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的顏色,除綠端、白端外,大多以紫色為基調(diào)。近年來,又有一個和顏色有關的端硯名稱,間或見于一些報道或文章,稱之為黑端。黑端到底長得什么模樣,眾說紛壇,在獵奇者的津津樂道中顯得撲朔迷離。
2012年夏天,在一位北京藏硯家W先生家中談硯時,W先生非常鄭重地拿出一方顏色黝黑的平板硯臺,并神秘地說是剛收到的黑端。問其以何價購得,答曰5000元。幾經(jīng)思量,還是決定坦言相告,乃直言此種硯石石質相對較硬,磨墨稍感打滑,非研墨利器,亦非硯書所言的下巖黑端,在肇慶大約800元可購得。W先生藏硯多年,硯書也看了不少,聞言笑而不答。過了一段時間,W先生來電,說有朋友對這種硯石亦感興趣,問能否幫忙以800元從肇慶代為購買一方(看來對黑端還是抱有幻想啊。)。不管朋友出于什么目的,既然相托,就隨手以800元購得一塊寄至北京,不久W先生復電說確實是同一種硯石,并因此打消了對黑端的獵奇心理。
黑端之名在硯書中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出現(xiàn):
一是把冒充端硯的湖廣辰沅二州黑石,稱作“黑端”,如明代文震亨《長物志》稱:“黑端出湖廣辰沅二州,亦有小眼,但石質粗糙,非端石。”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云:“有種湖廣沅州出石,深黑,亦有小眼,廣人取歸作硯,名曰黑端。”也就是說,這種冠以“黑端”之名的硯石,其實只是冒充端石的湖廣辰沅兩地的硯石,如思州石、黎溪石。
二是指端硯老坑中顏色發(fā)黑者?!摆w希鵠曰色淡青,微黑如漆,潤如玉,有眼六七相連如星斗,此卵石扣磨俱無聲,當時已難得,慶歷間絕矣?!保ㄒ娗宕嬮抖讼幙涌肌罚?。清代陳介亭的《端石擬》首次正式稱這種顏色深黑的老坑為“黑端”,他指這種黑端帶有青花,為水坑中洞下巖之石(老坑坑洞內(nèi)分為東洞、中洞、西洞、正洞等),石質較軟,顏色為青黑而帶灰蒼,濕水看則微紫,有青花、石眼等石品,石眼每每成星斗象,此坑宋時已竭。對照宋代趙希鵠與清代陳介亭的描述,可知他們所說的是同一種硯石。目前藏家們熱衷于討論,并把手中之硯對號入座稱之為黑端的,也往往正是依這一概念論之。
W先生所購的黑色硯石,與平常所見的端石區(qū)別很大,不禁讓人懷疑它是否是冒充端硯的外地石。為了尋根問底,搞清楚這種黑石的來龍去脈,筆者特地走訪及咨詢了相關的知情人士。原來這種黑石確實產(chǎn)于肇慶,出自斧柯山南麓,珠三角環(huán)線高速出口附近,因硯石顏色深黑,石商為迎合市場,便假托黑端之名行銷外地,利潤可觀。
這種黑色端石石質硬滑,不易雕刻,磨墨有打滑感,嚴格來說不宜制硯。由于肇慶本地的藏家認為它石質較差,興趣不大,所以價格并不高,市面上也不多見,多半制成平板硯或抄手硯等硯式(見圖1),販售至外地。顯然這種黑色端石不是古人所說的黑端。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肇慶一位好友家中還見到一種顏色黝黑的硯石,是一方還未制成硯的硯璞(見圖2),四面黃棕色的石皮,硯面上有大小不一的金星點。經(jīng)了解,這種黑色端石同樣出自斧柯山,但位于斧柯山的中部,從老坑洞口沿蜿蜒的端溪直入約七八里即是,因產(chǎn)量較少,目前市場上更難見到。此類硯石有金星點,石質優(yōu)于產(chǎn)自斧柯山南麓的黑色端石,可制硯,但不佳。這種黑色端石的坑口雖然和老坑相去不遠,但也不是古人所說的黑端。
以上這兩種新近出現(xiàn)的黑色端石都非制硯良材,只是因其顏色奇特,引人注目,加之人們對黑端一說的獵奇心理,使得一些不明就里的藏家趨之若鶩,視其為“黑端”。
