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峰
(咸陽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陜西咸陽 712000)
紅葉楊,又名中華紅葉楊,是由楊樹芽變選育而成的新品種,2006年獲得國家林業(yè)局技術(shù)鑒定和新產(chǎn)品保護權(quán)。紅葉楊不僅具有材質(zhì)優(yōu)良,生長迅速,抗逆性強等特性,還具有葉色鮮艷亮麗多變,不同季節(jié)呈現(xiàn)出紫紅色、紅色、暗紅色、黃色或桔黃色,雄性無飛絮,繁殖容易,育苗成本低等優(yōu)勢。短期內(nèi)可大面積繁殖,為城鎮(zhèn)綠化工程和園林建設(shè)提供充足的優(yōu)質(zhì)苗木,特別適合城鄉(xiāng)接合部街道、公路綠化,與其他彩葉喬灌樹種合理搭配,景觀效果更好,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城鎮(zhèn)綠化和園林造景。2008 年咸陽市林科所為滿足市場需求,進行了硬枝扦插繁育試驗,全年一次性培育大苗1hm2,年產(chǎn)優(yōu)質(zhì)商品苗6 萬株,1 年生苗高3~4m、平均地徑3.5cm 以上,當年育苗當年出圃,取得了良好效果。
試驗在咸陽市林科所(中心苗圃)育苗基地進行,該地地處咸陽市北部原面,北距市區(qū)12km,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年均降水量567.9mm,年均氣溫12.9℃,全年無霜期218 d,年日照總時數(shù)2 095.7h。試驗地地勢平坦,水電灌溉設(shè)施齊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中,pH值7.8。
2.1.1 苗床基質(zhì)及苗床處理 由腐殖質(zhì)拌細河沙和耕作土而成;腐殖質(zhì)為苗圃地枯枝落葉層下腐熟土,經(jīng)孔徑3mm 細篩過篩;細河沙為河溝沙土,用水沖洗干凈、曬干后,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插前半個月,按每m2苗床用40%福爾馬林50ml兌水6~12kg對苗床土壤消毒。扦插前平床,床寬3~4m,長20m 左右,埂高30cm,東西走向,達到埂直床平。
2.1.2 插條選擇與處理
(1)插條選擇:選用1a生苗木莖干作種條,要求種條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木質(zhì)化程度高。
(2)插穗剪?。喊堰x用的種條剪成長8~20 cm,粗0.6~2.0cm 各分三個等級的插穗。剪時每個插穗上保留飽滿芽2~3個,上下平切,切口平滑,勿使表皮與木質(zhì)部劈裂,勿碰傷葉芽,上切口距插穗頂端芽距離1~1.5cm。
(3)插穗沙埋和催根處理:把剪好的插穗要徑級分別堆放,并作倒置沙藏,具體辦法是選背陰、地勢較高、干燥處,挖深、寬各1.5m(長度依插穗數(shù)量而定)的埋藏坑,在坑底鋪10~15cm 厚濕沙(以手握成團,松開散落而不出水為限),把剪好成捆的插穗倒置放在沙層上,之后再在插穗上覆蓋10~15cm 濕沙,依此排放3層插穗,在距坑口25 cm 處以上全部用濕沙覆蓋,高出地面。覆沙時,沙埋坑每隔1.5 m 留一通氣孔。春季采切的插穗,進行催根處理,沙埋方法與沙藏相同,但要在沙埋沙堆上加覆一層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壓實,以提高沙層溫度,抑芽催根。未經(jīng)沙藏和催根處理的插穗,用清水浸泡5~7d,再用生根劑浸蘸插穗基部(2cm 左右),具體辦法參照說明書。
2.2.1 試驗設(shè)計 試驗設(shè)置為4因素、3水平,共有12個處理,具體如表1 所示,每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100根插穗。
表1 試驗處理設(shè)置
2.2.2 扦插方法及密度 土壤疏松采用直插,土壤粘重或插穗過長,采用斜插,扦插時可將插穗全部插入土壤中,上切口與地面基本持平,達到澆水后插穗最頂端的一個芽漏出地面。扦插株行距為25~30cm×50~60cm,6株·m-2左右。若育2 a生以上大苗,扦插密度可適當降低。
2.2.3 苗床管理 扦插后及時灌水,保證苗床經(jīng)常濕潤。灌水應(yīng)一次灌透,細流慢灌。灌水后兩三天及時松土除草。6~7月幼苗進入速生期,要適時追施氮肥2~3 次,每次施肥量180~300 kg·hm-2,8月中旬以后應(yīng)停止?jié)菜┓省S酌缍ǜl(fā)芽后,抹芽除萌留干。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螨蟲危害期,噴施殺螨類。
