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艱難的郵路,落差達1000多米的山崖、河谷中,不期而至的山洪、野獸的威脅、長達四五個月的冰期,都從未停滯過他的腳步。
15年來,他安全送達郵件百余萬件,為村民取款、匯款60多萬元,以一己之力為深山中的7000多村民架起了與外面世界溝通的橋梁。
他就是共產黨員、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郵政支局雙河郵政所48歲的郵遞員張美沖。
一個人的“長征”
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市,大巴山脈綿延不絕,山路蜿蜒崎嶇,山間人煙稀少。
張美沖負責的郵路,則是恩施市最偏遠、最險峻的山村郵路,也是唯一需要徒步的郵路,長達108公里。
郵路一個來回需要走3天,如此算來,他每年都要走一個二萬五千里長征。除過年之外,沒有節(jié)假日,在這樣孤獨的征途上,張美沖已歷寒暑十五載。
2012年11月4日,我來到恩施市新塘鄉(xiāng),決定隨張美沖走一次山間郵路。
在整條郵路中,最為險峻的當數海拔1450多米的扯根坡,坡度在70度左右,從坡頂到坡底的距離是20.5公里,其中小道長約5公里。在15年的投遞工作中,張美沖每兩天都要經過一次扯根坡。
在扯根坡下的一堆亂石前,張美沖告訴我,這里就是上山小道的起點。落葉覆蓋下的小道陡峭處,依稀可看到人工開鑿的腳蹬,兩旁的灌木幾乎將小道遮蔽。不知情的人很難想到,這就是山里村民通往山外的唯一通道。由于大山阻隔,這里的許多人一生都未走出過這片大山。
張美沖說,扯根坡,意思是上山下山都要扯著樹根、草根,才能走下一步。這段山路最寬處不足一尺,最窄處只有十幾厘米,僅容一只腳落下,下面就是千米懸崖。這段路張美沖一般要走一個多小時,如果遇到下雨和冬季結冰,幾乎只能爬行。
我和張美沖攀行約200米后,崖壁上開始有水流下來,落葉經水浸泡后發(fā)出腐殖質特有的味道,山路更難行走。走了不到半小時,我已覺得呼吸困難,腿腳酸痛,口渴難忍,向下看,頓覺頭暈目眩。
看到我狼狽的樣子,一旁的張美沖捧起山泉水喝了一口說:“好甜的,你嘗嘗!”他說,這里的水都是無污染的,省了路上帶水的麻煩。其實,張美沖每次背的郵包都有20多公斤重,“一瓶水的重量抵得上十多份報紙、幾十封信件”。
爬上坡頂,已是下午5點。張美沖為了照顧我,比平時多用了一倍的時間。
帶有生命體溫的郵包
在扯根坡頂,我曾好奇地問張美沖:“那么難,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邊走邊聊,我了解到一段段既辛酸又感人的故事。
1997年12月,在雙河信用社工作的張美沖了解到這條郵路原來的郵遞員離職,主動要求當郵遞員。作為一個大山里的孩子,當一名郵遞員,是他打小就有的夢想。
1998年1月1日,33歲的張美沖正式上崗,恰逢大雪天,但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段陌生的郵路。
第一次投遞,3天走下來,張美沖記不清在冰雪中摔了多少跤。回到住處,他感覺全身酸痛,再也不想動彈?!耙粋€月260塊錢,犯得上受這份罪么?”別人對他不理解,但他有自己的想法:“看到鄉(xiāng)親們一張張笑臉,就不累了?!?/p>
工作的第一年,張美沖不知道被狗咬了多少次。一次,張美沖到海拔1800多米的太山廟村送郵件,一只大狼狗突然竄出,將張美沖撲倒在一米多深的田坎下,他的右手虎口及中指關節(jié)處被咬了兩個大口子。手上胡亂纏上紗布,張美沖繼續(xù)到木栗園村送郵件,村民譚學禮了解情況后,拿出自制的野藤拐杖送給他。為防拐杖磨損,張美沖找鐵匠在杵地一端裝上鐵矛頭。這根拐杖可充當打狗棒、驅蛇棍、登山杖,可支撐疲乏的身軀,過河時可探測水深,在郵包帶勒痛肩膀時還可作“扁擔”。從此,村民開始親切地叫他“拐杖哥”。
張美沖工作中還有一寶,那就是18元一雙的解放鞋。解放鞋最實用,水里、泥里都能走,穿破了也不心痛,是他跋山涉水的“利器”。由于路況惡劣,張美沖每月要穿爛兩三雙。