黑端的概念,雖在硯書中曾有記載,但如趙希鵠和陳介亭所言,此坑于宋代就已經(jīng)采竭,如今也沒有存世的“黑端”實物可以比對參照,它的蹤影早已被“雨打風吹去”,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所以大可不必執(zhí)著于考證自己手中顏色稍深黑的端石是否就是古人所說的黑端。而且陳介亭筆下的黑端之黑,也只是一個相對的色彩概念,“黑端間青花”是相對于另外三種老坑硯石——蕉葉白間青花(偏白)、紫玉間青花(極紫)、淡紫間青花(淡紫),而顯得偏黑,但是黑里帶有蒼青色,濕水看又顯出微紫色。這種顏色主要是因為青花密集所致,屬于紫端里顏色偏青黑者。
端硯之貴,皆因端石之質佳,絕非簡單的以其顏色偏黑、偏紅還是偏紫而論。掌握端石石質優(yōu)劣的鑒別、收藏石質上佳的端硯才是端硯收藏的正確道路。如果對端硯的石質尚不能明確判斷,一味獵奇是很容易走入歧途的。
路過:斧柯山尋“黑端”
新近出現(xiàn)的兩種黑色端石產(chǎn)量不多,在坊間不易見到,又因為是封坑以后開采出來的,所以開采地點與開采情況往往處于保密狀態(tài),以至于肇慶本地的商家和藏家也大多不清楚這兩種黑色端石的情況。朋友提供線索說,這種硯石就產(chǎn)自斧柯山,但具體在斧柯山哪個位置卻不清楚。
斧柯山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羚羊峽南岸,山體縱深綿延十多公里,崇山峻嶺間隱藏著端硯的眾多坑口(見圖3)。站在羚羊峽口,望著綿延不絕、高聳入云的斧柯山,不禁讓人犯難了,到哪里去追尋黑色端石的蹤跡呢?
這時,突然想起廣州的一位朋友年初時得到過一方紫云谷所出的黑色端石,或許他知道點情況。立刻致電給他,朋友說這方硯是他肇慶朋友所贈,贈送的時候言明此硯雖然價格不高,但很稀罕,可作為一個端硯品種收藏。他的這位肇慶朋友曾參與過一些硯坑的開采,對斧柯山一帶的硯坑情況較為熟悉。經(jīng)請教,得知原來這兩種黑色端石產(chǎn)于斧柯山的不同位置(見圖4),石質特征也有所不同,紫云谷內(nèi)端溪源頭處所產(chǎn)的石質優(yōu)于斧柯山南麓的。
坐船橫渡羚羊峽,來到硯坑渡口,上岸后稍行幾十米即是大名鼎鼎的老坑洞口。從斧柯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冰徹透涼,在蔥郁林木的掩映下時隱時現(xiàn)。蜿蜒的溪旁有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綠蔭夾道,彩蝶翻飛,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樹葉中透射過來,灑下斑斕的光影(見圖5)。
紫云谷內(nèi)端溪源頭處產(chǎn)黑石的坑口是一個被前人廢棄的舊洞,洞內(nèi)石壁上尚有前人題字,所采之石皆為黑色,但石脈細,所采不多,石料已枯竭。去年年底一場大風雨后,泥石流將洞口已經(jīng)堵塞。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直叫人費思量。
旅行筆記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破解黑端之謎的“大任”降到深圳收藏者王正光和趙粵茹的身上。他們“勞其筋骨”,深入大山探尋產(chǎn)地,終于讓所謂黑端的身份浮出水面。耳聽為虛,只有深入“內(nèi)部”,眼見為實,方能云消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