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作品料形規(guī)整勻稱,體量碩大,手感厚重,玉質(zhì)細膩油潤,皮色金黃濃郁,呈上窄下寬、上厚下薄之狀,如同一把斧頭。雕刻大師在原石表面印刻和淺浮雕9枚圖章,完整地保留了原石天然原貌,渾然天成。
此作出自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蘇然之手,“斧形”即“復興”,故取名《復興石》,蘇然利用原料頂部天然的黑紅皮色,陽雕傳國玉璽之鳥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不規(guī)則排列8枚陰刻閑章“漢并天下”、“大唐天威”、“宋文元武”、“明制清疆”、“革命共和”、“中國必興”、“仁德浩蕩”,用以闡明中國輝煌的歷史、當今空前繁榮與光輝的前程。
天地至理 源遠流長
“鳥蟲篆”蘊含天地至理。作品以鳥蟲篆體為文,彰顯出禮器之厚重感,亦呈現(xiàn)出古雅神秘的裝飾效果。倉頡創(chuàng)字之始,依據(jù)鳥形而行文,據(jù)說當時蒼天泣血,鬼神驚恐,為生民知命之曙光,蘊含了天地至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銘文都為鳥篆文,青銅禮器之中關(guān)于人名或國名也不例外。
此作陽雕傳國玉璽之鳥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祈福國泰民安。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信物。相傳秦始皇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后獲得和氏璧,并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8個鳥蟲篆字,由玉工孫壽刻于其上。正因為歷代統(tǒng)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此印文成為歷代王朝正統(tǒng)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因原石形似鉞,斧頭形,所以命名《復興石》。此石為天然造化,不可多得,若發(fā)掘于古代,必為國之重器。早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中,已發(fā)現(xiàn)玉制的鉞,在當時具有神圣的象征作用。從商周時期,鉞作為兵器的同時亦作為儀仗禮器使用,鉞為王者專用,王者用鉞,以征王權(quán)。漢字“斧形”諧音即“復興”,寓意復興中華,一語雙關(guān)。
陰陽造化 立象盡意
蘇然章法,不在別處,只在一個“順”字,順應自然,如行云流水,“無法”卻自成章法。此料形天生巧合,不增不減,只作玉斧頭。器身陽雕鳥篆、陰刻閑章,一繁一簡,一合一散,人工與天然,相契無間。從器型到技法,再到寓意內(nèi)涵,達到高度統(tǒng)一。
縱觀玉器的發(fā)展歷史,意象特征的表達是玉器造型和紋樣中最為重要的觀念。從歷年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意象特征在玉器文化中有豐富的體現(xiàn)?!稄团d石》的斧頭造型和文字圖章紋樣用精巧的意象呈現(xiàn)宏大主題,其中涵蓋了自然神化、明辨等級、歸宗道德等精神意味。
蘇然以此作寄托溯古追源的哲思與情懷。我們享受當今的太平,不忘珍惜傳統(tǒng)的教化,不忘“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的艱苦歷程。中華民族走過幾千年風雨征程,曾牽動著世界歷史的滄桑變幻,幾千年惟一不變的,就是偉大的民族精神?!稄团d石》上,銘記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展現(xiàn)著“人間正道是滄?!钡膫ゴ笳胬?,祈福國家,千秋萬代,既壽永昌,中華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