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上影線
本周(4月1日至4月3日)因清明節(jié)假期,只有3個交易日,現(xiàn)貨悉數(shù)下跌,全周收陰線。讓人擔心的是,每天的日K線都留一根上引線,每天都上演上漲無功而返的故事。
自上周二跌破60日均線后,就沒有再突破過;季均線斜率仍向上,還未進入標準的偏空格局。
唉,又是那句話開頭。“延續(xù)前四周的分析順序,從價差看,反指標;從持倉量看,長線上漲動力不足。”從看戲的角度,真是有點老掉牙了。不過,從投資的角度,條件不變、邏輯不變、結(jié)果也不變,可能是最好的情況了。
在一個地方跌倒多次
從2006年9月5日A50期貨上市至今,寫股指期貨分析已經(jīng)第7年了。我們的維度一直是從價差和持倉量,分析投資人的心態(tài)和動態(tài)。這有點像看戲,投資人借由價量表現(xiàn),告訴我們他在做什么、想什么。
人生就是靠指標做決策,即便是最簡單的出門,也看看氣象預報,決定是否帶傘。但是很多時候,指標只是表象,不是事物的本質(zhì)。就像價差,“超過多少,大盤如何如何”,這不是魔法棒,只是反應投資者的行為。
為什么可以從價差看出追漲殺跌?這句話真正該問的是,價差為何能代表買賣力量。答案很簡單,如果不是價差,只是價格,當您今天到菜市場買肉,發(fā)現(xiàn)肉價漲了,你會很自然的反應,買氣增加,或賣壓減小。翻成白話,買肉的人多了,或賣肉的人少了。文言一點,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小??傊瑑r格可以最直觀地表示市場買賣的力量。
放到股指期貨上,為什么看的是價差,而不是價格,因為股指期貨對應的是現(xiàn)貨?,F(xiàn)貨漲,期貨跟著漲,再正常不過。所以我們將期貨減去現(xiàn)貨,得出價差。只有價差放大,即期貨漲得比現(xiàn)貨多,才能當做期貨市場的力量偏向買。
就順著這個思路,您會發(fā)現(xiàn),本周依舊是上漲時價差放大,下跌時價差減小,也就是追漲殺跌。追漲的問題并不大,如果某股票漲停,您的朋友勇敢追進,我們也許還要佩服他的勇氣。但是,一下跌就殺出,這個問題就大了。
持倉量低迷
持倉量繼續(xù)偏低。本周3個交易日,IF1304持倉量減少318手,4個合約增加1428手,變化不大,兩條22日移動平均線繼續(xù)下降。
悉數(shù)虧損
期指多方天天虧損,累計虧損約1億元。
綜合以上,期指仍然是反指標,多方?jīng)]有做好上漲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