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伯達
一
趁太陽還沒有升起,趁月亮還沒有隱去,御一身醒后的清爽,閑步古巷。盈尺的路,頂好是青石板的,老的那一種,有歲月的痕。逾丈的壁,透過密布的紫藤,有拴馬的鐵環(huán)不肯告訴它的年歲,一如黑漆大門兩側寂寞蹲守的石獅,一襲目光的無意交織,讓你頓悟時間并不透明。穿能踩出聲音的鞋,柔婉的輕靈的為宜,這樣,敲入你耳簾的,才是清脆的古音。如琴的敲擊,也會喚醒高墻內的蘭花草桂花樹,它們把風起舞,在你腳步起落的靜處旋成一縷香。是那般多半是夢少半是醒的幽香,誘你的心跌入一幅修長的晨色,以為人也是風景畫里一滴似融非融的墨。
在喧囂未起,晨色微漾的靜謐時分,古巷是活的,是有呼吸的生命。迎著它曼妙的微笑尋去,也許你將邂逅清代中國南方的畫壇泰斗和尚石濤。石濤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是在揚州度過的,并且留下許多類似神話的水墨傳奇。此外,他還是一位園林設計大師,個園里四季并存的景色,據說是他讓石頭們來演繹的。他還令一組巨石,赴何園化為奇觀。這便是被園林界稱為獨步天下的杰作“片石山房”。有一天,石濤感冒了,身邊沒有家傭,便獨自拿了一只瓷盤去巷口買豆腐。和尚石濤看著賣豆腐的半老徐娘,心里有些歡喜,便跟她打趣說:“你喊我一聲,我給你畫兩個饅頭?!蹦戏疆嬇傻谝蝗斯P下的饅頭當是怎樣的非凡驚絕,無緣欣賞到了。豆腐徐娘把裝了豆腐的瓷盤塞進布衣和尚懷里,脆聲道:“去死吧!你個臭和尚!”這一聲罵,竟令石濤痛快淋漓地狂放大笑,風寒頓時痊愈。這一幕場景,應該發(fā)生在城西大東門外,只是他的寓所大滌堂,和尚用自己的積蓄為安度晚年買下的尋常民居,如今已無蹤跡。包括鄭板橋的枝上村,包括黃慎寄居的三山草堂和刻竹草堂,李鱓暫棲的小東門內西雷壇,汪士慎的寒舍巢林書屋,心里是極想進入的。這些零星散布的畫屋,是最接地氣的文脈,即使不如新建的鹽商豪宅落地得那么富麗堂皇,但有它們醒在那個從前的地方,你才會真切地感悟到石濤笑聲中人性的本真,鄭板橋“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當早餐”的那份貧而且清的心境,金農那股“我今常饑鶴缺糧,攜鶴且抱梅花睡”的別樣情操,汪士慎67歲全盲后“雙扉久不聞人聲”時“憂貧不礙狂”的人杰風范,以及“八怪”諸君借貧??岬某挥哪?。歷史的印痕跟人的記憶一樣,是有限的,但在當今旅游業(yè)爛漫生長的境況下,缺失的歷史被克隆成古色古香的現代錢柜。揚州八怪們的陋室是不會這樣還俗的。因為它們不可能形成規(guī)模經濟的優(yōu)勢,容納不了大批購門票進入的人群。而進去的人才知道它們的精神天地有多深邃遼闊,以致你訪過一遍,一生都走不出那扇記憶的門。揚州八怪,不只有原創(chuàng)的天賦、不羈的個性、自由的精神、孤傲的風骨,更有隱于俗而顯于雅,耐于貧而樂于守的獨特而復雜的人格,誰想東施效顰都會成為笑談。所以,這是別的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仿造的揚州文化的奇山異峰。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座城市的文化,雖然華麗的外殼是要有的,但主體應該是人以及人所張揚的個性風格?;蛟S會在某一個清晨,這些非景點式寒舍,會醒在它們曾經的寂寞處,甚至不需要費心設計流行廣告詞,也會有接踵的游人慕名而來。靜,也是一種吸引力。
二
