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庶(1692年至1751年),字循遠,一作洵遠,號環(huán)山,又號小獅道人,新安(今安徽歙縣)籍,家維揚(今江蘇揚州)。能詩善畫,書法嚴密端秀,繪畫筆墨敏潔靈秀,氣勢跌宕飛動,謂之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受學于黃鼎,山水用筆靈敏,氣暈淡宕,早有出藍之目,時稱妙品。兼善花卉寫生。復以書法名蕪城。行楷結構嚴密,純學董其昌。惜中壽而歿,有《環(huán)山詩鈔》存世。
而就其傳世作品分析,他中年時期的作品,在筆墨的運用上明顯有王原祁山水畫的痕跡。但方士庶并不局限于“婁東派”山水的繩墨,而是廣征博取,其山水遠宗黃公望、王蒙,兼學明代沈周,近師王原祁,確立了筆墨醇厚、清潤的風格,歸屬文人畫“正脈”。從傳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畫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即雍正至乾隆五年為前期,后期為乾隆六年至乾隆十六年去世。
此次將在朵云軒2013年秋拍中亮相的《山水四屏》從創(chuàng)作技法看,應屬其中年典型風貌。四圖分寫《春山訪友》、《江村攬勝》、《秋村暮靄》、《煙巒蕭寺》四景山水。觀此四屏,即為其氣勢所撼,無論畫幅的完整性與四屏的一統(tǒng)性,均表現(xiàn)出畫家精湛的畫學功力。
《春山訪友》中,遠方奇峰嵯峨,危巖峭壁,飛瀑直下。中景作屋宇錯落,峰頭、幽谷、雜樹參差掩映,板橋橫亙,有人策杖而過。近景作山巒重疊,逶迤遠去,漸高漸遠。遠山云氣溟茫,意境空闊閑遠,危峰峭立,草木清曠,突出了一派蒼莽無垠的詩意?!督鍞垊佟方帢涫至ⅲg有小溪流淌。中景有一院落隱現(xiàn)于枝柯間,遠景水天一色,別有洞天。《秋村暮靄》中喬木稀疏點綴于湖河池沼,村舍茅屋散布在山水間。遠山如帶,煙水渺茫,意境空闊閑遠?!稛煄n蕭寺》中云嵐翻卷,危巖峭壁,棧道逶迤。中景作奇峰嵯峨,霧靄彌漫,梵宇突兀,峰頭、幽谷掩映。近景作古木茅亭,均具高遠幽深之致。
在筆墨技法上,體現(xiàn)出畫家以王原祁山水畫法為宗,上溯宋元大家的藝術根底。在作品中大量使用的干筆細皴、緊致而精謹的點苔、樹木的攢聚、煙云的暈散、以水墨淺絳為主,各圖從布局到對文人畫詩意的不懈追求,都無不在標榜作者深湛的傳統(tǒng)功力和純正、清雅的藝術格調。就總體而言,畫家在四屏中全面展示其臨仿前賢又能匠心獨運的藝術魅力,并能突出自己在詩詞、書法創(chuàng)作方面的功底,是難能可貴的。
方士庶曾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能實,是在筆墨有無間,衡是非、定工拙”,此件作品應看作是表現(xiàn)畫家主觀情思和筆墨意趣的載體,他所說的“境界”,是因心而造的筆墨精神與現(xiàn)實景物交融的產物。由此可見。方士庶作為一代名手,隨著對其繪畫藝術研究的深入,其藝術成就將會受到社會各界更為深入廣泛地了解、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