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有兩個被稱為海的湖,一個叫加黎利海,一個叫死海,它們的水雖同出一源,可情況卻迥然有別:前者湖水清澈新鮮,可供人飲用,不僅魚兒戲游其中,人們也常來此游玩,游泳消暑;后者的水是咸的,飲了就會生病,水中沒有魚,岸邊不長東西,一切都死氣沉沉,一如其名。兩個湖源頭相同,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其原因就在于:約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的頂端后,又從其底部流走,大湖無私地將它的水源給下一個湖繼續(xù)使用;而約旦河水流入死海后,死海照單全收,不再讓它有一丁點外流。加黎利?!暗谩倍堋吧帷保识渌肋h(yuǎn)鮮活;死海只“得”而不“舍”,所以也就當(dāng)真成了名副其實的死海。
自然界這樣,人也同樣如此。人生于世,“得”固然重要,“舍”更不可缺少。要從深井中打水,就要先往里面灌一點SkWlrVlQ9ULbb/m1xbNZNQ==水,只有先“舍”了這一點水,才能引出整座井的泉源,才能打到更多的水。想從地里收獲糧食,我們就要先播種,只有先“舍”了種子,我們才能種出整片地的莊稼,才能收獲豐厚的糧食。同樣,要想從集體中得到關(guān)愛和溫暖,也只有先“舍”了自己的私利,給予他人以愛、友善和幫助,我們才能育出整個集體的友愛,才能得到一朵朵真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