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箱,就是古代學子所用的書包,讀書人的隨身用品。在書包還沒有誕生之前,讀書人就是提著木制或竹制的便攜式考箱(也就是古時候的書包),去私塾上課,去縣城、省城甚至京城趕考,以博取功名。后來因為木(竹)箱太重,攜帶不方便,人們開始想到使用軟的袋子來裝書,方便攜帶,書包這才問世。
考箱有多種型制規(guī)格,有三層的,也有兩層的,里面分層放筆、墨、紙、硯。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下,為顯示考生身份,出現(xiàn)了專為科考書生之用的考箱。書生上京赴考,往往期待“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要把書籍、生活用品均帶上,家境富裕的還隨帶專為書生服務的書童。
考箱多用脫胎漆器制作而成。脫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為脫胎和木胎兩種:脫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為產(chǎn)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綢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層裱褙上去,待陰干后,敲碎或脫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再經(jīng)過上灰地、打磨、漆研磨,再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種裝飾,便成了光亮絢麗的“脫胎漆器”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櫸木等堅硬木材為坯,不經(jīng)過脫胎,直接涂漆,工序與脫胎布坯相同。脫胎漆器制作繁瑣,一件工藝品的工序多達四五十道,有的甚至達到了一百多道。
脫胎漆器質(zhì)地堅固輕巧,造型典雅別致,色澤瑰麗鮮艷,裝飾精細,結實耐用。有的考箱還用朱砂或金粉來描繪。書箱四周采用精細竹絲作裝飾,而竹絲可達到比頭發(fā)絲還要細。考箱邊角用銅件包角。
但是,也有普通的考箱,是用竹簟來進行制作??枷湟搀w現(xiàn)了書生家庭的地位和經(jīng)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