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亞群
日前,某網站官方微博發(fā)布的一則有關我國人均年文化消費僅為753.36元的消息。該文說,“據‘國際經驗’,當一國一地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將進入穩(wěn)定增長階段,以此推測,當前中國文化消費總量應當達到4萬億元。然而,事實上,到2011年,全國城鄉(xiāng)文化消費總量也只有1.0126萬億元,人均文化消費為753.36元?!?/p>
若照此推算,我國文化消費總量理論數(shù)據測算理想值與實際情況之間出現(xiàn)高達近3萬億元的缺口。如何看待這樣巨大的缺口?這個缺口是怎樣形成的?
“國情不同,國際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未必完全適用于中國?!敝袊缈圃何幕芯恐行母敝魅钨Z旭東說。他認為,文化消費實際與理想值產生巨大缺口的基礎性原因有二:一是國家宏觀經濟“重出口投資、輕消費”的長期結構性弊端體現(xiàn)在了文化領域;二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目前尚不健全,許多百姓即使有錢也喜歡存著以備不時之需,而不會輕易用于文化消費。
恩格爾系數(shù)是食品支出占消費總額的比重,長期以來一直被當做測算文化消費的重要參考指標。然而,在云南省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亞南看來,這一指標在今天的參考價值已經大大降低?!俺燥垬嫵扇粘1匦柘M主體的時代早已過去。通訊、交通、醫(yī)療等方面的消費在今天都是不可或缺的?!币虼?,王亞南提出了“余錢”概念,他把當今社會的必需開銷統(tǒng)稱為“非文化消費”,而日常消費減去“非文化消費”的部分統(tǒng)稱為“余錢”。
“‘余錢’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投資、儲蓄、現(xiàn)金在內的全國城鄉(xiāng)積蓄,另一部分才是我們廣義上的文化消費?!蓖鮼喣险f。據云南省社科院測算,全國城鄉(xiāng)積蓄若上升1%,文化消費就下降0.65%。長期以來,“余錢”里的積蓄部分一直在上升,文化消費的比重則在逐年下降。對此,王亞南表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經濟發(fā)展及物價上漲速度。
“長期以來,許多人已經形成了可以忍受低水平但免費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文化消費習慣。”人們往往是出于“不得不”和“大勢所趨”才掏出真金白銀進行必要的文化消費?!耙粋€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也許舍不得去看電影、旅游,但是舍得讓孩子學鋼琴?!敝醒胴斀洿髮W文化創(chuàng)意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魏鵬舉說。
有學者認為,隨著年輕一代在文化消費市場中比重的提高,文化消費“免費時代”即將過去。然而,游戲、唱片、圖書只買盜版,甚至盜版都不舍得買,直接去網上下載;電影院新出影片不去看,先看“槍版”,再坐等其下線上網找資源……種種跡象表明,那些依賴青年消費的文化產業(yè)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會被消費者的“免費”心態(tài)所困擾。這樣的心態(tài),似乎與消費者的年齡并不相關。
“雖然近年來文化單位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取得初步進展,但文化市場建設仍然相對滯后,這對文化消費有著直接影響?!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發(fā)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鋒認為,文化市場的不規(guī)范不完善,將蠶食掉很多本該被納入文化消費領域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影響文化消費總量。“如果沒有一個開放、規(guī)范、法制、全流通的文化市場做保障,群眾的消費觀念就會相對薄弱,文化消費‘免費時代’就很難過去?!饼R勇鋒說。
上海社科院文化產業(yè)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社會文化發(fā)展繁榮猶如一塊金幣,一面是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另一面是社會文化消費能力。金幣的兩面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文化消費飽受社會收入分配不均的困擾。少數(shù)高中等收入人群“吃不完”,而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又“買不起”。
2012年,全國2103家承擔改革任務的文化系統(tǒng)國有文藝院團如期基本完成轉企改制。其中相當一部分文化單位仍承擔著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任務。面對文化企事業(yè)單位的重新布局,對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文化消費的關系是否應有新的認識和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未轉企的文化事業(yè)單位難道就應該完全脫離市場,“獨善其身”嗎?
王亞南的觀點則更為鮮明。他表示,文化事業(yè)單位也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guī)律辦事,與企業(yè)的唯一區(qū)別就是一切消費由政府買單。同時,買單方式也要實現(xiàn)從財政直接撥款到文化消費補助的轉變。“無論是政府補貼文化企業(yè)還是直接撥款給事業(yè)單位,錢都不應該只到單位手中,還可以以文化消費賬戶的形式把錢存到老百姓手里。人們來消費,單位一樣可以拿到錢,同時人們還擁有了文化消費選擇權?!蓖鮼喣险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