樂功底。她曾在《湘西往事》中一人分飾一動一靜的雙胞姐妹,并于2008年,憑借與袁立、鐘漢良合作的《上海王》,讓觀眾記住了劇中敢愛敢恨的沁云,打開了劉雨鑫戲劇人生的序幕。
女人,要么就有才,因為樣貌不夠出眾總能遷就;要么就漂亮,因為頭腦不是很好需要依賴;要是兩樣都有了,就變成了一個既不需要依賴也不能遷就的女人,畫蛇添足。美貌與智慧并重,不是誰都能消受的?!缎⒄Z錄》
風情年代戲
雖說劉雨鑫從小就與歌劇有不解之緣,但她更想在演戲中體驗不同的人生,迎接各種挑戰(zhàn),所以選擇了演戲這條路?;蛟S是她身上獨具的神秘感,讓她屢次與“間諜”角色結緣,但“歌劇”靈魂依然在她體內涌動,不知何時能再驚艷四方。
P:在《斬匪》你以“反一號”出演,演繹一個國民黨女官譚曉月,你這是第三次飾演“間諜”。你如何理解在特殊年代背景下對愛的取舍?
劉雨鑫:其實譚曉月是一個渴望愛情、渴望平靜生活的女人,只是因為生在那個時代,投身這份事業(yè),所以才會走上這樣一條路。其實她很善良。我想如果我在那個年代,我的行為和選擇應該也是和譚曉月一樣。在事業(yè)與感情之間,她更尊重自己的內心。
P:因為是年代戲,所以這次不但挑戰(zhàn)了軍人角色,同時還有旗袍的妝扮,這也成了電視劇的一大看點了。這你怎么看?
劉雨鑫:旗袍是目前最代表中國女人風情的服裝。既婉約又性感。我自己也很喜歡。譚曉月在劇中有軍裝和旗袍兩種裝扮,體現(xiàn)了她的兩面性。有一場戲就是因為她穿上旗袍,卻被她愛的男人指責,軍人要有軍人的樣子。
P:一直說《上海王》里的沁云是你代表作,為什么?除了《上海王》還有哪個角色讓你印象深刻?
劉雨鑫:沁云是個哀艷凄美的角色。雖然戲不算很多,但她的人生很戲劇化,美到極致,悲到極致。而且我很喜歡清末民初時期上海藝妓的特殊風情。除此之外還有《凝香劫》的馬翠芬那個角色。是個苦情女主角,從頭哭到尾,我本身很不愛哭,所以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很有挑戰(zhàn)性。
P:你是否有考慮過嘗試類似《紅磨坊》這樣的歌舞劇方式的電影?似乎這樣更能夠展示你的長處。
劉雨鑫:當然很想。一直想演三十年代上海的那種歌舞片,演歌女。這是我的愿望。
生活的感悟
劉雨鑫總會在微博上寫一些自己的突發(fā)奇想、生活感悟,這個《小劉語錄》就像黑暗中的觀察者,赤裸裸地揭示了男女情愛,可自己卻在暗中竊喜,得意于這種坦蕩。這或許與她的性格有關,平時形同陌路,但熟悉了就會讓你意外驚喜。
P:生活中你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你喜歡自己性格里的哪些部分?
劉雨鑫:我是比較樂觀的人。但有一點點孤僻,很難和人見面熟。對好朋友就很直率。我喜歡自己性格里比較淡然和有點無所謂的那個部分。
P:生活或者工作中如果遇到挫折會怎么做?有過焦慮嗎?
劉雨鑫:我一般會把憂慮講出來,和朋友或家人傾訴。我比較樂觀健忘,過了就忘記了。講完就發(fā)泄掉了。不會把事情放在心上很久。很少很焦慮。
P:時間的流逝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最想改變和最不想改變的是什么?
劉雨鑫: 時間很神奇,可以改變很多事,可以磨滅很多事又可以創(chuàng)造很多事。時間流逝,青春不再。這是我最大的感觸。但現(xiàn)在變成熟了,就會經(jīng)常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其實活著不是只顧著工作打拼前行。我最想改變的是自己性格中一些不好的部分。不想改變和一定要維護的是人格與尊嚴的高度。有的事情要學會妥協(xié)。有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妥協(xié)。
P:如果和大家分享一種可以每天做的公益事情,會告訴大家什么?
劉雨鑫:環(huán)保。首先從自己做起。愛護環(huán)境不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不要浪費水電。不要亂吃野生保護動物。我提倡多吃素食。能步行去的地方就不要開車。保護好環(huán)境就是最好的公益行為。
P:如果和10年后的自己說一句話,會說什么?
劉雨鑫:我希望十年后,我能微笑著對自己說,劉雨鑫,我很為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