之前有人告訴我,張美沖的郵包和別人的不同,是帶有生命體溫的。山中多霧多雨,為了保護好郵包,張美沖隨身備著一塊塑料布,天氣不好就提前把郵包裹好。2002年夏的一天傍晚,張美沖下扯根坡時被絆倒,若不是左手抓牢小樹,就滾下了懸崖。山路上灌木叢生,經常掛扯郵包,張美沖總是將郵包挎在右肩、夾在腋下保護著,以致他的右肩看起來要比左肩高。
15年間,張美沖遇到過不少險情。2005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張美沖經過一條雜草叢生的山路時,左腳背被毒蛇咬傷,很快就紅腫起來。河溪村的村民周仕先在附近放牛,發(fā)現情況后連忙將張美沖背到自己家里,為他敷上治療蛇毒的草藥。
2011年9月,他到太山廟村送郵件,在經過一處山崖時,突然一塊直徑近1米的巨石滾落,砸在他面前約2米遠的地方。類似這樣的經歷,他每年都會遇到幾次。
如山般的情誼
作為進出大山最多的人,張美沖在正常的郵件投遞之外,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志愿者”——他要幫鄉(xiāng)親們交電話費、電費,買肥料,捎帶生活用品,甚至代他們取匯款。正是這一件件小事雜事難事,讓張美沖和村民們結下了如山般的情誼。
張運松是車營村黨支部老書記。2012年11月4日,張運松看見張美沖拄拐來到,笑呵呵地打招呼:“拐杖哥,你來噠!”
張運松說,張美沖經常幫他送化肥、捎帶日用品?,F在,他每月有700多元的養(yǎng)老金,需用錢時就把卡交給張美沖去取。張運松記得,2010年,張美沖配合他推廣復合肥,當年村里煙葉產量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科學種煙在村里順利推廣。
車營村80歲的黃華階和他72歲的老伴劉坤元是留守老人。他們的子女外出打工十多年了,經常給兩位老人匯款。不管有無匯款,每次從這里經過,張美沖都要來看一看。
上壩村四組78歲的王建宣和72歲的趙三妹夫婦,兩個兒子因病去世,還有一個兒子打工時腰椎受傷。老兩口每月可領取110元的養(yǎng)老金,靠種菜艱難度日。張美沖過幾天就來一次,幫他們做農活、劈柴,還經常送米、送油。
木栗園村村民譚家和的女兒患慢性病需長期服藥,兩年多前開始郵購藥物。每次匯款后,譚家和都讓張美沖留意郵購的藥品。只要藥品一到,張美沖都專程給他送上門去。
至今不通公路的河溪村河溪小學校長田育才說,由于河溪村到雙河集鎮(zhèn)路途艱險,往返一趟需兩天時間,孩子們的藥品、學習用品等,都是張美沖免費捎帶過來的。
看到這一戶戶村民熱情地和張美沖打招呼、聊天。我禁不住問:“是不是途中村民都認得你?”“那是的嘛?!睆埫罌_露出少有的“得意”表情。
土家漢子的淚與痛
絕壁郵路,3天一個來回。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庭,張美沖選擇了前者而無所羈絆,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小他7歲的妻子李梅香承擔了家庭的全部重擔。李梅香在家種田、養(yǎng)豬,伺候老人、照顧孩子。丈夫工作忙,所有的苦她只能默默忍受。
為了減輕妻子的負擔,每次回家,張美沖就搶著薅草、砍柴、干重活。李梅香說,這些她都看在眼里,明白丈夫這樣做是因為心疼自己。李梅香明白丈夫的心,盡量支持他。
2007年,這個土家漢子本將迎來第二個孩子,但他依然在路上,結果妻子臨盆出現意外,孩子沒能保住。張美沖請來岳母照顧妻子,自己繼續(xù)奔走在崎嶇的郵路上。
2008年,張美沖年過八旬的父親深夜在家摔倒,第二天才被發(fā)現。他趕回家照顧,5天后老人故去。父親出殯那天,張美沖在朝夕相伴的拐杖上纏上白紙作為哭喪棒,送別老父親。
令他沒想到的是,郵路上的百余名村民趕到他家,主動為他打柴、挑水,買物資、運東西,為老人的后事出力。因為老家不通公路,鄉(xiāng)親們還趕來6頭騾子,幫他將從集鎮(zhèn)上買的菜品、器物馱運回家。
談起這件事,張美沖依然感動不已。他說:“我這輩子沒干過啥轟轟烈烈的事,可我不后悔。”
(責任編輯: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