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強
走進教室觀察學生寫字,“低頭”“歪頭”“駝背”寫字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干脆將頭枕在手臂上寫字。長此以往,造成學生視力下降,脊椎彎曲,使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與此同時,寫字水平也難以提升,并且成為制約寫字教學的瓶頸。作為老師我們也在想方設法:比如不斷地提醒學生“抬起頭,挺起胸!”不斷地走到學生身邊幫助糾正姿勢,采用獎勵、批評,甚至懲罰等等。家長們也嘗試用“背背佳”來幫助,但效果總是不理想。此種現(xiàn)象已嚴重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制約了寫字教學的良性發(fā)展??梢姡C正小學生的不良書寫習慣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要矯正必須先找到病癥之所在,經過多年從事低年級寫字教學地觀察積累,發(fā)現(xiàn)造成“低頭、歪頭、駝背”寫字的主要原因是“執(zhí)筆過低”由于執(zhí)筆過低,手指就會擋住筆尖,為了能夠看到筆尖,學生會不自覺地就把背駝起來,頭歪起來或低下來。于是,“低頭、歪頭、駝背”一連串看似不經心的現(xiàn)象就這樣在無形中形成了,并且越來越嚴重。而造成“執(zhí)筆過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幼兒園涂鴉”埋下病根
孩子小手的發(fā)育與大腦相比,相對滯后。隨著學前教育年齡的不斷提前,進入幼兒園的孩子越來越小,他們小手的肌肉還沒有發(fā)育好,就要握筆進行各項活動了,而幼兒園中培養(yǎng)興趣活動所占時間相對較多的是涂蠟筆活動。蠟筆筆頭粗且很軟容易斷,孩子們不自覺地就握筆超低,幾年下來就形成了涂蠟筆的習慣。到了小學拿筆寫字時,手勢和心理還停留在握蠟筆的習慣上,即使想幫助糾正也難以奏效了。
2“幼兒園過早執(zhí)筆”雪上加霜
許多農村幼兒園過早讓孩子執(zhí)筆寫字,那時孩子的手還沒什么勁,為了把字的模樣“畫”到紙上,孩子不自覺地握筆超低,用犧牲視力和坐姿來滿足大力的需求。這樣一來,執(zhí)筆超低,下筆較重,腦袋下垂,身體彎曲,肩膀右高左低。養(yǎng)成了習慣,而且寫出來的字似乎個個都分量十足。與此同時教師也不會像一年級教師那樣幫助糾正姿勢,指導書寫筆順;家長則認為孩子交給老師就已萬事大吉。于是到了小學拿筆寫字時,才發(fā)現(xiàn)孩子的小手已經不會正確執(zhí)筆了。
3“手指、手腕僵硬”形成定勢
在寫字的過程中,完全沒必要始終把筆握得過緊過重,這樣反而對寫字的速度有影響而且手也容易疲勞。握筆,要根據(jù)寫字的節(jié)奏,區(qū)別出輕重和松緊。在快寫時,握筆不宜過重,過緊,在有“折”等的筆畫處需要下筆稍重之處,握筆要相應重些和緊些;其余之處就應輕些、松些。這樣一來,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握筆的力度就有變化,寫起來一來不累,二來執(zhí)筆力度不需要過重過狠,三來執(zhí)筆的手形和身體也容易保持正確。
找到了造成學生養(yǎng)成“低頭、歪頭、駝背”不良書寫習慣的主要原因,也就可以探尋對癥下藥的良方。通過學習各種有關書法教育的書籍和平常進行寫字教學的實踐,現(xiàn)將“良方”總結如下:
4幫助學生養(yǎng)成“握筆高”的書寫習慣
筆握高是解決執(zhí)筆過低的的關鍵。手指要握到離筆尖二至三厘米處。這樣,眼睛就能很輕松地看到筆尖,就不用拼命往下趴看筆尖了。但有些學生執(zhí)筆方法不正確,會把大拇指折成山坡形,阻礙眼睛看到筆尖,這樣盡管執(zhí)筆比較高,但還是看不見筆尖,學生又不得不低頭、歪頭看筆尖,身子成弓形,形成寫字的不良習慣。
要養(yǎng)成“握筆高”的習慣,首先要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三指虎口”執(zhí)筆法是指大拇指第一關節(jié)和食指第一關節(jié)的前端,從左右兩面夾住筆桿;用中指第一關節(jié)的側面,從下往上抵住筆桿,三個手指在筆桿上的高低位置應基本一致;筆桿的尾部靠在虎口偏食指末關節(jié)上。無名指和小指不觸及筆桿,但須墊持中指,五個手指均向手心微微彎曲,切忌緊握拳頭,要做到指實,掌虛。虎口處一對鳳眼。而且要注意的是大拇指和食指要對齊,兩指中間留有空隙,夾住筆的兩側,以免兩指相擠,執(zhí)筆用不上力。以便于孩子記憶,我們可以將它編成《五指歌》:“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歡弓著背。老三抵在筆桿后,老四老五抱成團。”
再則,必須利用一些輔助方法督促、鞏固握筆要高的良好習慣。例如:
(1)扎橡皮筋法。用一根橡皮筋扎在鉛筆上,距離筆尖1.5厘米,讓學生手握在橡皮筋上面,橡皮筋在鉛筆上可以防止手指下滑。方法簡單有效,長此以往,效果明顯。
(2)套握筆器法。我曾經在肯德基送給孩子的玩具中,發(fā)現(xiàn)過一種與學生指形相近的握筆器,可套在鉛筆上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
5指導孩子養(yǎng)成“身子正”的坐姿習慣
硬筆書寫的坐姿要求“頭正、身直、腳平、胸挺,兩肘平放,視線一尺,左手按紙、右手書寫、自然放松”。
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錯誤一般有:頭距桌面太低,距離不足一尺;歪著頭;胸離桌子不足一拳,上身伏在桌子上。因此學生在寫字之前,我必先給他們調整好姿勢,讓孩子背誦《寫字姿勢歌》:頭正身直,臂開足安,一寸一尺一拳頭,正確姿勢頂呱呱!要求學生坐姿達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長此以往,學生自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不過光說不練肯定不能堅持,慢慢地肯定又成“老毛病”。所以也要借助其他的方法來保持這種姿勢。例如,讓學生在寫字時頭上頂塊小橡皮,下掉不超過五次者進行獎勵,慢慢地減少下掉的次數(shù)。有條件的也可以用相機拍攝學生的坐姿和執(zhí)筆姿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請同學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總之,低年級是矯正學生不良書寫習慣的最佳時機,千萬不要錯過最佳的矯正期,否則日后將會事倍功半。與此同時,作為教師也要意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低頭、歪頭、駝背寫字的不良書寫習慣要矯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必須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要有足夠的耐心,迎接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舊病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