成群成群的游客趕集一般匆匆走過“修舊如舊”的古街時,站在古巷的幽靜處,旁觀如潮的人流浩蕩在嶄新的古街上,你會覺得如今的人對一個古字的新鮮感是何等的簡單癡迷。故人似乎并不這樣。有一位叫劉應賓的清朝人是這樣寫揚州的:“城廓全非古,懷古須尋圖。”清時的古,沒有人為了漁利而折騰它們,那么在“六街化作流蘇結”的錦繡揚州,城西北九曲池上李廣聽自己創(chuàng)作的《水調九曲歌》的木蘭亭,城東南的孔融故宅高士坊,城北為吳王夫差構筑的邗溝廟,以及隋煬帝的行宮山光寺等等,應該還能尋到遺蹤迷跡。揚州這座淮左名都,曾經遭遇三次血腥的洗城,一次是南北朝,一次是南宋,最后一次是明末清初的“十日屠城”,慘烈到“十家已燒九室空”,摧毀性的洗劫,使得這座城市地面上存活的古物,大多并不算很老。這樣,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趣的謎。
唐開元十三年,李白游歷揚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多萬。當時的揚州,有怎樣的豪華酒店可供他享用?這筆巨款究竟是怎么花掉的?這里有許多值得我們猜想的異度空間。接著是天寶十三年,他又來了。這一次,結識了一個朋友叫做魏萬,估計酒量和口才都是頂尖的人物,否則李白不會那么放心地把行囊里所有的詩文盡數托付給他,請為編集。魏萬替他出書了嗎?唐代的揚州,是一座天下文豪向往的開放的大都會。唐寶歷二年的冬天,劉禹錫罷了和州刺史,白居易病辭蘇州刺史,那時沒有E-mail,沒有手機,沒有BP機,也沒有座式電話,兩個人竟然在某處酒樓或者繁華地帶也可能是官宴邂逅了。唐時揚州的旅游業(yè)應該是極其興旺的。二人攜手登上棲靈塔第九層時開懷大笑,俯看地面,竟有數不盡的游人在看他們。那時的揚州,已經有了眼下旅游新詞“慢生活”的最佳人居環(huán)境,所以白居易暢游半月而余興未盡。那時究竟有怎樣的閑游項目拴得住人的心,留得住人的情,當是一個有趣的課題。劉禹錫從冬天玩到春天還不想離去,某春某夜,那一夜,他們是在被唐代許多詩人提及到的水館,這座當年名聞遐邇的酒店是怎樣的形狀?坐落在何處?你可以在古巷口找一處茶館,搭著燙干絲抿著魁龍珠愜意地猜想。群賢狂飲,眾人大醉,就地沉睡。獨醒的五十五歲的劉公得意非常,童心大發(fā),在一位地方官員的枕頭上揮毫潑墨,縱情題詩。這是何等的狂雅。
曾十三次來過揚州的蘇東坡,元祐七年以龍圖閣學士充淮南東路兵馬鈐轄知揚州軍州事。那年他五十七歲。二月上任,八月以兵部尚書召還。這位豪放派詞人在揚州酒宴上則精于示弱,常常狡猾地“頹然坐睡以示醉”,從眼縫里悠然地窺視滿座皆醉的百態(tài),清醒而快樂地欣賞主人所獻歌妓的“嬌后眼,舞時腰”,在“美人微笑轉星眸”的愜意中發(fā)問“江南春伴侶”:“誰似我,醉揚州?!币苍S正是以這種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微醺狀態(tài)俯瞰風景,東坡太守才會寫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這等唯美的揚州印象。這應該說是歷代文人詠揚州中特別文雅的遣詞。
三
關于揚州出美女,有一種說法是有據可考的,時間得推到三百多年前,即每年專人赴全國各地挑選未成年的女童,必須得面相、骨骼、膚色、智商、性情俱佳的,當然也只能是窮人家的孩子像買牲口一樣成批地買回來之后,有專人教授琴棋書畫,專人教習禮儀女紅,專人負責服飾化妝,這樣地嚴格訓練到及笄的年齡,每年都會有一次買賣這些女孩的交易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富豪們懷揣著重金趕來揚州,像去內蒙買一匹好馬一樣買下她們。因為她們太年輕了,所以被稱為瘦馬,有位叫金烺的詩人曾用《廣陵竹枝詞》來趣說:“十三學畫學圍棋,十四彈琴工賦詩,莫管人稱養(yǎng)瘦馬,只夸家內有嬌兒。”顯然,這些小美女的原產地無法查考,揚州只是她們的加工與售銷地。從這樣一個事實來看,揚州并無出土土生土長的美女一說。如今,有人將揚州美女操作成一種正能量,從創(chuàng)意角度而言,可謂滿足了某種需求。