2.2.4 試驗觀察與測定 育苗前期每隔2d觀察記載愈合組織形成情況,生根時間等;插后30d調(diào)查生根率、生根數(shù)量、根長、生根部位等情況;秋季苗木生長結(jié)束后,進行苗木生長情況調(diào)查測定,項目有地徑、苗高和成活率。
扦插后第7~9d開始形成愈合組織,由愈合組織產(chǎn)生根原基,皮部產(chǎn)生白色突起,第17~19d開始生根,屬愈合組織皮部混合生根型,生根盛期根色由白色變?yōu)楹稚?,根系結(jié)構(gòu)趨于完整。
不同處理的苗木生長狀況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插穗長度的苗木平均地徑為1.0~3.5 cm,平均苗高為1.7 ~3.6 m,成活率為60%~98%,從這3 個指標來看,插穗長度12~15cm 者最好,其次為插穗長度16~20cm,插穗長度6~12cm最差。這是由于插穗過短,其自身營養(yǎng)不足,插入土層較淺,影響插穗成活,幼苗生長差;插穗過長,插入土中較深,土壤溫度低、通氣性差,影響愈合生根,甚至造成插穗基部腐爛壞死。
表2 不同處理的苗木生長狀況及成活率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插穗粗度對苗木生長產(chǎn)生影響,3個插穗粗度處理的苗木平均地徑為3.3~3.6cm,平均苗高為2.3~3.7m,成活率為70%~95%,在苗木地徑、苗高方面,插穗粗度1.4~2.0cm者最高,其次為插穗粗度0.9~1.4 cm 者,插穗粗度0.6~0.9cm 者最低,苗木成活率方面0.9~1.4cm 者最高,1.4~2.0cm 者次之,0.6~0.9cm者最低。這是由于較粗的插穗雖然含有較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水分,有利于插穗的生根和成活,但剪條和扦插比較困難,且多為基部種條,葉芽瘦小、發(fā)育不充分、生根較為困難;而過細的插穗養(yǎng)分和水分較低,不能較好的滿足生根和幼苗生長。
不同插穗處理方法對苗木生長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表2),3個插穗處理方法的苗木平均地徑為2.0~3.5cm,平均苗高為3.5~3.8m,成活率為85%~96%,春采清水浸泡者在這3個指標上都是最低,除成活率外,插穗春采倒置催根者高于秋采濕沙埋藏者。這是由于經(jīng)過沙藏插穗能使插穗內(nèi)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化,形成根原基,軟化皮層,又在生長素的刺激下,加速了愈合組織的行成,促進生長不定根,提高了插穗的生根與成活。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配方對苗木生長影響不同,3個施肥配方處理的苗木平均地徑為3.3~3.5cm,平均苗高為3.4~3.6m,成活率為93%~95%;從這3個指標來看,N∶P∶K=5∶2∶3者最好,其次為N∶P∶K=5∶3∶2者,N∶P=8∶2者最差。這可能是由于苗木生長急需要N、P、K營養(yǎng)元素,更需要它們之間的合理配比,尤其是彩葉樹種對K元素的需求量或許更大。
(1)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采用紅葉楊1年生苗木主干做為插條剪取插穗,插穗長度以12~15cm、插穗直徑0.8~2.0cm 在之間,約1.5cm 最為適宜,插穗應(yīng)盡量從種條中下部剪取,插穗春采倒置催根處理較好,施肥配方為N∶P∶K=5∶2∶3最有利于苗木生長和葉片色彩形成。插穗斜插入土較淺,耐旱性較差,下部生根常常不均勻,有時呈扭曲狀,上部抽出的條干往往不夠端直,應(yīng)采取垂直下插。
(2)N 素過多造成苗木瘋長、色彩不佳、木質(zhì)化程度差,苗木易受凍害和抽梢,不足則生長遲緩、發(fā)育不良。P元素在土壤中很容易被固定,不能被苗木直接吸收,因此,磷肥要盡量采用穴施,也可以通過葉面噴肥。彩葉樹種苗木鉀肥施用要足量,同時針對K 元素葉面吸收功能強的特點,應(yīng)大量采用根外噴肥,即以葉面噴灑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作為土壤追肥的有效補充,但在苗木秋季生長旺期施用鉀肥時,不宜直接接觸葉面,以免燒傷葉面及新梢。合理的配方施肥不但可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而且可以促進彩葉樹種的色澤更加艷麗,保證苗木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紅葉楊扦插育苗前期施用N、P肥,后期多施K 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