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佩 宋志超 王 翠 導師 韓祖成 陜西中醫(yī)學院(咸陽712046)
中風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不利為主癥的病證,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腦出血、腦栓塞、腦血栓形成、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等疾?。?]。中風的發(fā)病率較高,其后遺癥比較常見的是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益氣活血通絡方是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協(xié)定方,我們采用其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120例患者均為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住院病人,符合中風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45~75歲;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DS)為(18.3±5.5)分。對照組60 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48~74 歲;NDS 為(17.9±5.3)分。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程度評分標準(NDS)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2002年國家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與1995年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腦病專業(yè)委員會提出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4]中的中風中經絡標準,辨證屬氣虛血瘀證。主癥診斷標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與言語不清。次癥診斷標準:①氣短乏力,面色蒼白,自汗出;②手足心熱,眩暈耳鳴,咽干口燥。舌脈象:舌質暗淡或舌質紅瘦,舌苔白膩或少苔或無苔,或有齒痕,脈沉細或弦細數(shù)。具有2 個主癥以上,或1 個主癥、2個次癥,并參考舌脈即可診斷。
治療方法 對照組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循環(huán)及對癥治療(調脂、調整血壓、降糖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益氣活血通絡方加味并配合康復訓練?;痉浇M成:生黃芪30g,葛根20g,丹參、陳皮、白術各15g,當歸、赤芍、銀杏葉、僵蠶、地龍、半夏、川芎各10g,隨癥加減,伴有頭暈目眩,加天麻、菊花各10g,珍珠母30g;言語不利,加石菖蒲、遠志、郁金各10g;肢體攣急加白芍20g,甘草6g;上肢麻木疼痛加桑枝15g。每天1 劑,水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溫服??祻陀柧氻椖坑蓪I(yè)康復師制定,包括康復護理,肢體和語言的康復訓練,以及心理康復,每日1 次,每次30~40min。
療效標準 根據(jù)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標準(NDS)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結果進行評分?;颊呱窠浌δ苋睋p程度按總積分值進行評定:最高分值45分,最低分值0分。通過總積分值對患者病情進行分級:0~15分:輕型,16~30分:中型,31~45分:重型。治療結束時對患者病殘程度進行評定,0級:能恢復正常工作或可以操持家務;1級:生活可以自理,部分工作可完成;2級:大部分獨立生活,小部分需要他人幫助;3級:部分生活可以自理,大部分需要幫助;4級:可以獨立行走,但需人隨時照料;5 級:臥床、能坐,各項生活需人照料;6級:臥床、有部分意識,可喂食;7級:植物狀態(tài)。積分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將NDS評分結合患者殘疾程度分級綜合評定療效:基本痊愈:NDS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能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顯著進步:NDS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日常生活基本自理;進步:NDS評分減少18%~15%,可以獨立行走,但需人照料;無變化:NDS評分減少17%左右,患者癥狀體征無改善;惡化:NDS評分減少或增加18%以上,患者的癥狀體征加重;死亡。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注:兩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P <0.01,均有顯著性差異;與對照組比較,P <0.05,有顯著性差異。
組 別n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60 18.3±5.5 9.7±4.3對照組60 17.9±5.3 11.6±3.5
討 論 中風之后遺癥,多因氣血虧損未復,風、火、痰、瘀之邪留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應用益氣活血通絡方治之,重用黃芪以補氣,氣行則血行,當歸、赤芍、川芎、丹參、葛根、銀杏葉行氣活血化瘀通絡,僵蠶、地龍清熱熄風通絡,半夏燥濕化痰,陳皮、白術健脾除濕以絕生痰之源,共奏益氣扶正、活血祛瘀、化痰通絡之功。功能康復訓練是經循證醫(yī)學證實的降低中風患者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治療中風病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臨床中發(fā)現(xiàn),應用益氣活血通絡方與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可靠。
[1] 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320.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1):55-56.
[3]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392.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S].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