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讀到于漪老師關于漢字教學的一段話:“你看,依木為休,合手為拿,分手為掰,‘?!汀颉o緊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溫順聽話的羊的形象和牛氣沖天的形象迥然不同……”沒想到,這漢字有如此大的魅力!
以前在我的語文課堂上,總是習慣性的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讀準字型,再來說說這個字怎么記,最后跟著我臨寫工整就算完成任務。壓根沒想到要讓這些獨具魅力的漢字進駐到孩子心里,在孩子們心里閃亮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對生字教學開始思考。還記得那是在張學清老師的課堂上,老師教《月光啟蒙》,一個“蒙”字,她是這樣來展開的:老師問:“‘蒙’字什么頭?”顯而易見是草字頭。老師又問:“在你們印象中,草字頭的字跟什么有關?”可想而知是草,植物。老師接著道出:“對,這個‘蒙’字,最早的意思就是一種寄生的藤本植物,纏繞依附在別的植物上,所以,‘蒙’字有覆蓋的意思。注意看,‘蒙’字平寶蓋下有幾橫?”不用多想那是兩橫。老師又說:“對,記住了,以后寫‘蒙’字,里邊有兩橫,它是一層蓋在一層上面,所以是——”學生興奮地說:“兩橫?!倍嗝从腥?!如果沒聽張學清老師這么來教“蒙”字,我還一直蒙在鼓里呢。我想,這個“蒙”字也會在學生心里長期進駐。細細地嚼,這漢字竟有這般美味,那是中國漢字的味道,醇香久不消散。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根據漢字的特征,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如果采用快樂教學法進行識字教學,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它可以化難為易,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活潑,來指導學生識字,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于是在我現(xiàn)在的語文課上,經常用這些方法來進行生字教學。
一、利用圖畫識字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教學象形文字。象形字是從圖畫中逐漸演變而來的,直觀性、形象性強,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快樂情境,學生興趣濃,效果好。而且特別適合低年級的同學。如教學“舟、竹、石、泉、川、燕”,利用書中插圖,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很快記住這些字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簡筆畫,如教學“筆”字,可在黑板上面畫一支毛筆,上邊是竹子做的筆桿,下面是用動物的毛做成的。這樣小朋友很容易就能記住這個“筆”字,并讓他們選一種自己喜歡的筆,用上這個詞說一句話。比如:我有一支鉛筆。我喜歡用水彩筆畫畫。爸爸用鋼筆寫信等。這樣既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筆”這個字,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利用字謎識字
有些字不便于畫圖,我們可以利用猜字謎的方法,教學生字。字謎的語言形象具體,通俗易懂,動聽易記。在教學識字時,可以請同學們做猜謎小游戲,如:“二人坐在土堆上”“有魚又有羊”“三人看日出”……學生有的邊猜邊寫,有的互相討論,爭先舉手發(fā)言,既可以師說生猜,也可以讓學生來編字謎給老師同學猜,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欲望和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利用兒歌、順口溜識字
兒歌、順口溜,語言簡潔生動,朗朗上口,學生喜聞樂見,借助它們進行教學識字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喝”和“渴”是兩個較容易搞錯的字,我就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口渴”想到水,“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這樣,學生就不會把“渴”和“喝”混淆了。在教學帶有“青”字的形聲字時,先用兒歌,順口溜的形式講述:“心”字走來心情的“情”,“水”字走來清水的“清”,蟲兒飛來蜻蜓的“蜻”。然后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帶有“青”字的形聲字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躍躍欲試,如“目”字走來了眼睛的“睛”,言字旁來了請坐的“請”,太陽出來晴天的“晴”。在我的影響下,學生學習漢字已經找到了訣竅,自己編了一些順口溜,如:門口問,不走就是還,云有了力就動動動,尺加兩點盡盡盡……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們歸類整理的能力。
四、利用小故事識字
會意字一般是由幾個獨體字組成一個合體字,表示一個新的意思。如“從”“眾”“森”等,字形本身就表明了它的意思。根據會意字的這一特點,教學時可編簡短,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幫助學生識記。比如“看”字,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牢記字形,理解字義,我就編了這樣一則小故事:“西游記中,悟空送唐僧西天取經,路過山野,悟空抬起手遮擋陽光,看看前方有沒有危險?!睂W生聽了這個小故事,便牢牢地記住了“看”字,還可把這段小故事用手試讓學生演一演,想一想悟空的樣子。這樣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會意字的識記和理解,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拓寬了知識視野。
這樣學習,不僅僅限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還讓孩子們從源遠流長的中國漢字營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華,獲得了智慧的碰撞,靈性的舞動。孩子們不是死記音形,而是將這些靈動的漢字收藏在心里,是那么的鮮活,這般的閃亮。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