其實,平凡的揚州女孩在特殊的歷史時刻表現出的人格之大美,同樣令我們敬佩不已。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五年四月,清兵攻破揚州城,一名將領在小巷深處掠到十七歲的女孩張氏,疑為天仙,遂將搶來的珠玉錦繡悉數送她,欲行親近之好。女孩別臉而泣,悲傷欲絕,將領一時難以得逞。到金陵后,部隊即將北上,女孩趁夜“以白綾二方楷書《絕命詩》五首”,用防水細件盛之,油漆布裹好,藏入懷中,渡江時乘隙投江而死,詩中有“已將薄命拼流水,身伴豺狼不自由”的錚錚壯言,也有“吩咐河神仔細收”的從容鎮(zhèn)定。詩還有跋,告知世人身藏黃金二兩作葬資,人們在她的鞋中搜得。同年四月,還有一位揚州女性可與張氏相提并論,她便是守城指揮官卓煥的妻子錢氏,城破的前一天,她對丈夫說:“城必陷,婦女不能免辱,孰若先死。”卓煥極力勸阻,告訴她藏在墻壁的掩體內,可保性命。錢氏抱著三歲的兒子飛奔到后花園,“躍池而亡”,接著,“煥少寡之姑、未嫁之妹二人,幼弟三人,相從同死”。讀這些揚州尋常女性故事,天下漢子都會為之動容。
有一雙晶瑩而柔韌的目光,穿越兩千一百年的時長,在蠻荒的北疆,遙望她的故鄉(xiāng)。她是一位公主,也是一個孤兒;她享受過錦衣玉食的奢華,也經歷過家破人亡的苦難;她向往十六歲少女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可她卻要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承擔一個大國的神圣使命。在她離開揚州遠赴烏孫的途中,一定有過尋常少女難以忍受的憂傷,要不,在靈璧那個地方,她就不會久久地扶石而立,回望故鄉(xiāng)。她站立了多久?用她短暫的人生沒法丈量。否則,在那塊如肌膚一般附有靈性的巨石上,怎么會留下腕節(jié)清晰的纖纖影掌。我曾經這樣想象過劉細君的容貌:一雙讀得透這世界的明眸,令花兒不再燦爛的笑靨,像清泉流淌在天棧之眼的歌喉,如奶酪般白潔潤澤的膚質,勝春柳迎風而起的舞姿。這位比王昭君出塞還早了七十二年的和親公主,她像普通的鄰家女孩那樣多愁善感,聽她那句“居常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還故鄉(xiāng)”的心訴,你可以想象她有多凄楚無奈。同時,她又像巾幗豪杰般勇于擔當,她用青春的堅守,換來長達六十年的邊陲和合。她的貢獻,勝過一支大漢帝國的雄師。稱她為一位真正的揚州女孩,比說她是一位揚州美女更為貼切。
即使你能測算出地球上最猛颶風的強度,也難估量揚州和尚鑒真當年東渡的精神能量。遙想當年,他也許曾因為治愈過揚州某家孩童的頑疾而換得一頓豐盛的晚餐,也或許輸給揚州棋壇高手而憂郁失眠。鑒真,其實曾是一位揚州巷間的平常人,所以,即使他將雙目的光明化為石燈,照亮了那個野蠻民族的文明之路,這位執(zhí)著而仁慈的揚州和尚,卻沒能教會那一島蕓蕓眾生如何感恩。鑒真,驗證了揚州人用文明教化世界的學養(yǎng),也代表了揚州人寬容與平和的博愛情懷。
古邗溝上的第一座橋是石橋還是木橋?度過的第一批客是軍人還是平民?它是那個時代的標志性形象工程之一嗎?它的雄偉與堅強,在度過太多的過客、榮耀、悲愴、困頓之后隱遁地下。而它與它的子孫默默托起的,并非都是歲歲月月時時刻刻由此岸到彼岸的物化欲念,它還傳承了一種千載又千載如水般紋理延綿的內在精神。當今揚州,不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缺驚世的歷史驕傲,缺的是可與歷史比肩的原創(chuàng)文化。它須一個人一群人一代人外加一個領軍的人不是急功好利的而是傾其一生的純粹追求。揚州具備這樣的土壤。揚州文化特質的內核之一,是那種可意會卻難言傳的順應天然的清靜狀態(tài),是那種舒適平和的松弛與自由,是那種睿智而不失詼諧的笑看浮藻且能自凈的淡水湖。所謂“人生只合揚州死”,其實是說如果有下輩子,還想活在這一方宜居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片讓世人神往,讓心靈溫熱的土壤,相信總有一天,會在揚州古巷深處挺拔出一棵亦或是數棵新樹,一千年以后,供鄉(xiāng)親乘涼,世界景仰。